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语文试卷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
语 文 试 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令五申 () 文采斐然(fěi)
B. 微言大意 内讧(hòn) 安营扎寨()C. 转瞬急逝 装载()
D..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② 三重劫难。

, ③ 。

A.①汇集 ②泄露 ③必定B.①汇合 ②泄露 ③无疑
C.①汇合 ②泄漏 ③必定D.①汇集 ②泄漏 ③无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茶上市的时节茶叶交易市场内就开始喧闹起来前来交易的茶农、茶商好不热闹。

B.C.针对发生,我驻大使馆迅速作出应对,发紧急公告强调将中国公民。

D.庙会热闹但游人很少能买到称心如意东西.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是
A.。

B.C.近年来,随着,深受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

.陶渊明《》。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的代名词。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9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议能以宥 宥:辅助、帮助
B.然犹不能返其恚 返:使平息
C.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 原:探究、推究
D.独病夫史书之义 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曹公所怒 // 犹以可惩为故事
B.然犹轻杀材能如是 // 昭昭然不可言也
C.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 // 执死生之柄者
D.而惩暴者之轻杀 // 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操之明略见几
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
后来记忆不,
C.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才会痛惜被处死人才不
D.又乌用书佗之事为
又何须华佗的事呢
9.下A.三、本大题共小题,共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完成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①,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4分)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

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词风与辛弃疾类,你?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

(10分)
在纪念阿珑百年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珑》,声音苍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

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都是普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

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

鲁煤健谈,至今还恪守着纯粹的诗格,不媚俗,不趋时,缘情而文,因爱而诗。

他早期的诗很美,与那个时代的不少同派诗人一样,受过俄国诗人的影响。

作品虽不多,却是在苦海里寻找暖意的波光。

那都是从内心里流出来的,不矫情,无粉饰,即便幼稚,也有自己的能量。

比如1945年那首《致普式庚(普希金)》:
“在被二十世纪的蓝天笼罩的 / 东方亚洲的黄土上 / 作为一个中国的子民 / 为什么有你一样的忧愁?”
他后来的诗,基本都是从这样的惆怅里升腾出来的,忧郁,不屈,果敢。

他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艾青是接近的,虽然
没有艾青那么柔润。

但他拒绝京派诗人和海派诗人的精致与灰色,向着太阳的饥渴从来没有消失过。

那是时代受难者的吟哦,在大地的荒草和野林间,他犁下了绿色。

鲁煤的可爱还在于他常常解剖自己,比如,抗战刚结束,他就在《忏悔》中写道:
“是我吗,朋友 / 那忘掉了自己的奴隶身份 / 在兄弟们被侮辱与损害的灵魂面前 / 大发绅士脾气的?……”
这或许是他精神的原色,在诗中没有自怜的声音,殊为难得。

一般的诗人常盘旋在小我的旋涡里,格调不高,而那些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人的诗,则盛气凌人。

鲁煤没有这些,他的境界是高的。

文字虽流于直白,却真实、可爱。

通读他的诗,感到他是一名战士,唱的是浑厚的歌。

他不屑于和权力及贵族为伍,自我是在时代的烽火里映照出来的,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诗句,显现着历史的心灵投影。

阿珑、绿原、鲁煤等“七月诗派”的诗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人。

他们在浑浊的人世间,却有自己的一块绿地,时代狂风的扫荡之后,依然泛出美的色泽。

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文人大概是最有才气的。

他们在红色的心绪里,不乏缠绵和爱欲,纯情的与崇高的因素汇聚一起,于是有了特别的诗格。

这个诗格源于个性与时代使命感的挥洒,自我的困苦与民族的困苦是一体的。

(取材自孙郁的《诗格》,有改动)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
A.B.C.D.15.作(分)16.不少于200字(10分)(取材自刘心武同名)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蓉娜不能回国奔丧,母亲给予了充分理解,因为她深知国外竞争之艰难、女儿生活之不易。

B
C.蓉娜父母经历不少磨难,但仍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聪明才智做出丰厚成绩
D.父亲为了保住一个文化史上永远流芳的名字,不惜到垃圾堆中去寻找纸片,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E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分)
(1)第二段写母女家庭未来的沟通,?(分)
(2)如何理解母亲想说的“除却陈灰是金子,都留着等你接收”(分)19.文章结尾写蓉娜将书上的陈灰悄悄带走并郑重地收藏。

谈谈蓉娜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

(60分)
请以 “耐力”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3高考百天仿真冲刺卷
语文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15分)
1.(。

项安营扎寨()项D项(.D(A项。

B项C项.(A项B项D项.(本6.A(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宥:宽恕、赦免)
7.C(C项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的”。

A项中前“为”为介词,“被”;后“为”为动词,“当作”。

B项D项8.BB项句9.C三、(0分)
10.(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本题5分。

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11.(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每句1分,多字、字、写错字不分。

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道题则以前4道题为准。

12.(7分)
(1)B(本题考查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词人写芙蓉红艳夺目,是以眼前美景之乐反衬个中心绪之愁)
(2)1分;结合内容合理分析,2分。

(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四、(分)14.C(本题考查文中信息的分析)(“混杂着缠绵与爱欲、纯情与崇高”与原文“不乏缠绵和爱欲
,纯情的与崇高的因素汇聚一起……”表意明显相异)
1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①有真情;②常常解剖自己;③有着时代和历史的投影。

16.(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的体察、思考与阐发本题10分。

明确认识,2分;结合读写体验,3分;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

17.(4分)D E(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每项2分。

D项中的意思,原文中的父亲是为了保住名人的纸片,而不是保住名字。


(1)坚守传统文化的蓉娜父母。

母女之间深厚的爱、理解与默契。

两代人价值观的不同文化传承。

(2)这句话表明母亲对藏书文化价值的自豪,对女儿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期待
,也表达出她对女儿能发扬传统文化的遗憾。

19.既指家中书籍上的陈年老灰,也比喻传统文化传承的障碍眷恋,有歉疚,也有默默承诺。

思,2分;分;,分。

才会痛惜被处死人才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