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件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原子量:H -1 O -16 Na -23 Al -27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 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
2.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O 2(g)===CO(g) △H 2 1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1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在盛有稀H 2SO 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的SO 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 .正极有O 2逸出
C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D .铜片上有H 2逸出
4.对于反应:A+B =C 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增加A 的物质的量
B 、升高体系的温度
C 、增加体系的压强
D 、减少C 的物质的量浓度 5.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压强
C 、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
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6. 下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 /mol ,则稀H 2SO 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 2O 的反应热ΔH =-2×57.3 kJ /mol
B .已知S(s)+O 2(g) ==SO 3(g) ΔH =-395.7 kJ /mol ,则硫磺的燃烧热为395.7 kJ /mol 32
C .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 =+1.9 kJ /mol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 /mol ,则H 2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Y 的转化率为37.5%,X 的转化率为25%。
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 和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
B .3:1
C .1:2
D .2:1
10.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是:
A .40%
B .50%
C .60%
D .70%
9.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 “嫦娥一号”
火箭燃料 液氢 (H 2) ①2H 2(g)+O 2(g)2H 2O(l) ΔH=-571.6 kJ·mol -1 ②2H 2(l)+O 2(l)2H 2O(g) ΔH=-482.6 kJ·mol -1 奥运会“祥云”
火炬燃料 丙烷 (C 3H 8) ③C 3H 8(l)+5O 2(g)3CO 2(g)+4H 2O(g)
ΔH=-2013.8 kJ·mol -1 ④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2221.5 kJ·mol -1
A.571.6 kJ·mol -1 , 2221.5 kJ·mol -1
B.241.3 kJ·mol -1, 2013.8 kJ·mol -1
C.285.8 kJ·mol -1, 2013.8 kJ·mol -1
D.285.8 kJ·mol -1, 2221.5 kJ·mol -1
8. 下图中能表示A(g)+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可逆反应的为:
11. 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浓度③增大压强④使用催化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1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N2 (g) + 2O2(g) = 2NO2(g) △H=+67.7KJ/mol
N2H4(g) + O2(g) = N2 (g) + 2H2O(g) △H=-534KJ/mol
则1摩尔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A.100.3KJ B.567.85KJ C.500.15KJ D.601.7KJ
13. 一定温度下,在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反应H2(g) +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恒容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
B、恒温时,减小容积平衡不移动,但气体颜色加深
C、恒容时,通入H2,I2的质量分数减小
D、恒压时,通入HI气体,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会减小
14.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A. Na2CO3晶体
B.NaOH晶体
C. CuSO4溶液
D.CH3COONa晶体
15. 已知2H2(g)+O2(g)== 2H2O(l);ΔH=-569.6 kJ·mol-1,
2H2O(g)== 2H2(g)+O2(g);ΔH=+482.1 kJ·mol-1。
现有1 g液态H2O,蒸发时吸收的热量是: A.2.43 kJ B.4.86 kJ C.43.8 kJ D.87.5 kJ
16.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 +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
D、增大氮气的浓度,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
17.可逆反应mA(g)+nB≒pC(g)+qD(g)中,A和D都是无色气体,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
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
C、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B是气体,增大A的量,A、B的转化率都增大
18. 某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 (NO )·c (SO3)c (NO2)·c (SO2)
达到平衡状态时,如果升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则K 值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SO 3(g) NO 2(g)+SO 2(g) ΔH>0
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体系压强,气体颜色加深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增大
19.下图中a 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 (g) + Y (g) 2Z (g) + W(s),正反应放热的反应过程。
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W
B .增大X 的浓度
C .升高温度
D .增大压强 20.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表示起始时H 2和N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且起始时H 2和N 2的物质的量之和n H 2 n N 2
相等。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21、(8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 3H 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 3H 8(g) = CH 4(g) + HC
CH(g)+H 2(g) △H 1=156.6 kJ·mol -1 CH 3CH CH 2(g) = CH 4(g) + HC CH(g ) △H 2=32.4 kJ·mol -1
则相同条件下,写出丙烷脱氢制取丙烯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 2和CO 2
,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
熔融碳酸盐。
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电时CO 32-移向电池的 ________(填“正”或“负”)极。
22、(10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 B mC 变化如右图所示。
已知纵坐标表
示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 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 为反应在T 2温度时达
