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02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晅滨中学曹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学准备《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

——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诸城一中戴翠梅【教案背景】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组织学生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尤其是“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课题】《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有两个小标题内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从内容上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进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尤其“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

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

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教学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派的强烈反响。

各派准备如何处置蒋介石?是杀,还是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14难忘九一八教案2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14难忘九一八教案2新人教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标要求】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明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熟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九一八事变的通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抗击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通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通过,培育感知历史事件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育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目光全面熟悉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1.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多媒体展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通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熟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培育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缘故,培育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缘故,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目光熟悉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野心,鼓励学生好勤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重任。

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酷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教与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明白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方式】以讲义、补充的文字材料、视频为依托,提出问题,表现“先学后教、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教学进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合相关的PPT文书画面。

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新课一、日本妄图称霸世界——发动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的暴发出示表格,并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短片,要求学生看短片并结合教材P70的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完成表事变名称时间地点简单经过蒋介石的态度及造成的结果九一八事变在学生填写好表格后接着提问:你说蒋介石不抗击,能拿出证据来吗?请你说出蒋介石不抗击日本入侵的要紧缘故是什么(提示:回忆《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的内容,想一想,1931年前后蒋介石正忙着干什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1、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背景、时间、地点和结果
(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有何反应?(蒋介石、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
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
难点
认识某某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播放音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3、某某事变的背景是什么?找出某某事变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
探究展示
1. 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2.结合教材中日军对华北的进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以及中共的抗日主X,分析X学良、杨虎城发动某某事变的原因。什么叫“兵谏”?X、杨二位将军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3. 某某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某某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X不杀他,反而主X和平解决并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1)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是什么?
(2)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3)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一事件后东北人民采取什么措施保卫自己的家乡?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某某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教学设计2: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2: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利用时事新闻导入本目。

引用材料:辽沈晚报讯(9月18日)沈阳市以后在每年的9月18日晚10时20分,全市鸣响警报14响,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将中断正常节目,电视、广播分别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及警报声。

全市所有寻呼台这一时刻在汉字寻呼机上发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汉字信息。

届时,全市行驶车辆也将停车鸣笛三分钟。

导入新课:(通过上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而认识“九一八事变”。

)展示课题。

①为什么沈阳市决定在每年的“9月18号”鸣响警报14响?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什么事件?②“九一八事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③日本发动的这场“九一八事变”是偶然的吗?它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2、掌握“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蒋介石提出“不抵抗政策”。

能够认识“不抵抗政策”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的态度、政策。

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政策出台?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

”引自‘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讨论:①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什么政策?②为什么会采取不抵抗政策?③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3、掌握“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扩张。

出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让学生认识: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4、了解东三省沦亡后,东北人民的反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一. 课标要求:掌握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内容上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发生并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与上一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时空上成并列关系,与下一课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存在时序上的先后关系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学好本课,对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1、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

2、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

3、分析和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2.学法:阅读理解法、交流展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七.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视频等。

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上课前反复播放《黄河大合唱》,以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推荐K12学习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03新人教版

推荐K12学习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03新人教版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由此中国局部战争开始;简单了解一二九运动;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自学点拨训练提高”教学方式,并且穿插讲授、归纳法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通过对西安事变发生及其和平解决的了解,学习张、杨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他们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是本课的重点(2)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与西安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到“九一八”,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78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

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二)、讲授新课:1、九一八事变:(1)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

师:回顾历史后,我们在依循着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自学提纲进入“自学点拨学历史”过程。

展示自学提纲:(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简单的经过、结果。

(3)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4)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呢?学生自学。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及时点拨。

第2题点拨:此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真正目的是侵略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对第3题的点拨:重点突出九一八事变中由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通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及相关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东北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日寇的痛恨,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习题02 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习题02 新人教版

难忘九一八一、选择题:[2011•杭州]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C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11•聊城]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距今( A )A.70年 B.80年C.90年 D.100年[2011•盐城]八十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

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A.俄国割占库页岛 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2011•青岛]“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011•六盘水]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开始于( A )A.1931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7年[2011•岳阳]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

