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和斯大林 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周恩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 关协议,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
1949年与中国建交的有10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赢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首 次 提 出 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
(3)1954 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进程
2021/9/22
3
• 毛泽东建国前夕提出的外交思想——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 “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唇外交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 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1 9 5 3 8.
初露锋芒日内瓦
年 , 周 周恩来舌战群雄
恩
来
在
接
见
印
度
政
府
代
表
团
时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也是区 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重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怎样的国际环境下?
Cold War 1947年-1991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
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 议应该求同存异”。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不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 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互 相 尊 重 主 权 和 领 土 完 整 ,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
互 不 侵 犯 ,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 团结,中国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建立正常 关系。”周恩来充满智慧地进行阐释和解惑,用平等的态度来 平息争论,赢得了各方的尊敬和赞同,一举扭转外界对新中国 的偏见,会议气氛也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结合周恩来会上发言内容,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各指什么?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平 等 互 利 , 和 平 共 处 。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
完善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 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万隆会议的概况
时间 地点
会议 主题
会议 特征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会议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 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 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 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4.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赢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内 容 周恩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议,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
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
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时,向全世界宣布: •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
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 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 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周恩来总理也指出: • 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 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 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首 次 提 出 和 平 共 处 五 原 则 , 作 为 处 理 两 国 8.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关 系 的 原 则 。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 (4)1955 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 “一边倒”是指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 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 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总理外交轶事
一个西方记 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4.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不同。
第16课
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 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 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会议本来是什么航向
和平、独立、发展经济
偏离的航向指什么
攻击中国
重回航向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 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误区警示 20 世纪 50 年代周恩来参与的外交事件
(1)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2)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 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 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 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4)1955 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误区警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原则。
初露锋芒日内瓦 周恩来舌战群雄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 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 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 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12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 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 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 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 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进程
新中国积极发展 与亚非国家的友 好关系,促进亚 非国家之间的团 结与合作。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 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 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 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 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 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 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 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 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 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排斥和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