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语文冲刺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l.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应.(yìng)用角.(jiǎo)逐倾.(qīng)向性闷.(mèn)声闷气
B.绯.(fēi)闻飙.(biāo)升处.(chǔ)女作翘.(qiáo)首以望
C.剽.(piáo)窃尽.(jìn)管潜.(qián)台词书声琅琅.(láng) D.提档.(dàng) 挨.(āi)批混.(hǔn)凝土博闻强识.(z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
...物.了。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
,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
....
,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
....
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
,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
....
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保障绝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就能杜绝和减少盲目择校的现象.
B。

从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C。

随着电影业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及3D影院时代,3D影片深受观众所喜爱,然而日本的一些电子公司却警告观众,观看3D电影有害健康.
D. 据《人民日报》11月1日报道,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23。

4%的职工5年来未增加过工资。

4.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站在政治的立场,我们曾批评过孟子的义利之辨, ,,,, 。

①他把一个属于道德的原则,予以扩广越位地运用了
②义利之辨不仅是保住人格的一道防线
③那是因为
④站在道德的立场
⑤且是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辨识的一个标准
A。

④①③②⑤B。

③②⑤④①C。

③①④②⑤D。

④②⑤③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喝酒以后,脸上、身上的皮肤就会变红,由于常常发生在亚洲人的身上,所以被称为“Asian Flush"、“Asian Red”或“Asian Glow”。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酒精过敏的反应,没什么大不了,还是不管不顾地继续喝,或者试图通过吃抗过敏药来缓解。

其实喝酒容易脸红是由于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堆积的结果,和过敏可没有关系。

科学研究证明,有喝酒脸红反应者是因为其参与代谢酒精的酶的基因有缺陷,因而导致有毒的乙醛在体内大量累积,造成血管扩张,引起脸红反应。

更重要的是,这一基因缺陷可能还会增加患食道癌的危险。

首先让我们看看酒精是如何代谢的。

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除了不到10%的量是以乙醇原形由肺和肾排出.主要的代谢发生在肝脏。

简单来说,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代谢得到乙醛。

乙醛会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会再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他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

乙醛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

如此,专职代谢乙醛的ALDH2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那为何有些人ALDH2能力强,有些人能力弱呢?
问题出在编码ALDH2蛋白的基因上,如果这个基因存在缺陷,
就会得到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弱的蛋白,无法分解乙醛。

乙醛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就越大.而且因为问题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基本上是无能为力了。

研究表明,这种基因缺陷在东亚人中更为常见,有约36%的东亚人(日本、中国和韩国人)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
曾经有科学家对日本和台湾地区人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酗酒的人来说,这一基因可能同时对脸红和食道癌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家们提示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人是不是喝酒很容易脸红来判断他们是否存在ALDH2缺陷,并且由于这类病人如果喝酒的话,患食道癌的几率可能会更高,所以应该劝告他们少喝酒,并且增加食道方面的检查。

作为补充,2010年的一篇论文对大陆人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类似——存在ALDH2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患食道癌的几率要更高。

Ks5u
因此许多人依据自己是不是醉倒来判断该不该继续喝,甚至有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酒量见长就没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

其实,本来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锻炼对酒精耐受性强了,反而会喝更多的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01月18目)
5.下列对“喝酒易脸红”原因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体内专职负责对ALDH2蛋白编码的基因存在缺陷。

B.因为饮酒者的体内所生成的乙醛脱氢酶2(ALDH2)没有或缺乏活性。

C.由于酒中所含的乙醛在体内堆积而无法及时排出。

D.因为饮酒之后体内产生的乙醛无法及时代谢成乙酸。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善饮者饮酒后吸收的酒精绝大部分要在肝脏中经过多次代谢过程,方能排出体外。

B.在乙醇脱氢酶(ADH)与乙醛脱氢酶2(ALDH2)的参与下,酒精方能在体内正常代谢
C.约有三分之一强的东亚人体内专职代谢乙醛的ALDH2基因存在缺陷,且在当下无法治疗.
D.喝酒易脸红者饮酒所受的伤害是多方面的,既造成DNA的损伤,更会因此诱发多种癌变。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假以时日,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应该有可能研制出修复ALDH2基因缺陷的药物。

B.对喝酒易脸红者而言经过锻炼似乎可以增加酒量,但其背后是患食道癌的风险大增。

C.饮酒的危害来自乙醛,所以那些乙醛脱氢酶2能力强的人不会因饮酒而使身体受损。

D.现有的医学对存在ALDH2基因缺陷者无能为力,喝酒脸红的人还是不饮或少饮为佳。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