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A )A.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七七事变[2010•铜仁]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 )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七七事变[2011•烟台]“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D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2011•巴彦淖尔]南京是历史名城。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历史《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历史《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课题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时时间分管领导验收结果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和严重后果;某某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增强爱国、爱党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

难点: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1、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某某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

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2、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某某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

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3、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X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4、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某某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自主探究】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日本早就制定侵犯中国的国策,日阅读新闻材料,思考问题:“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阅读教材,自主完成相关的基础知识。

2、1931 某某某某3、不抵抗某某城东北三省4、杨靖宇局部抗战本急于发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

2、爆发:____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___________________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________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案02(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案02(2)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三、自主学习: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夜,日军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了。

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____________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____________将军率领下,中国守军与日伪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付出重大牺牲。

2、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和十七路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________________。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________,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红军。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名师教案01 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名师教案01 新人教版

难忘九一八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初二历史。

2、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识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时间、意义。

理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危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四、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社会矛盾地位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

抗日救亡正在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五、学生分析:影视作品、书籍、文章,包括电脑网络、新闻报道的普及,使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了解日本侵华的史实及中国人民抗争的相关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分析日本侵华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意义等知识点时,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需要加强培养,所以教师应重视引导。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珍惜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品德方面教育。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当年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系统学习一下令我们铭记耻辱的一段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整体感知——生成目标:1、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2、推荐资料视频:《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歌曲《松花江上》(三)前置学习——达成目标:寄语: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做好自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注意书写认真)1、九一八事变:(背景:日本早就制定侵犯中国的国策;日本急于发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0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0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难忘九一八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初二历史。

2、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识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某某事变的发动者、时间、意义。

理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危害;某某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分析:中国共产党主X和平解决某某事变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

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主X和平解决某某事变的原因。

四、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社会矛盾地位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

抗日救亡正在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五、学生分析:影视作品、书籍、文章,包括电脑网络、新闻报道的普及,使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了解日本侵华的史实及中国人民抗争的相关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分析日本侵华原因,某某事变和平解决原因、意义等知识点时,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需要加强培养,所以教师应重视引导。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珍惜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品德方面教育。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当年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系统学习一下令我们铭记耻辱的一段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整体感知——生成目标:1、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2、推荐资料视频:《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歌曲《松花江上》(三)前置学习——达成目标:寄语: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做好自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注意书写认真)1、九一八事变:(背景:日本早就制定侵犯中国的国策;日本急于发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案02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

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学法指导: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案2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案2 新人教版

难忘九一八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

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学法指导: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历史《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案

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历史《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案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在去 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 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课题第14课难忘九 一八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时间
分管领导
验收结果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和严重后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增强爱国、爱党精神和 民族责任感。
3、蒋介石的态度:____________;结果:日军占领_____________,随后侵占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东北军民局部抗战: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_____________领导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不抵抗政策
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3、东北沦陷后,中国 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
4、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5、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 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6、怎样评价西安事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通过九一八事变发生背景的分析,从而理解日本侵华政策,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西安事变的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简述柳条湖事变的真相,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欠下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晚上九点十八分,我国东北的沈阳都会撞钟和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通过14课《难忘九一八》的学习,一起来探讨答案。

【视频】: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先来看一段视频,思考1931年的九月十八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回答】: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在沈阳北郊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讲述】:因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九月十八号,所以称为“九一八事变”。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当时日本是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那么这次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70页中间的蓝色小字部分的内容,待会请一位同学来简单概述一下。

【提问】:当时日本是怎样有阴谋的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回答】:当时日本关东军以巡查铁路为名,然后自己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总结】: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中尉河本自爆南满铁路的柳条湖段,然后将三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

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所以说日本是有预谋地行动。

【讲述】: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强调日本未来“权力上扩张方向应胃中国”,并逐步形成了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又日本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面侵华阵地的侵华方针。

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上了密折,折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满蒙,就是指中国的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日本把灭亡中国作为国策,“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国策的体现第一步。

【设问】:日本为什么在1931年向中国发动侵华战争呢?还有什么因素促使日本对外扩张的呢?【讲述】:1929-1933,爆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国内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转嫁危机,日本将矛头转向了中国。

