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化学电源
一:主题的教学价值
现代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离不开电能,特别是工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和电更是不可分割。

为了获得电能,人们将各种形式的能源(例如化石燃料、水力、风力、太阳能、化学物质及核燃料等)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化学电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消耗能量将急剧增加,而且需要提供能量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化学电源作为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一种装置,不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且可以是再生性能源,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以有着其他能源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化学电源的广泛使用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是人类物质文明提高的需要。

二者的迅速发展也促进化学电源的生产与研究的迅速发展。

二:已有知识与经验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举例说明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关系和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在化学1中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本节课知识可以看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应用,涉及原电池的最简单知识和原理,为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继续对原电池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展做准备。

三:学生认知特点研究
学情分析:《化学电源》是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
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二课时。

学生在第二单元中知道了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中学习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能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延伸。

在以往的课例中,这一课时的地位往往被放得较低,教师往往也只是蜻蜓点水的简单介绍。

实际上,这节课承载的作用可以更深入地挖掘。

首先这节课可以使原电池原理得到进一步应用。

学生在认识生活中的几种电源时,可以用已学的原电池原理来分析工作原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走马观花。

其次,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原电池模型,避免产生偏差认识,如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一定都是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第三、由于本节课介绍的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可以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可以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1中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关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习中若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掌握不扎实,将会影响到对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极反应的类型和电子流向等的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情感策略(动机、兴趣、态度)、自我监控策略(领会监控、注意监控)。

四:主题的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电池的组成和应用,了解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了解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