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四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40分钟总分:65分
(知识点1:遥感技术;知识点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知识点3:地理信息系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017年9月25日下午5时开始,微信的启动界面换了。
原先微信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是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布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Blue Marble),替换原图片的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中国“风云四号”的关键装置是( )
A.航天器B.传感器
C.胶片质量D.磁带质量
2.中国“风云四号”观测的优点有( )
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信息快③成本低,效益高④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能够拍摄遥感图像,关键装置是传感器;航天器指的是飞行器,是传感器的载体;拍摄遥感图像,不需要胶片、磁带。
第2题,中国“风云四号”属于航天遥感,观测的优点有探测范围大、获得信息快、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特点;卫星的研制、发射等对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知识点2]2014年11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2020年,我国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据此完成第3~4题。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 )
①指挥交通②搜索营救③灾害评估④导弹发射⑤作物估产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南海捕鱼的渔民提供的服务是( )
①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②实时监测台风的影响范围③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服务④测定鱼群的位置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物体的三维坐标和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可以用来指挥交通、搜索营救、发射导弹,但不可用于灾害评估和作物估产。
第4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的功能,可以为渔船提供导航服务,也可以测定鱼群的位置,但它不能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也不能实时监测台风的影响范围。
[知识点3]某大学地理专业学生制作了一幅某区域海啸模拟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具备海啸模拟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互联网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
6.为实现海啸模拟过程,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 )
①沿海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②海底地形③地震发生时间④震源位置及深度
⑤地震波传播速度数据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②③④D.②④⑤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海啸模拟功能主要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模型建立、直观表达等处理过程,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
第6题,沿海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会直接影响海啸的强弱变化,需采集;海底地形直接影响海啸强度,需采集;地震发生时间对海啸强度和传播影响不大,不需要采集;震源位置及深度会影响海啸的能量来源,直接影响海啸的强度和传播速度,需采集;地震波传播速度对海啸影响不大,不需要采集。
[知识点1、3]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抗灾减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7~8题。
7.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次,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小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8.读图分析,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次”,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
第8题,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的数据来源有流域暴雨信息和遥感监测数据两种,此外数据库和模型的建立与数据分析依靠地理信息系统。
[知识点1、3](2022年河南洛阳期末)全国“一张图”是国家土地调查办负责组织建成的全国国土资源本底数据库,以全国“一张图”为基础,国土资源行政监管部门实现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和水平。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土地资源管理实现“天上看、网上管”,主要利用(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数字地球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0.对最新土地影像资料与全国“一张图”本底对比分析,可以( )
A.分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B.对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监管
C.了解土地权属及其变化情况D.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天上看”要靠遥感技术来获取土地资源的最新信息,“网上管”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A项正确。
第10题,最新土地遥感影像与全国“一张图”本底对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找出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数量的变化,B项正确;而交通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权属变化都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通过这种对比得出结论,A、C、D项错误。
[知识点1](2022年浙江宁波月考)2021年7月20日08时至7月21日06时,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城区局地500~657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50~100毫米。
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造成河南这次大暴雨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②台风③地形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2.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前哨站,“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等多颗在轨业务运行卫星均第一时间获取了暴雨区卫星观测资料,为气象服务提供翔实的数据。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供翔实数据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RS和GPS
【答案】11.C 12.A
【解析】第11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推动了夏季风向大陆进行水汽输送,而沿海地区的台风也为水汽输送提供了大量的水汽。
携带大量水汽的东南风,在河南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导致了河南暴雨的出现,①②③正确。
河南海陆位置相对靠近内陆地区,海陆位置不是导致此次暴雨形成的主要因素,④错误。
第12题,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主要借助传感器对下垫面气象因子进行面状获取,主要采用了RS技术,A项正确。
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GIS主要对已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分析、预测和规划等。
[知识点2](2022年福建南平期末)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分布广泛,发生频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可能引发滑坡的是( )
①地震②暴雨③采矿④种植树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4.预防滑坡灾害的合理措施包括( )
①建设护坡工程②禁止乱砍滥伐③避免陡坡开垦④居民全部迁出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滑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预报预警B.确定受灾范围、受灾程度
C.制定防灾、减灾预案D.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重建
【答案】13.A 14.C 15.A
【解析】第13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
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地震、暴雨、工程开挖等都会引发滑坡的发生,①②③正确,D项正确。
第14题,建设护坡工程,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禁止乱砍滥伐,避免陡坡开垦,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坡面的冲刷,都是有效预防滑坡灾害的措施,①②③正确;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居住的居民较多,全部迁出的做法不切实际,④错误。
第15题,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测目标的实时监控和预测预警,为灾害的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准确预报,A项正确。
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并结合遥感技术开展灾害调查,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灾情信息,从而为救灾应急方案的启动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害的调查评估中的应用,不是灾害防御中的作用,B项错误。
“制定防灾、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重建”主要用到的是地理信息系统,C、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0分)
16.[知识点1、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2019年第4号台风“木恩”(热带风暴级)于7月3日凌晨0时45分前后在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沿海登陆,成为2019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
受其影响,3日广东省中西部海面风力逐渐加大到6~8级,阵风9级。
(1)要获取台风“木恩”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__。
(2分)
(2)2019年7月3日,在海上捕鱼的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木恩”台风大风预报图外,还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分)
(3)要完成台风“木恩”未来12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分)
(4)试举出上题中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8分)
【答案】(1)遥感技术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
(3)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B素养提升练】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作为这场抗击疫情战役的最前线,有两座
为对抗此次疫情所兴建的医院格外引人关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下图为“高分二号”拍摄的火神山医院局部区域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高分二号”获取火神山医院局部区域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互联网技术
2.利用上题中的地理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是( )
A.获取滑坡面积B.评估森林火灾
C.监测台风轨迹D.研判新冠肺炎疫情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火神山医院局部区域图是利用“高分二号”遥感卫星拍摄的,因此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地理数据的输入、处理、储存、管理、查询、分析和应用;互联网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高分二号”获取影像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根据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滑坡面积、评估森林火灾、监测台风轨迹等;利用遥感技术无法研判新冠疫情。
(2021年广东茂名期末)下图为某大学地理专业学生制作的一幅某区域地质灾害模拟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具备地质灾害模拟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互联网D.地理信息系统
4.为该地质灾害模拟过程,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 )
①植被覆盖率②坡度③岩石疏松度④植被种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滑坡模拟功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模型建立、直观表达等处理过程,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D项符合题意。
遥感技术、互联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具备模拟功能,排除A、B、C项。
第4题,为实现滑坡模拟过程,需采集大量相关信息。
滑坡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起伏、岩石疏松度、植被覆盖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