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老龄化的快速到来,给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稳健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及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
通过以上观点
的阐述,以期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应对老龄化对
医疗保障体系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老龄化;医疗保险制度;影响;建议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突出。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
和过程。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
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时,即可视为进入了老龄化时代[1]。
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
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
而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寿命的延长,造
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过快,形势越发严峻。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已经成为当
前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疾病支出仅仅由医疗保险基金提供支持。
对
于已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医疗待遇其实是由在职职工缴费负担的。
这种代际关系对于
我国的医疗保险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老龄化社会对医
疗保险造成的压力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对策。
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口老龄化正以比
发达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发展。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16%[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非常庞大。
从1953年第1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47年间老年人口增长了2.36倍。
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
据联合国统计
表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7%上升到14%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法国115年,美国71年,英国45年,而中国仅需约20年[3]。
1.2 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
龄化程度很不适应,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由于老年人口增加,用于离退休人员
养老金的开支也随之增加。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离退休金年平均递增25%,远远快
于同期GDP年递增9.4%的速度。
1.3 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
人口。
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将
达到2780万人。
1.4 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及程度的不均衡
由于中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的不均衡导致地区之间的老龄化程度也不
均衡。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多,老龄化的速度最快,程度最深,城市居中,城镇老龄化水平最低。
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速度高于不发达地区。
2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老年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明显高于中青年人。
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重大,
主要体现在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需求不断增长。
人口老龄化既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同时也
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开支发生影响,总的说来是增加了基金的风险性。
2.1 人口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逐步探索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伴随着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
不断扩大,参保人员年龄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1994年,全国有291万参保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3万人,占总人数的7.9%;2004年,全国共有12404万参保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359万人,占总数的27.08%。
10年间参保人员增加了42倍,其中离退休人员增加了146倍[4]。
2.2 参保人员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减少
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筹资方式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
退休人员个人不负
担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
由于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比例迅速上升。
1980年12.8个在职职工中有1位退休人员,而到2003年每2.4个在职职工中就有1个退休
人员[5]。
该数据表明,一方面提供医疗保险基金缴费的人数相对于使用这笔资金的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却在迅速扩大。
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是在原公费、劳保
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基金的积累和沉淀,对于在实行新制度时已经离退休的
老人来说,他们的医疗保险资金就构成一笔“隐性债务”。
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
疗保险“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仅靠在职职工缴费来负担自己和已经退休老人的医疗费用,使
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相当大。
2.3 参保人员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
目前,我国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疾病等。
这些疾
病与年龄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人群生存时间的长久,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
在老年人口中,慢性病的患病率几乎达到70%以上。
此外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疾
病已可以得到一定的治疗和控制,这大大延长了老年人的寿命。
因此,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医疗费用成本也会随之进一步扩大。
3 关于医疗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过早地迈入老龄化国家之列,因此建立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和
保障已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短时间内尚无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医疗
保障制度。
但是政府应当尽最大努力,尽快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保障体系。
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加保险的人数越多,保险基金越充足,风险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得到分解。
我国目前的参保
人员主要为单位内的人员及有一定收入的人群,而随着产业结构变动、市场竞争加剧,就业
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正规就业领域中在职职工逐年减少。
因此,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
围势在必行。
今后,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政策使参保对象从城镇职工拓展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积极吸纳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医疗保险,
以平抑参保退休人员比例;同时,建立参保、续保激励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及待遇,鼓励从业人员早日参保。
3.2 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险相关立法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解决老年人
医疗保险的权益问题,明确医、保、患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保险费的征缴、付费
制度,国家应该加快社会医疗保险的立法进程,尤其要加快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
的立法进程。
3.3 建立并完善多层次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老年人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医疗费
用的负担主体和缴费主体,力争实现地区间、保险者之间的保险公平化,实现医疗资源的合
理利用。
3.4 加强医疗费用监控,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在基金平衡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能代替的。
医疗保险在运
转过程中,当医疗费用增幅高于基金收入增幅时,最终一定会出现基金赤字。
所以必须采取
有效的控制手段使人均医疗费用增幅与人均基金收入增幅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以确保制度的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录满,刘思婷,田建波.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医疗保险的影响研究. 金融经济,2014,24:45-46.
[2] 白雪. 老龄化社会下我国老年人医疗保险政策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2:50-51.
[3] 张燕,杨迪,刘英瑜. 老龄化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研究. 劳动保障世界,2012,8:55-57.
[4] 仇雨临.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27-29.
[5] 刘平,郑振佺. 我国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0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