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的变化情况,问:
⑴温度T 1____________T 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⑵正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⑶如果A 、B 、C 均为气体,则m____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⑷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
则体系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_移
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3、(16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的N 2和0.6 mol 的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 2(g)+3H 2(g)2NH 3(g) ΔH <0,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 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
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________。
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平衡后,若要提高H 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 .加了催化剂
B .增大容器体积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加入一定量N 2
(3)若在0.5 L 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
N 2(g)+3H 2(g)
2NH 3(g) ΔH <0,其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表所示:
T /℃
200 300 400 K
K 1 K 2
0.5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 1、K 2的大小,K 1________K 2(填“<”、“>”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 .容器内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 .v (H 2)正=3v (H 2)逆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400℃时,反应2NH 3(g) N 2(g)+3H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
当测得NH 3、 N 2和H 2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 、2 mol 和 1 mol 时,则该反应的
时间
v(N2)正________v(N2)逆(填“<”、“>”或“=”)。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合成氨的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________。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品产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论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24、(14分)“Cl化学”是指以碳单质或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的物质(如CO、CO2、CH4、CH3OH 等)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化学工艺,对开发新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
ƒ
CO2(g)+3H2(g)CH3OH(g)+H2O(g) D H=-49.0kJ/mol。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甲乙
反应物投入量1mol CO2(g)和3mol H2(g) 1mol CH3OH(g)和1mol H2(g)
平衡时c(CH3OH) c1c2
平衡时能量变化放出29.4kJ 吸收a kJ 请回答:
①c1__________c2(填“>”、“<”或“=”);a=__________。
②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用CO2来表示甲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
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mol/(L·s)。
(2)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b mol CO和2b mol H2,CO
ƒ
转化率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
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p1__________p2
(填“>”、“<”或“=”)。
②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3)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 2CO2(g)+N2(g) D H<0。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n(CO)=1:2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25.(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 mol·L-1盐酸、0.55 mol·L -1NaOH 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_____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t 1
t 2
①
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
50 mL0.5 mol·L -1 HCl 溶液 20 ℃ 23.3 ℃ ②
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 50 mL0.5 mol·L -1 HCl 溶液 20 ℃ 23.5 ℃ 已知
:Q=cm(t 2-t 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 为4.18 kJ ·℃-1·kg -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 -3。
①计算中和热 ΔH=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 溶液与HCl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KOH 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 做实验,对测定结果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DCDBD 6-10 BCADA 11-15 BDADA 16-20 CACDD
21.(8分)
(1)C 3H 8(g) = CH 3CH CH 2(g)+H 2(g) △H=+124.2 kJ·mol -1(3分)
(2)5O 2+10CO 2+20e -=10CO 32- (2分)
C 3H 8+5O 2=3CO 2+4H 2O (2分) 负极(1分)
22.(8分)⑴大于(2分) (2)放热(2分) (3)大于(2分)
(4)增大 不(各1分)
23.(10分,各2分)20、(2分/ 空,共16分)
(1) 0.01 mol·L -1·min -1 , 50% ,
(2) C 、D , (3)① > ,② C ③ 2 、 >
(4) C 。
24.(4分,各1分) 【答案】(1)①=,19.6;②0.03
(2)①放,<;②
2
1b (3)cd
25.(10分)解析:(1)中和热测定的关键是减少热量损失,需要的仪器中除题目中的仪器外,还要量取液体体积,用量筒。
测量液体的温度,用温度计。
(2)否,铜丝易传导热,会增大热量散失。
(3)①由题意知:①中t 2-t 1=23.3 ℃-20 ℃=3.3 ℃。
②中t 2-t 1=23.5 ℃-20 ℃=3.5 ℃ 故=3.4 ℃。
由Q=cm (t 2-t 1)=4.18 kJ ·℃-1·kg -1×0.1 kg×3.4 ℃=1.42 kJ
则ΔH=-56.8 kJ·mol -1
②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56.8 kJ·mol -1 (4)KOH 、NaOH 都是强碱,对结果无影响。
而用CH 3COOH 代替HCl,由于CH3COOH 为弱酸,电离需吸热,故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答案:(1)量筒 温度计(各1分)
(2)否 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多,导致误差偏大(各1分)
(3)①-56.8 kJ·mol-1 (2分)
②NaOH(aq)+HCl(aq)NaCl(aq) +H2O(l) ΔH=-56.8 kJ·mol-1 (2分)
(4)无 有(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