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诊断价值比较CT和MRI均有确诊意义。对慢性和亚急性期血肿 的显示MRI要优于CT。
硬膜外血肿区别于硬膜下血肿的征象:
1、多呈梭型; 2、内缘光滑锐利; 3、急性期密度较均一; 4、中线结构移位较轻; 5、较为局限; 6、硬膜下血肿常伴脑挫裂伤; 7、硬膜外血肿不越过冠状缝及人字缝,但可过矢状缝。硬膜下血 肿可过冠状缝及人字缝,但不常过矢状缝。
影像学表现
• 1. X线 脑血管造影 根据对比剂由血管破裂处外溢,脑膜中动脉或 上矢状窦受血肿压迫而离开颅骨内板和由于血肿推挤脑血管分支 离开颅骨内板,而形成局限性梭形或半月形无血管区等表现可诊断 为硬膜外血肿。因此脑血管造影可确定硬膜外血肿的存在、部位 及大致范围。
影像学表现
• 2. CT 平扫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边界锐利,血肿 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如骨折超越颅缝,血肿亦可超过颅缝。
硬膜外血肿影像诊断
硬膜外血肿
•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称为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占颅脑损伤的2%~3%,占全部颅内血肿的25%~30%,仅 次于硬膜下血肿,其中急性约占 85%,亚急性约占12%,慢性约占3%。
临床与病理
• 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常为加速性头颅伤所致, 损伤局部多有骨折(约占90%)。
影像学表现
• 2.CT 平扫 血肿密度多均匀。不均匀的血肿,早期可能与血清溢出、 脑脊液或气体进入有关,后期与血块溶解有关。
• 血块完全液化时,血肿成为低密度。
影像学表现
• 2.CT 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 • 可伴有骨折,需用骨窗显示。
影像学表现
• 2.CT 血肿压迫邻近的脑血管,可出现脑水肿或脑梗死。CT 表现为 血肿邻近脑实质局限性低密度区。
临床与病理
• 骨折线常越过脑膜中动脉或其分支,其以动脉性出血为主,也有静 脉窦损伤出血或骨折处板障静脉出血。
临床与病理
• 血肿常见于颞、额顶和颞顶部,也可发生于颅后窝等部位,可单发 或多发,多不伴有脑实质损伤。
• 因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故血肿的范围局限,形成双凸透镜形。
临床表现
• 硬膜外血肿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之后,且血肿部位各不相 同,因此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头外伤后原发昏迷时间较短,再度昏 迷前可有中间清醒期,可有脑组织受压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出现脑 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像学表现
• 2.CT 怀疑大脑纵裂血肿。应用冠状面扫描。情况允许时,可以薄层 扫描至颅顶,直接或者图像重组观察均有帮助。
影像学表现
• 3.MRI 硬膜外血肿形态与 CT 显示相似,血肿呈梭形,边界锐利。 • 血肿信号强度变化与血肿的期龄及检查所用设备场强有关。血肿
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血肿内缘可见低信号的硬膜,T2WI呈低信号;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呈高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诊断要点 • ①外伤病史。 • ②CT 显示颅骨下双凸形高密度,边界非常清楚,一般不超过颅缝,可
有骨折。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诊断要点 • ③MRI显示血肿形态与CT 相仿,急性期为等或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
性期呈高信号。有时急性硬膜下血肿亦可呈梭形,与硬膜外血肿鉴 别较难,通常硬膜外血肿范围较局限,多伴颅骨骨折,有助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