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静疗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3 -136- 临床医学·医药论坛
规范化静疗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in the team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es
刘妍1蒋小丽2杨梅1陈莉芬2周雪梅2
(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35;2.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03-0136-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静疗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静脉输液提供依据。

方法: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5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静脉输液团队,参考文献及我科实际情况,设定培训内容及方法,对这些护士进行规范化静疗培训,同时以这些护士培训前后静脉穿刺的456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并对比分析培训前后护士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培训后6个月,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在并发症识别与处理(18.97±1.20)分、血管解剖(17.31±1.35)分、病理生理知识(18.24±1.45)分方面明显好于培训前(16.13±1.25)分,(13.26±1.42)分,(12.36±1.52)分(P<0.05)。

培训后6个月,操作技能在静脉穿刺技术(97.35±2.04分)、外周留置针穿刺技术(96.73±2.18分)、PICC穿刺技术(95.18±2.14分)方面明显好于培训前(81.23±2.15)分,(79.44±2.32)分,(80.36±2.28)分(P <0.05)。

培训后1年,患者在穿刺部位红肿3.29%(15/456)、穿刺部位渗液2.63%(12/456)、静脉炎3.95%(18/456)、配伍反应1.97%(9/456)方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培训前9.43%(43/456),9.87%(45/456),9.65%(44/456),8.33%(38/456)降低(P<0.05)。

结论:规范化静疗培训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护士团队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静疗培训;静脉输液;护士团队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tandardized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in the team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e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intravenous infusion. Methods: 56 nur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team was established, reference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department were collected, train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were set, and standardized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was conducted for these nurses. At the same time, 456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ravenous punc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se nurses' training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A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our hospita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operation ability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6 months after the trai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aining (16.13±1.25), (13.26±1.42), (12.36±1.52) in the aspects of com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18.97±1.20), vascular anatomy (17.31±1.35) and pathophysiological knowledge (18.2±1.45) (P<0.05). Six months after the training, the operating skill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81.23±2.15) points, (79.44±2.32)points, (80.36±2.28) points in venipuncture technique (97.35±2.04) points, peripheral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technique (96.73±2.18) points and PICC puncture technique (95.18±2.14) points (P<0.05). One year after the train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puncture site redness and swelling 3.29%(15/456), puncture site drainage 2.63%(12/456), phlebitis 3.95%(18/456) and compatible reaction 1.97%(9/45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aining 9.43%(43/456), 9.87%(45/456), 9.65%(44/456), 8.33%(38/456)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of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e team,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Standardized intravenous infusion train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nurse team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03.059
静脉治疗又称为静疗,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包括静脉输液、外周留置针穿刺、PICC(中心静脉导管)3类,其中静脉输液主要应用于普通人群静疗,外周留置针静脉输液主要应用于需要长期静疗而血管本身质量又较差者,PICC主要用于长期化疗肿瘤患者[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血管老化、脆性增加,加上长期的静疗,高渗药物、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导致静疗穿刺成功率下降,静疗并发症增多,而同时长期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掌握护士较少[4-5]。

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建立一支静脉输液团队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本研究对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3期 临床医学·医药论坛 -137-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6名护士进行了静疗培训,研究发现,规范化静疗培训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护士团队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5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静脉输液团队,并对这些护士进行规范化静疗培训,同时以这些护士培训前后静脉穿刺的456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纳入标准:护师以上职称;工作年限≥4年;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护士自愿加入本次培训,配合研究进行。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缺席培训项目课时超过2次者。

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5~36岁,平均(32.2±5.21)岁;工作年龄4~15年;主管护师36名,护师20名;病区护士长23名,临床护士33名;科室分布:外科9例,内科23例,儿科16例,肿瘤科8例。

对照组患者456例,男257例,女199例;年龄23~72岁,平均(43.6±7.8)岁。

观察组患者456例,男260例,女196例;年龄21~73岁,平均(45.7±8.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为核心,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护士为主力,建立静脉输液培训小组,通过文献阅读,讨论分析结合我院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建立静脉输液培训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不同板块,通过PPT、实践操作等方式对静脉输液团队护士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等。

其中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并发症识别与处理、血管解剖、输液风险管理、病理
生理知识5个方面,操作能力包括静脉穿刺技术、外周留置针穿刺术、PICC(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术、PICC维护技能4个方面,每个方面由2~3名培训小组成员负责,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通过PPT、视频播放及现场操作方式进行培训。

每周对参加培训成员授课一次,每月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训练。

1.3 观察指标
以培训前后护士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

其中,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包括基础知识、并发症识别与处理、血管解剖、输液风险管理、病理生理知识共5个方面,每个项目20分,由我院静疗培训小组成员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患者护士掌握相关知识越好。

操作能力包括静脉穿刺技术、外周留置针穿刺术、PICC穿刺术、PICC维护技能4个方面,每个操作项目100分,由静疗培训小组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护士操作能力越强。

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红肿、穿刺部位渗液、静脉炎、配伍反应4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培训前后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对比
培训后6个月,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在并发症识别与处理(18.97±1.20)分、血管解剖(17.31±1.35)分、病理生理知识(18.24±1.45)分方面明显好于培训前(16.13±1.25)分,(13.26±1.42)分,(12.36±1.52)分(P <0.05)。

