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临泽城关中学顾海燕
一、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列强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课主要讲述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过程,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重点是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难点是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对事物的内在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

喜欢独立思考,用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战争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对美伊战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本课有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等重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深植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通过阅读、分析英德矛盾,德、奥、意同盟条约等史料,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

通过分析掌握矛盾论的基本方法,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
课前指导各小组进行课前准备,协助学生准备活动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
阅读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导读课文,教材分三个小目来介绍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同学们要围绕教材中的材料重点解决好几个问题: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参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六个国家及相互的利益冲突,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对世界局势与和平的影响,关注巴尔干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

可分小组进行自我探究,然后交流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置疑。

2.学习新课
根据自学,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解决的不满意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

各小组学习小组探究学习交流,可以彼此置疑或补充。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补充。

(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
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师:由于矛盾的变化,欧洲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

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

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得出结论
(2)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生:讲述或图示“三国同盟”形成过程
师:在三国同盟中,哪一个国家起主要作用?三国为什么要签订同盟条约?,(由此引导出“一国主导”这个中心词)
(3)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生:尝试角色扮演,再现历史场景
扮演德、奥、意、法、英、俄六国的代表,表演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再现历史的纷争。

通过角色的扮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参与意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教师给予鼓励。

师:英国和法俄在历史上素有争斗。

而且英国一贯执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

一向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为什么会抛弃前嫌,与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发展,是由于争夺世界殖民地和市场的原因而决定的。

从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对它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师: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是在复杂、曲折分化与改组的矛盾过程中形成的强盗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未来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

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

(4)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师: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重点的原因是?
生:地理位置重要;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土耳其的衰败。

师:东方问题包括了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巴尔干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小规模战争不断发生,最终世界大战之火在此引燃。

3.课堂小结
由学生来完成,总结本课主要的知识点,明确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六、课堂练习及作业
统一练习:完成课自我测评及导航的内容。

提高练习: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后对世界和平的危害。

七、评价
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师评,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选出本课的优胜小组。

八、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到的列强各国复杂的矛盾斗争,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比较欠缺,接触较少,因而主要利用地图、通过探究学习、自学与补充资料相结合,并利用角色扮演、互动答疑等手段,把课堂留给学生,教师进行引导。

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