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4 饮酒 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饮酒》经典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饮酒》经典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饮酒》经典习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C.“此中有真意,欲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即为自然的意趣,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出复杂的感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格调娴雅有致,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2.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两句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陶醉于自然的愉悦心情。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富含哲理,表现的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 悠然见南山。

4.问君何能尔?5.此中有真意,6. ,飞鸟相与还。

7.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8.描写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千古名句:9.全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南山傍晚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11.请从炼字角度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妙处。

1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1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14.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好吗,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赏析及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赏析及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24课诗词五首诗词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1]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云气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总体理解:《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主旨情感:这首诗写诗人辞官回归田园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阅读理解: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课《饮酒》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课《饮酒》

人 与 自 然 合 一 , 物 我 合 一 的 意 境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 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 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 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 求名利截然不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 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 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 意,化有我为无我。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 悠然见南山 。 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 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 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 “真意”的所在。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பைடு நூலகம்
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 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 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 安宁?
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 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 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 的生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4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4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4课《诗词五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B.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C.文明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xiè(______),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背影》)(2)她chóu chú(______)(_______)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背影》)(3)它没有婆娑(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白杨礼赞》)(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区嶙峋(_______)的技干就是一幅好面。

(《苏州园林》)三、情景默写3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是故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卖炭翁》中展现诗人深刻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和艰难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有眼无珠、不识人才的愤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其五练习题完整版

饮酒其五练习题完整版

饮酒其五练习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饮酒》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庐:2.喧:3.君:4.悠然:5.心远地自偏:6.辨:7.忘言:8.相与还:二、根据提示写句子。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结庐:建造房屋。

庐:简陋的房屋。

2.喧:吵闹的声音。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悠然:闲适的样子。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课课练)全册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课课练)全册

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新闻阅读• 1 消息两则/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 “飞天”凌空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第二单元阅读• 5 藤野先生/鲁迅• 6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7*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8*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第三单元阅读•9 三峡/郦道元•1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 与朱元思书/吴均•12 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第四单元阅读•13 背影/朱自清•14 白杨礼赞/矛盾•15* 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16* 昆明的雨/汪曾祺•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第五单元阅读•17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8 苏州园林/叶圣陶•19* 蝉/法布尔•20* 梦回繁华/毛宁•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第六单元阅读•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 愚公移山/《列子》•23*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 诗歌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甫渔家傲/李清照•写作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掉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记1 消息二则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携带戟。

尹()。

秦()长湖。

2.解释下列单词。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在陶渊明的《饮酒》中,以问答形式表达的内心平静可以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2)《春旺》中的这首诗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燕门知府行》中,暗示官兵有一种“风吹,水凉,壮士不归”的豪烈自豪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民的骄傲中,诗人翻阅了旧的经文,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用九万英里的风力把船吹到三座山上。

这首勇敢而境界崇高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病态判决的错误修改之一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搁浅的海豚,但游客争先恐后地与它合影,导致它死亡。

(删除“原因”)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黄鹤楼》*崔颢1.直接默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理解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 。

(2)崔颢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

(3)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二、《使至塞上》*王维1.直接默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理解默写。

(1)由名句“ , ”,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

(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 。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直接默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理解默写。

(1)《钱塘湖春行》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 。

(2)抓住早春特点,分别从仰视和俯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 。

(3)(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 。

四、《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

2.理解默写。

(1)《饮酒》(其五)一诗中“ ? ”两句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2)《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诗句是: , 。

(3)《饮酒》(其五)中巧用象征,表现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归宿的句子是: ,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意思对即可)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移情于景。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03拓展阅读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1.请结合全诗欣赏“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司马迁(约前145—?),字,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与后来的《》《》《》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天文、地理等方面。

同时,《史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子长西汉纪传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百三十鲁迅【解析】积累文学常识,能识记重要文学知识。

