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一课春意(第四课时)(新人教五下音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春意(第四课时)(新人教五下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意(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钢琴曲《致春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情感目标:“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
钢琴曲《致春天》��
�牐牬禾欤�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
春天,她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
《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牐犈餐�地处北半球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人们热忱地企盼春天的降临。
一旦大地回春,人们的心情将是何等的欣喜和珍爱啊!钢琴曲《致春天》正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牐犂智�为单三段体结构。
由主三和弦构成,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的两小节前奏,向人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在这高音区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质朴、富有北欧风格的旋律,平静而深情。
�牐犞卸�(b)出现了一个深沉而富有动力性的音调。
它在低音声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区不断向上推进,有如春天来临的脚步声,一刻也不停息。
同时也表现了人们期盼春天降临的殷切心情。
此时,高音声部以八度奏出强而有力的长音,中、低音声部则以四分音符的和弦为之伴奏。
随着旋律不断上移,情绪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
���牐犜谛〗谥�间的短暂间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现。
但音区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丽、晶莹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显得格外绚丽多彩,人们的情绪也更为欢畅热烈。
�牐犖采�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无论是借助图形谱还是动作表示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区分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知道音乐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所以重点是对乐曲伴奏及旋律的表现手段的听辨和区分。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致春天》
�牐�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牐�(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牐�(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牐�2.视听《致春天》。
�牐�(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牐�(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
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小学音乐教案
�牐犚�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牐�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牐�(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牐犎缬猛�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
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牐�(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牐犚陨狭礁鍪槊孀饕担�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牐�5.三度(欣赏)创作。
�牐犎醚�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
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三、下课��
教后记:通过对三个乐段伴奏及不同旋律的分析,学生基本上能听辨出不同的情绪。
然后再通过图形谱的练习,巩固对旋律的不同走向的认识,将各种感官融合贯通,体会乐曲的情绪,学生独立完成加上相互交流讨论,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通过表演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