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统考(开学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统考(开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高二下·内蒙古期中)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 . 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
B . 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
C .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D . 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
2. (2分)《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描述:“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

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

” 若给这一章回加题目,应为
A .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B .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 .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D .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3. (2分)“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 .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差别
4. (2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末) 1947年8月21日,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致电各战略区领导人:“由于以上各项行动及陕北胜利已使并将使南线各敌处于被动地位,我之战略局势大为改善。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局势大为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
A . 战略反攻的实施
B . 南线战场的转变
C . 国民政府的腐败
D . 陕北战场的胜利
5. (2分) (2020高二下·宁夏月考) 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

这反映了唐代()
A . 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B . 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
C . 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D .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6. (2分) (2018高一上·宁波月考)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削弱相权的重要措施是()
①增设参知政事
②设立枢密使
③设立三司使
④设置刺史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7. (2分) (2017高一上·宁夏期中)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上述史料反映的分封对象是()
A . 先代贵族
B . 同姓亲族
C . 殷商降族
D . 异姓功臣
8. (2分) (2017高一上·瓮安月考) 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

这表明宋代()
A . 有效杜绝官僚腐败
B . 丞相权力进一步加强
C .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 . 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
9. (2分) (2017高一上·江海月考)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A .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 . 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 .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 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10. (2分) (2016高一上·攀枝花月考)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
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A . 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 .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11. (2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 . 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C . 公元前二世纪前期
D . 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12. (2分) (2016高一上·清远月考)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应为()
A . 五口通商权
B . 领事裁判权
C . 最惠国待遇
D . 内地传教权
13. (2分) (2015高一上·龙湾期中)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 . “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 . “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 . “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4. (2分)一个法国商人,下列在华的行为哪些是可能发生的
①1897年到福州开工厂②1900年乘军舰到重庆
③1864年到北京旅游④1927年上海与华人冲突,由领事判决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5. (2分) (2017高一上·涞水期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蓠和沟壑,拒绝外
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
A . 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 .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 . 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 . 对外软弱妥协
16. (2分) (2016高一上·原平月考) 台湾宝岛被割,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17. (2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
A . 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 . 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 . 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 . 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18. (2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月考)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9. (2分) (2017高一上·包头期中)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 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 .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 . 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 . 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20. (2分)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 .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 .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 .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21. (2分) (2017高三上·怀仁期中) “列强时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国民党讲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

材料说明()
A . 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B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不断完善的
C .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
D . 近代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继承性
22. (2分) (2017高二上·宁夏期中) 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是以汉族的‘我者’,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这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

”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A .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B . 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 . 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D .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23. (2分) (2019高二上·荆州期中)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
A . 拜上帝会
B . 兴中会
C . 义和团
D . 中国同盟会
24. (2分) (2017高一上·榆林期中) 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25. (2分)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 . 中书省
B . 西藏行省
C . 刺史
D . 宣政院
26. (2分) 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A . 宣布主权在民
B . 规定国民权利
C . 实行责任内阁
D . 实行三权分立
27.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止耻不能甘。

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由“山东又要似朝鲜”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国民革命
D . 一二·九运动
28. (2分) (2015高一上·福建期中)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 . 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 .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 .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29. (2分) (2017高一上·微山月考) 一个时代的歌曲是这一时代历史的反映。

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生中广为传唱的最有可能是()
A . “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B . “打到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C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D . “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
30.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期中)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35分)
31. (15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2. (20分) (2017高一上·涞水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一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在对待日本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材料三最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4)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35分)
31-1、
31-2、
31-3、
32-1、
32-2、
32-3、
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