见表1。

表1培训前后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对比(,分)
时间例数基础知识并发症识别与处理血管解剖输液风险管理病理生理知识培训前5618.24±1.2816.13±1.2513.26±1.4218.15±1.3612.36±1.52培训后5618.72±1.2218.97±1.2017.31±1.3518.62±1.3018.24±1.45 t值—0.974 2.143 4.3270.863 6.135
P值—0.0750.0180.0120.0870.009
2.2 培训前后操作能力对比
培训后6个月,操作技能在静脉穿刺技术(97.35±2.04)分、外周留置针穿刺技术(96.73±2.18)分、PICC穿刺技
术(95.18±2.14)分方面明显好于培训前(81.23±2.15)分,(79.44±2.32)分,(80.36±2.28)分(P<0.05)。

见表2。

表2培训前后操作能力对比(,分)
时间例数静脉穿刺技术外周留置针穿刺术PICC穿刺术PICC维护技能培训前5681.23±2.1579.44±2.3280.36±2.2890.21±2.24培训后5697.35±2.0496.73±2.1895.18±2.1490.83±2.06 t值— 5.968 6.874 5.4630.943
P值—0.0070.0030.0090.068
2.3 培训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培训后1年,患者在穿刺部位红肿(3.29%)、穿刺部位渗液(2.63%)、静脉炎(3.95%)、配伍反应(1.97%)方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培训前(9.43%,9.87%,9.65%,8.33%)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3 -138- 临床医学·医药论坛
降低(P<0.05)。

见表3。

表3培训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时间例数穿刺部位红肿穿刺部位渗液静脉炎配伍反应
培训前45643(9.43)45(9.87)44(9.65)38(8.33)
培训后45615(3.29)12(2.63)18(3.95)9(1.97)
χ2值—14.43520.37911.69920.604
P值—0.0000.0030.0010.000
3讨论
静疗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效果快,且血药浓度较稳定,操作方便,一直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6-7]。

但是,静脉输液虽然操作并不复杂,却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低年资护士,虽然能够掌握静脉输液的临论知识,然而缺乏实践,穿刺成功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输液时需要选择粗而直且又弹性的血管,通常以上肢血管为主,因下肢血管含有较多静脉瓣膜且血流较慢,容易引起静脉炎[8-9]。

另外,长期静疗很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如,静脉炎、穿刺处渗液、静脉血栓等[10-11]。

同时,静疗时并发症识别与处理,血管解剖,病理生理知识等学习等都与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后并发症有关[9,12]。

本研究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输液小组进行了静疗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6个月,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在并发症识别与处理、血管解剖、病例生理知识方面明显好于培训前,提示,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明显提高了静疗护士团队的理论水平。

培训后6个月,操作技能在静脉穿刺技术、外周留置针穿刺技术及PICC穿刺技术方面明显好于培训前,提示实践技能的操作明显提升了护士的操作技能,分析以上原因可能与规范化培训时,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生动及定时考核,促进护士积极性有关,另外现场操作也提高了护士操作的熟练性。

培训后,患者不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经过培训后明显降低了患者由输液引起的并发症。

本研究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疗团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我院静疗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但,本研究由于时间限制及技术水平等因素,难免存在不完善,研究小组将会结合本科实际情况,持续完善相关研究,为临床静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规范化静疗培训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护士团队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珊珊,俞群.专题讲座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2018,25(8):62-65.
[2]张莉平.静脉输液团队对低年资护士强化培训的效果评价[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6):563-565.
[3]周宁宁,杨红萍,王咏梅,等.专科化团队建设对静脉输液质量和高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3):3386-3389.
[4]邢红,姚晖,方芳.静脉输液团队在全院长期输液管理中的角色[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2):157-159.
[5]吴文秀.护理学生进行静脉输液技术训练输液器循环利用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4):125-128.
[6]王学清,陈琦,李艳君,等.临床技能竞赛对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4):567-569,596. [7]许丽桂,全雁红,何秋蓉,等.团队学习模式在静疗维护持续改进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24-26.
[8]任洁琼,张琳,丁雯,等.宁夏7所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实践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5):682-685. [9]晁青,张亚婷,张晓霞,等.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前、后我院静疗护理质量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198-199,202. [10]沙薇薇,杨红旗,王晓媛,等.手指操在老年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后静脉血管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9):139-140.
[11]黄蕤,林秀如,陈秀敏,等.澳大利亚风险管理理论在我院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3):96-97.
[12]石春妮.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护士PICC维护规范率[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83-185.
作者简介:
刘妍(1983-),女,河北承德人,本科学历,职称:主管护师,科室:重症医学科。

主研方向:重症护理,静脉输液治疗护理。

编辑:白莉编号:EB-19030506F(修回:2020-01-20)
相似文献
观察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输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穿刺疼痛评分为(2.15±0.73)分,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为(17.75±3.4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静脉输液风险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将个性化输液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中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心理,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张艳丽纪萌健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期刊:《中医临床研究》2018年10卷15期42-4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