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树》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树
【设计理念】
集体归属感是指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渴望将自己归属到集体中去,成为集体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本课的内容和流程主的设计要依据的是团体动力学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

团体动力学创始人勒温的场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场的现象,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B=f(PE),B是行为,P是个体,E是环境。

教师通过营造温暖和谐和安全的团体气氛,可以催化团体动力,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互动,学生在团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有所感悟,并改善个人行为。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对于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认知还不够清晰,通过本次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与团体的联系,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责任,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班级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与班级休戚与共,促进学生对班级产生一体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班级与同学,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责任。

2.情意目标:通过团体活动,学会尊重团体与同伴,明确自身角色,主动承担成长的责任;领悟自己与他人、与班级的关系,产生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的一体感;悦纳、欣赏同伴,热爱班集体,增强新团体的凝聚力。

3.行为目标:通过团体活动共绘班级树体验用图画表达自己与班级关系的方法,通过分享环节让学生掌握倾听、表达和分享的能力。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班级树”的分享,领悟自己与他人、与班级的关系,产生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的一体感。

2.活动难点:在团体活动过程中对个别破坏团体氛围的行为的妥善处理。

【教学方式】活动体验、小组合作等
【适应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准备】 1.班级学生合照6张,每一张剪成不规则的纸片,分别装进6个信封,用于“我们这一班”记忆拼图活动;
2.全开大白纸1张(事先请该班级的一位擅长画画的学生在白纸上画出班级树的轮廓,只画树干和树枝,不画其他);
3.彩色水笔若干盒;磁铁若干块(用于固定白纸到黑板上作画);
4.可粘贴小便笺条若干(按班级人数准备,1张/人);
5.背景音乐《宗次郎 - いつも何度でも》;
6.邀请班主任参加活动;
7.学生按前面两个活动已分好的1-6号家庭为单位参加班级树活动。

【活动设计】
课前约定:每当老师说:“班级树!”——学生坐端正回应:“我呵护!”(一)暖身活动:“我们这一班”记忆拼图
1.师:我们班已经一起相处了四年。

四年来,很多照片记录了我们班的最美瞬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动手,完成我们的记忆拼图。

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分别放置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几张纸片,下面请同学们齐心协力完成拼图。

各小组合作完成拼图,并填写《“我们这一班”记忆拼图记录单》,活动时间两分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拼好的图片,交流《“我们这一班”记忆拼图记录单》,并将图片贴在“班级树”上。

问题:照片记录的是班上的什么活动?你曾为这个活动做了哪些努力? 3.教师小结,揭题:国旗下展示时我们一起努力,一同展演;运动会上我们一起奔跑,一同喝彩;春游时我们一起分享,一同欢笑,这些照片记录了我们班一起度过的美好学习生活。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班级树”,去感受班级树给予我们的温暖。

(二)主体活动:共绘“班级树”
1.情境导入
(1)伴着背景音乐《宗次郎 - いつも何度でも》,将画有班级树轮廓的白纸固定在黑板上。

播放演示稿中的引导词,教师用抒情的语调唤起学生对自己与班级树的关系的冥想:四年前,我们大家走到一起,组成了这个班集体,共同拥有了一个大家庭。

如果用这棵树代表我们这个班级,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分子。

现在请大家认真想想你愿意做这棵树上的什么?可以是叶子、花朵、果子、清风、阳光、雨露、小鸟、昆虫……任何你想在班级扮演的角色、想做的那部分,请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笔将你想做的那个角色画在你喜欢的位置并签上你的名字。

(象征意义:也许你是树上的一片叶子——虽然是普通的一片叶子,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片,就像班级展示,就像校运会,就像义卖活动,一个也不能少。

也许你是树上的一朵花——我们在课堂上绽放,在跑道上绽放,在舞台上绽放,用最棒最优秀的自己为班级增光添彩。

也许你是树上的一个果实——我们在运动场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博得了台下老师和同学的掌声,我们在义卖活动中倾心奉献,我们硕果累累,我们是最棒的四3班。

也许你是拂过树梢的一缕清风——我也许只是四3班的一缕清风,却能化解班
级里的矛盾,却能沁人心脾,让我们的班级更和谐,更团结。

也许你是撒在树上的一米阳光——我是班级的小太阳,帮助别人,成就了集体,给班级带来无限的欢乐。

也许你是滋养大树的一滴雨露——默默地滋养着班级树,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默默地帮助班级变成更好的集体。