2. 给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汉字。

棘.门()诏.书()持兵揖.()介胄.之士()嗟.乎()góu()弓弩按pèi()nǎng()者【答案】jí zhào yī zhóu jiē彀辔曩【解析】注意文中有校生僻词语,要加强记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②上自劳.军()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答案】①驻军②慰问、犒劳③派④规定⑤头盔【解析】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及活用词语。

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天子先驱..至(古义:今义:)(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今义:)(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今义:)(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今义:)(5)请.以军礼见(古义:今义:)(6)使人称谢.(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3)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4)古义:营垒今义:墙壁(5)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6)古义:致意,问候今义:感谢【解析】积累常用词语古今异义,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力。

饮酒阅读练习题

饮酒阅读练习题

饮酒阅读练习题本文包含四道饮酒阅读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通过阅读相关内容来加深对饮酒文化的理解。

每道题后附上问题,然后给出了答案和解析。

希望读者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练习题一:读下面这个段落,回答问题:"饮酒与人的文明历史相伴相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酒文化。

世界上最早出现酿酒活动的是中国,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

中国的酒文化悠久而丰富,以黄酒、白酒等闻名于世。

而爱尔兰则以威士忌酒而闻名,威士忌酒是爱尔兰最有名的特产之一。

此外,在英国,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据说,英国人平均每年消费100升啤酒。

"问题:1. 饮酒与人的文明历史相伴相生的说法是对是错?2. 世界上最早出现酿酒活动的是哪个国家?3. 中国的酒文化以哪些酒种而闻名?4. 爱尔兰以什么酒而闻名?5. 在英国,最受欢迎的饮品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 对。

饮酒作为一种文化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与人的文明历史相伴相生。

2. 中国。

根据文中提到的信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酿酒活动的国家。

3. 黄酒、白酒。

根据文中提到的信息,中国的酒文化以黄酒、白酒等酒种而闻名。

4. 威士忌酒。

根据文中提到的信息,爱尔兰以威士忌酒而闻名。

5. 啤酒。

根据文中提到的信息,英国人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是啤酒。

练习题二: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饮酒对健康有一定影响,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但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根据研究,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

但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肠胃问题等。

因此,对于饮酒的健康问题,适量饮酒是关键。

"问题:1. 适量饮酒的健康益处是什么?2. 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哪些健康问题?3. 适量饮酒对什么系统有保护作用?4. 过量饮酒会增加哪种疾病的风险?5. 如何看待适量饮酒对健康的影响?答案与解析:1. 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五) [25 诗词五首](89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做简要评析。

2.第17首:春望【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悟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苏秀道中【宋】曾幾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①,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②。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③心!【注】①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阅读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阅读练习

24 饮酒阅读练习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以下对《饮酒》一诗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诗中写飞鸟拥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寂静和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吻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实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用诗中句子回答)(3 分)
答:
3、“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一句中若是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4 分)
答:
第1页/共2页
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 1:“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神、不经意
间与庐山美景陡然相遇的“安闲”神情,从而标志出诗人安闲、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实。

例2:“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望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第2页/共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5课《饮酒》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25课《饮酒》练习

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饮酒》简答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饮酒》简答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饮酒》简答题(含答案)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这里“车马喧”并非只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的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等。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因此居住也显得偏僻,安静,不敢到“车马喧”了。

2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而无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4、“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二者矛盾不矛盾?不矛盾,因为车马是指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然没有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干扰。

5、问君何能尔中的“尔”,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从心远地自偏中读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7、如何理解“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安静自由,厌恶官场的黑暗虚伪,隐居是其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8、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9、“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10、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悠然”改为“望”字?为什么?不能,见表现的不是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表现了诗人把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11、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景物描写,太阳下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里,表面上写太阳落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重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饮酒》同步训练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同步训练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同步练习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0.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1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24饮酒练习题
1、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2、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心远地自偏
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6、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7、B 8、B 9.A 10、 C 1 1、B 1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