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题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试题包含答案
单选题(共20题)
1.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A.他人听评课
B.教学反思
C.校本教研活动
D.批改学生作业
【答案】 B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答案】 A
3. 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

A.两性化合物
B.酸
C.碱
D.盐碱
【答案】 A
4.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策略
D.学习方法
【答案】 C
5.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一216℃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答案】 D
6. 下列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的是()。

A.提问交流评价
B.课堂练习评价
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
D.作业评价
【答案】 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
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D
8.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观念改革
B.教学方式的改革
C.课程改革
D.普及义务教育
【答案】 C
9.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A.诊断性
B.形成性
C.终结性
D.过程性
【答案】 C
10. 下列关于自主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B.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C.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D.自主学习就是上自习课
【答案】 D
11.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

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 C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离子半径:r(Y)<r(W)<r(Z)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强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 A
13.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全部正确
B.①②③⑤
C.⑤⑨
D.②⑤⑥⑦⑨⑩
【答案】 C
14.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 C
15. 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时开始。

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
B.炼金术流行
C.元素周期表出现
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
【答案】 A
16. 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技能性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C
17.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铜能导电
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答案】 B
18. 某学生在预习烃类物质时,根据烃的组成和结构将烃分为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进行学习。

该学生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分类法
【答案】 D
19. 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Y一定是氯化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
D.Y可能是Na2SO4
【答案】 C
20. 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大题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

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1791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

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

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

素材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

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

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
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
特征。

(3分)(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
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答案】(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
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
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
定律。

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

(2)古希
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
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

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
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
服力。

(3)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

化学家们通过
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

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
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

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
上得出理论。

(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
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
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

2. 学生的起点能力就是指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

(1)以“配
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说明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6分)(2)说明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何重要意义?(7分)
【答案】(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①溶
液配制的原理:②所需要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③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及计算;④操作要领。

(2)重要意义:①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②确定教学重
点和难点;③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有意义的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下面是两位化学教师在讲解“生活中两种
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之前,对学生学情进行的分析:老师l:学生已经有
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
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
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
可继续加以应用。

老师2: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f*q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知识经验上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是零乱而不系统的。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学情分析。

(2)说明学情分析对化学课堂教学有何意义。

【答案】(1)老师l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是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老师2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

(2)重要意义:①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②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③是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意义的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