也许你是土壤里的一条小蚯蚓——帮助班级树透气,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2)学生思考,认真选择自己要在班级树上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与角色。

2.活动催化
(1)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①请以小家庭为单位完成活动任务,每个小家庭推选一个家长,家长有督促责任,成员要遵守活动要求,共同维持家庭的秩序和团体的和谐。

②按1-6号家庭的顺序,每8人一组上来画自己的角色,每个人事先选择好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用来画自己想做的角色和签上自己的名字。

③请各小家庭的家长组织大家集中5分钟,商量给班级树命名,并记录下来。

(2)小家庭分组依次到大白纸上画自己想在班级树上扮演的角色(播放背景音乐《宗次郎 - いつも何度でも》)。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原先光秃秃的班级树在一点点变得丰富多彩,枝繁叶茂。

让学生体验到班级是大家的,每一个人对班级而言都非常重要。

(4)完成作画任务的家庭由家长发给每人一张彩色心愿纸(可粘贴便笺条),每个人在上面写一句自己最想对班级树说的话并签上姓名。

(5)运用任务驱动策略进行课堂管理。

请学生带着任务观察同伴画画:哪些同伴画的角色与自己一样?他(她)是如何表达这个角色的?选择这个角色的理
由跟我一样吗?我们的班级树上最多的角色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三)互动分享:说说“我与班级树”
1.请学生按作画的顺序依次上台来与大家分享几个问题:你在树上画了什么?为什么选择画它?你最想对班级树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想为班级树做哪些贡献,让它越来越茂盛?
分享完毕就将心愿纸粘贴到自己所画角色的位置,注意不要盖住自己的名字。

2.最后教师在班级树上画上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并与学生分享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义与感受,对学生提出希望。

(教师选择做年轮,寓意:记录孩子们的成长。


3.请班长公布“家长”们商定的班级树树名,简要解释树名的含义并将树名写在班级树的树干上或班级树旁。

(注:1.教师随机做出回应,尽可能赋予每一个角色以积极的意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角色的资源和力量,遇到有特殊表现的言行(如角色空白或出现伤害家庭树的角色)更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

2.教师时刻注意运用三个管理策略来维持学生对团体的兴趣与热情。

一是及时、精彩的回应;二是任务驱动,请学生用心倾听同伴的分享。

三是随时提醒,提醒各位“家长”履行督促的职责,提醒成员在小家庭中被期待出现的行为。

)(四)总结延伸:角色与责任“为班级树增光添彩”
1.教师对活动进行回顾与小结(演示):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从小家庭、从同伴身上获取了许多成长的经验,每个同学都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我们更明确了自己在班级树中扮演的角色和我们身上的责任。

观察你们今天的成长,老师有几点感受非常想与大家分享:
(1)班级树的包容万象意味着和谐。

(2)一棵树共呼吸。

(3)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就是对班级树做贡献。

(4)让规范看守
班级树。

(5)一切皆有可能。

希望大家记住今天团体活动带给我们的经验,勇敢承担起角色责任,为班级树尽本分、添光彩。

2.课后请心灵成长记录本上写出:我可以怎样扮演好班级树上的角色?下次心理课带来分享。

【总结提升】
本次活动通过团体活动共绘班级树体验用图画表达自己与班级关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与团体的联系,明确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与责任,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团体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与团体休戚与共,促进学生对团体产生一体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活动反思】
“班级树”确切地说并不是一次心理课,而是一次比较深入的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辅导者只有付出真心、传递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学生才会信任你喜欢你;只有让他有了安全感,他才会向你倾吐真心,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心理辅导才会有针对性,出效果。

即使在辅导时间内,辅导者一句话不说也没关系,只要你把心和耳朵交给学生,让他说出烦恼、说出心里话,也就达到了一定目的。

在这其中,也包含着一个关键问题,即角色转换问题。

辅导者要从教师、长者的座位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真正以朋友的身份,甚至蹲下来和每个孩子交流,静下来听每个孩子的心声,俯下身为每个孩子办事。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情比智慧更重要,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使你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当然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还要善于抓住比较突出的个性问题,日后及时做个别辅导和反馈。

以求能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辅导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