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视.觉表达能力【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
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 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 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ryryrgh 5
3.3.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感知能力
要让学生能围绕主题进行研究必学习的首要任务
8
ryryrgh
3.3.视觉表达能力
艺术思维是一种过程性思维,艾斯纳说:“艺术科目
中重视的是接受预期之外的发展,随着创作一步步开
展而做调整,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艺术作品不是作者 的独白,而是对谈,充满各种惊喜与变数,没有真正 精彩的对谈(作者和作品之间),就激发不出这些惊 喜:艺术所追寻的正是能够赋予作品新意的惊喜,目
ryryrgh
4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 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 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 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
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 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
标倒毋须坚持,创作的目的不是把原料做成预定的样
子,而是探索创作过程中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ryryrgh 9
3.3.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表达能力
今天一切科研、产业、商业都追求“以人为本”,包 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示的是跨学科研究的结晶; 最终又通过广告、展示、模特儿表演等视觉化、艺术 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出现了人文、科学与艺术(真、 善、美)完美统一的新特点。这正是最具时代特征的 研发和营销模式,也是视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鲁道夫·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年,第56页。
7
ryryrgh
3.3.视觉表达能力
1.需要确立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 存在“对”与“错”的那种思维态度。 2.要鼓励学生凭借灵感、直觉、形象思维等方式, 凭借非线性、非逻辑、反常规的思维方式,还凭借多 种媒材、工具、加工技术进行具体行动思维,进行大 胆的想象和创造。 3.创造意味着否定现实,需要一种像艺术家那样敢 做最敢为的勇气和自信。
3.3.视觉表达能力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 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视觉感受能力 视觉审美能力 视觉解读能力 视觉思维 能力 视觉感知 能力 视 觉 表 达 能 力
视觉识读能力
就是能收集相关资料,否则研究活动就会停留于
低水平徘徊的状态。所以,这是学会学习、学会 研究的先决条件。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图像、影像等视觉化信息激
增,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平凡而浩瀚的现实生活 中发现并读出有意义的信息。
ryryrgh
6
3.3.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分析信息,提出自己 的假设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关键是“思维”。而处 理各种视觉信息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各种形象思维。 阿恩海姆认为,“没有一种思维活动,我们不能从知 觉活动中找到,因此,所谓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 维。” 他说的是人在观察、感知事物形象时就发生 了直觉和形象思维。并且“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 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美术是一种勿需翻译、全球流行的视觉化语言, 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与语文、数学、外语“同 等深奥”也同等重要;
ryryrgh
11
ryryrgh
视觉表达能力
1
视觉读写能ryrgh
绘画1
2
ryryrgh
3
3.3.视觉表达能力
新课程不仅把“美术”看成是一种审美的、创造的艺术
实践活动,而且把美术课程当作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和
思维方法,在《义务教育美术课标》中: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 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 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 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 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 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性学习活动最终也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形式展示 并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10
ryryrgh
3.3.视觉表达能力
社会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美术已成为一种具有 “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
“视觉表达能力”也不再仅仅是写实性绘画、雕 塑造型的能力,而是指综合多学科知识或技能, 运用各种视觉化的“美术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和文化传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