【提问】:在长春和旅顺之间的这段铁路就是我们书上提到的“南满铁路”。

在旅顺这个地方,有没有看到一面绿色的旗帜?旁边写着什么?【回答】:“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设问】: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有日本军队的司令部?为什么在中国的东北却有一条不属于中国管理的铁路呢?【讲述】:其实,南满铁路本来不是日本控制的,而是沙俄。

1896年,当时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中国的东北修建铁路。

1898年,沙俄又逼迫清政府把旅顺和大连湾附近的地区“租借”给他(25年租期),并改为“关东省”,1905年,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进行了一场战争,最终俄国战败了,把“关东省”和“南满铁路”转让为日本。

后来日本就在关东省驻军,实行殖民统治,这些军队就称为“关东军”。

它是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提问】: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日本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垂涎三尺”日本对中国有过哪些侵略史实?【回答】:甲午战争——掠夺巨款和台湾省。

瓜分狂潮——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八国联军侵华——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日俄战争——继承俄国租借我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

【提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中国政府的最高代表蒋介石实行什么政策呢?后果又如何呢?【回答】:蒋介石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结果中国东北三省沦陷。

【讲述】:当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仅仅用了四个月18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沦于敌人的手中。

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个日本国土面积。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东北三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提问】:面对的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怎么做呢?【回答】:他们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进行抵抗,中国共产党员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故事】:学生讲述杨靖宇的抗日事迹。

(日本砍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并解剖,胃里面只有棉花、树皮、小石头)【提问】: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有没有就此停止侵略中国的步伐?【回答】:没有。

【过渡】:日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

中日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张?【回答】: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民国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讲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提出,符合了中国人民的要求。

当时被蒋介石调到陕西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的主张,劝解蒋介石联共抗日。

同学们,你知道张学良的父亲是谁吗?【回答】:张作霖。

【讲述】:张作霖是被日本炸死的。

当时东北军里面的很多将士都要求打会东北老家,这对张学良的影响很大。

张学良怀着国仇家狠,强烈要求抗日。

但是当时蒋介石却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回答】:当时蒋介石不但没有接受张学良等的主张,还调重兵到陕西围剿红军,同时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加紧围剿红军。

【讲述】:当时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实质上是在要求对外的幌子下,继续对红军进行围剿和对日本的妥协。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发动“兵谏”。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视频】:现在请同学们观看“西安事变”的视频,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性质和目的。

【回答】:西安事变的时间是在1936年12月12日,它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为了逼蒋抗日,为中华民族谋利益,所以其性质是一个爱国的“兵谏”。

因为西安事变是在十二月十二日发生的,所以也称为“双十二事变”。

【讨论】: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

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蒋?还是放蒋?【回答】……【总结】: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亲日派的主张杀掉蒋介石。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主张杀掉蒋介石,后来主张和平解决。

为什么呢?因为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统帅,他的地位在中国暂时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杀掉蒋介石,中国势必出现全国内乱,不但达不到“逼蒋抗日”的目的,而且日本还会乘虚而入。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跟蒋介石进行谈判,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同时叶标志着中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讲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两位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命运如何呢?张学良,1936年送蒋介石会南京,马上被送上军事法庭,被判刑10年。

后来被蒋介石敕免,然后一直被软禁。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学良要求带领军队抗日,但蒋介石一直都没有答应。

蒋介石死后,跟他的儿子说了一句话“不可放虎”。

所以张学良一直被软禁,直到1990年才真正得到自由,一共被软禁了54年之久。

后来张学良移居美国,于2001年在美国去世。

与张学良相比,杨虎城的命运更加坎坷。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全面抗战爆发以后,1937年杨虎城回到中国参战。

但马上被蒋介石逮捕。

1949年,国民党溃退台湾时,杨虎城全家和他的。

【延伸】:联系现实“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使学生勿忘国耻。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质量监测。

板书设计: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沈阳)1、策划者:日本关东军2、两个步骤:①制造柳条湖事件;②炮轰沈阳城,进攻北大营。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4、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二、西安事变(1936、12、12 西安)1、背景2、经过3、和平解决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