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

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

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

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

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高祖遂归其尸。

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

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

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

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

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

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

太宗尝日:“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一:竟然
B.朕将属.以孤幼属:托付
C.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并:并且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绩对主上“忠诚"的一组是
①总启魏公,听公自献②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③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④遂得突厥畏威远遁
⑤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⑥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A.②③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D.①③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绩最初辅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归顺了唐朝;而李绩仍占据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

B.李绩把自己占据的州县的百姓及士兵登记造册,并全部禀告给李密,让他自己献出这些土地和民众,把功劳留给李密。

C.李绩行军打仗,善于谋划,遇敌随机应变,在讨击外族的作战中
大获全胜;太宗称赞李绩就是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
霍去病也比不上他。

D.李绩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将军、并州都督、兵部尚书等职;李绩突发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
和药。

第II卷
四、(23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0分)
(1)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题齐安城楼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末句的数字运用之妙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
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李商隐((锦瑟》)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登斯楼也,,,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挺!(范仲淹《岳阳楼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Ks5u
五、(2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
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

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湖,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

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

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

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

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

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

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Ks5u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
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

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

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

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

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

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4、作者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小兴安岭四个故乡,请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作者对四个故乡的内心感受有什么不同。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作者的笔下,故乡一个接一个变化着的,她为什么会对那“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情有独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文中问“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做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那么作者所寻找的“故乡”究竟是指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表达对远方的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6分)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子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

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Ks5u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

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每项不少于15字。

)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19、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
①教师文化是教师一起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

②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遵行的行为方式和认同的教育理念。

③教师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④教师队伍的优秀决定了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

⑤同时,不同的教师文化也塑造着不同的教师。

⑥教师文化就像一个“场”,而教师们就像一个个的电荷。

⑦电荷无时无刻都受着场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身处其中的场。

⑧在相互影响中,使得教师文化不断地演进着.
20、从以下诗句中选择三句,分别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上。

(填字母序号即可)(4分)
A.山寺桃花始盛开B.千叶桃花胜百花
C.红杏枝头春意闹D.人面桃花相映红
更让人高兴的,是大片大片的桃花开了。

古诗云:“①”。

但桃花大片大片开时,好像才能切中“闹”意的核心。

“②",这是偏爱桃花者的感慨:而“③”,却几乎是最引人遐思的春风图了。

桃花开的时候,地丁、蒲公英、荠菜等相继开放,灼灼的、灿烂的花潮也真正降临大地了。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预约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Ks5u
2011年高考语文冲刺卷
参考答案
1、B【(A角(jué)逐闷(mēn)声闷气C剽(piāo)窃尽(jǐn)管D 挨(ái)批混(hùn)凝土】
2、C【【解析】C。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A。

“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此处不是形容“穷困"或“艰苦" 。

B。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此处指行为、做法,不指“意见"。

D.“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此处仅指一人。


3、D【解析:A“只有”和“就能"搭配不当,“杜绝”和“减少"语序不当;;B项主语缺失,应去掉“从"; C项包含“为……所”和“深受”两个句式,去掉“所”字。


4、C【解析:②⑤的衔接毫无疑问,而且,从“保住人格”来看,属于“道德”角度,故应放在④后,①句虽含“道德"一词,但把属于“道德的原则”,“越位地运用”恰巧解释了首句“站在政治的立场”“批评过其义利之辨"的原因,所以用句③衔接首句和句①。

故选C.】
5、C(根据文意,乙醛是酒精的代谢物,酒中并不含乙醛)
6、D(错在“既造成DNA的损伤,更会因此诱发多种癌变”的表述,原文的相应表述只是“可能”)
7、C(原文是说“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这就意味着那些乙醛脱氢酶2能力强的人仍有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因饮酒而使身体受损)Ks5u
8、C (并,一并、全都)
9、B (②是说他父亲李盖,④是说他善于戍边,有威势,⑤是说他善于用兵)
10、D(封他右武侯大将军的是高祖,非唐太宗)
11、(1)葬礼完毕,脱去丧服解散,朝廷内外都认为李绩重情义.(“成、释、朝野、义之(认为他重情义(讲道义)”各1分,语句通畅1分)Ks5u
(2)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重用和信任。

(“俄、御服:名词作状语(把御服……)、覆、见”各1分,语句通畅1分)
【参考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

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

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百姓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

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百姓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蔡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徐盖为济阴王,徐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

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

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

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

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脱去丧服解散,朝廷内外都认为李绩重情义。

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窦建德俘虏,又自己逃出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

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
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

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

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你,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

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辜负我呢!”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

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重用和信任.
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

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付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12.(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他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望,远眺通向乡关之路.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知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

注:人物形象,2分;分析2分。

(2)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乡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答夸张手法亦可);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使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