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以致用
1.判断,下列方程变形是否正确?
⑴6-x=8,移项得x-6=8
⑵6+x=8,移项得x=8+6
⑶3x=8-2x,移项得3x+2x=-8
(4)5x-2=3x+7,移项得5x+3x=7+2
三、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⑴5+2x=1⑵8-x=3x+2
例2.
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
每人分4本,共分出____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图书共有___________本.
这批图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2种3x+20和4x-25
它们有什么关系?
都表示这批图书的总数
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图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该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3x +20=4x - 25.
基本相等关系: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
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式的基本性质1
2.移项应注意什么?
变号(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
3.移项的作用?
为了解方程时,使含未知数x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另一边,即使方程不断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
教案
课题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课时及授课时间
课时
授课人
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用移项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使学生形成利用方程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移项法则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你知道这个班班有多少同学吗?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同学。
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图书共有____________本.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备注(补充)
板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
教学反思
1.判断,下列方程变形是否正确?
⑴6-x=8,移项得x-6=8
⑵6+x=8,移项得x=8+6
⑶3x=8-2x,移项得3x+2x=-8
(4)5x-2=3x+7,移项得5x+3x=7+2
三、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⑴5+2x=1⑵8-x=3x+2
例2.
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
每人分4本,共分出____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图书共有___________本.
这批图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
2种3x+20和4x-25
它们有什么关系?
都表示这批图书的总数
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图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该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3x +20=4x - 25.
基本相等关系: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
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式的基本性质1
2.移项应注意什么?
变号(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
3.移项的作用?
为了解方程时,使含未知数x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另一边,即使方程不断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
教案
课题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课时及授课时间
课时
授课人
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用移项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使学生形成利用方程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移项法则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你知道这个班班有多少同学吗?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同学。
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图书共有____________本.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备注(补充)
板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