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问》(第二课时)学案班级:六年级二班上课教师:许春芹一、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B、C层学生):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2、知道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提高性目标(A层学生):
1、积累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和名言。

2、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学与问”的重要性,进而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题导入。

2、故事导入。

(二)尝试学习
1、听课文朗读,找出“问”的重要性和“学与问”之间关系的句子,用“----”画出来。

2、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从哥白尼的事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齐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因为:
(3)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4、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能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吗?
(三)巩固练习
1、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
2、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
(四)总结归纳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议论文),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当堂检测
(一)检测题
1、选择题。

(错一题扣2分)
(1)《学与问》是一篇()。

A、记叙文
B、散文
C、说明文
D、议论文(2)《学与问》是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

A、勤奋学习B、喜欢提问C、勤学好问D、学与问(3)《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

A、唐白居易
B、唐杜甫
C、宋沈括
D、北宋白居易
(4)课文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这种论证方法叫()。

A、举例子
B、举例说明
C、举例论证
D、列举(5)“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加点的关联词可换为()。

A、虽然……但是……
B、不仅……而且……
C、即使……也……
D、因为……所以……
2、按要求写成语。

(错一空扣1分)
(1)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____、____、
____。

(2)形容颜色多的成语: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一句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____________。

(4分)
附加题: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文中“兴许”的读音是(),“兴许”的意思是()。

2、照样子,写词语。

花开花落____、____、____。

3、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请用“____”画下来。

4、用“~~~~”画出沈括观察思考的语句。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检测结果
(三)补救过关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补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