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初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中学初三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2019.1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纯粹.(cuì) 果脯.(pǔ) 扼.杀(è) 咄.咄逼人(duō)
B.气氛.(fēn) 尴尬.(gà) 揉搓.(chuō) 诚惶.诚恐(huáng)
C.俘.虏(fǔ) 踱.步(duó) 梗.概(gěng) 花团锦簇.(cù)
D.豁.达(huò) 瘫痪.(huàn) 草垛.(duò) 鞠躬.尽瘁(g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拮据渺茫嗤笑根深缔固
B.拜谒停滞聒躁与日俱增
C.愧赧作揖萧索歇斯底里
D.恣睢空犷端详持之以恒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
....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B.苏炳添是个经验丰富的短跑运动员,这次在世锦赛上夺冠,是十拿九稳
.....的事。
C.人才难得,可现实却是,并非所有领导人物都像刘备、孙权那样思贤如渴
....,从善如流。
D.改革开放浩浩荡荡,一代一代企业家前仆后继
....,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经济的希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通常往往能井井有条地解决问题,但人类大脑在发挥想象力方面更为出色。
B.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人的精神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在这一基础上锻炼能力、吸取知识、改
变世界、认识世界。
C.在重庆,你只需每日漫步街头,就足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荣。
D.在文化竞争力凸显的今天,我们本民族的、根植子我们血液中的文化也许更能拓展孩子们的灵性。
5.结合语境,如果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语段中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句: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语段: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A)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B)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D)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6.名著阅读(6分)
(1)“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以下文字是对吴敬梓《儒林外史》相关内
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2分)
()向匡超人说道:“贤弟,你听我说。
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
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
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
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
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
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
选段括号中的人物是_______,他向匡超人极力推荐的文章举业中的“文章”是指_____________。
(2)《儒林外史》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欺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书评》(闲斋老人)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谈谈你认为他属于上面书评中所列的哪种人。
(4分)
A.王冕
B.周进
C.严贡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9分)
小说是文学盛宴上的一道美味,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灵魂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沉浮,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品析人物形象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遨游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设计】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语文老师准备对初三(1)班同学的“小说阅读现状”进行访谈调研,以下是老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仿写】
(2)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为了增添活动趣味,请你从下列作品
中任选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编写一个谜语,并写出相应的谜底(课文题目)。
(3分)备选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
示例:一条小船,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陈述】
(3)语文老师准备通过“竞选演讲”的方式,面向全班同学公开选拔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这次“遨
游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的主题活动。
请你积极报名,参加本次竞选演讲。
现在你将面对全班同学,请开始你的演讲吧!(注意: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4) 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戌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典故描写战争激烈的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肉食者鄙.( ) (2)小惠未遍.( )
(3)公将驰.之( ) (4)三而竭.(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选自《左传》,本书史料丰富,善于描写战争,是先秦的一部史学名著,又善于通过对话与
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故又被视为文学著作。
B.本文详略得当,详写曹刿在论战时的表现,略写双方交战过程,这样安排是为了凸显曹刿的人物
形象,突出文眼“远谋”。
C.本文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有抗战御辱的责任感和军事才能;以曹刿与庄公的对比,突
出曹刿的有勇有谋,冷静持重。
D.本文语言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
之“鄙”表现得淋漓尽致。
12.请结合本文与链接材料,概括并分析曹刿和孙武关于战争看法的两点相似之处。
(4分)
【链接材料】
一、令民与上同意①,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也。
二、是故朝气②锐,昼气惰,暮气归③。
——《孙子兵法》【注释】①同意:同一意向②气:气势③归:思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17题。
(22分)
雨后的星
①雨停了,透过黑蒙蒙的雾,可以看到远处石油架上似隐似现的灯光,和那井架上喷出的天然气在空中燃烧的一朵朵的火把。
②一辆运送石油的十轮车停在马路上。
这一段马路,被众多运送石油的车辆压坏了,还没来得及修复,就遇上了这场大雨。
马路上,明里暗里有许多坑,这些坑里都灌满了水。
这辆车,不慎,十个轮子有六个陷在坑里,再也不能前进了。
③司机是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个姓李,一个姓王。
两个人站在车下,毫无一点办法。
在这前不邻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连个人影儿都没有。
怎么办?小李说:“用手机和石油总部联系,让他们派拖车来。
”小王听了摇摇头,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总部离这儿一百多公里,等派车来,黄花菜都凉了。
还是自己救自己吧。
”他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在他们来的路上有一个小村,离这儿也就有二三里地,倒不如去那儿找人帮忙。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小李说了。
小李点点头,说:“要找人你去吧,我说话他们听不懂。
”
④小王二话没说,拿了件雨衣,踏着泥泞的路,一直向那个村庄走去。
⑤走了有二三里路,他在靠路边的一所砖房前停下来。
这砖房一拉溜七八间,每间屋里都点着灯。
他上前敲门。
这时,从门里走出一个小伙子。
小王迎上前去,叫了一声:“大哥,我们的车陷在路上了,能帮忙吗?”
⑥小伙子借着灯光见小王身上那印有石油二部工作服,眨了眨眼,说:“帮忙?”
⑦从小伙子的语气里,小王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忙说:“不会让你白帮的!”
⑧“唔——”小伙子唔了一声,忙招呼说:“你先等一下,我们商量商量。
”说着,他叫开另一间的门,从里面走出一瘦老头,样子有50多岁,像小伙子的爹。
那小伙子向他低低地说了几句。
那老头子听了,一挥手,说:“去,把你大哥叫来。
”
⑨“还叫别人么?”
⑩“甭叫啦。
”
⑪小伙子的哥来了,三个人扛着铁锨、杠子,拿着绳子,和小王一起上了路。
⑫他们几个人来到了车前,那小李早已钻到驾驶室里睡着了。
小王上前拽着他的耳朵才把他拽出来。
⑬老头子指挥大儿子拿着铁锨下水去挖泥,让小李去开车,小王和老头的二儿两个人用杠子伸到车轮下边去撬。
那小李一踩油门,老头子就喊着一二三,大家一齐用力撬的撬,推的推,可费了半天劲,那车稍稍地向前挪了挪窝儿,叫了一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⑭几个人弄得满身是汗,是水,是泥,但那汽车仍停在原来的地方。
老头子直直腰,想了想,对他的两个儿子说:“去,把咱盖暖棚的草帘子弄一些来。
”
⑮两个儿子去了,一会儿,每人扛了一捆草帘子来。
那老头子把那帘子一个一个地塞到了车轮的下边,又招呼那小李开车。
小李此时,一踩油门,那车嗡地一声,冲出了泥窝。
⑯这时,小王把那小李叫到了一边商量给报酬的事,两个人商量好。
那小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向那老头走来。
⑰此时,那老头,正在那水沟边涮锨。
小王走上来笑着说:“老大爷,这次亏你爷儿仨帮忙了,这点小意思……”说着,把那钱递过去。
老头只管涮他的锨,连头也没抬。
小王只当那老头嫌
少,又从口袋里抽出了一张百元,塞到了老头的怀里。
⑱爷儿仨走了,小王望着三人远去的背影,向小李笑笑,说:“亏着这两张大票,要不,咱哥俩,在这儿又得冻一宿了。
”
⑲“有钱买得鬼推磨嘛,不假,现时下有钱,什么都能干。
”小李得意地扮了个鬼脸,“还有烟么?”
⑳“有……啊!”小王一摸口袋,突然,好像触到了什么东西,掏出来,原来是两张沾满泥水的百元大钞。
好怪呀,刚才他明明地把这钱塞到了老头的怀里,怎么一会儿又回来了?
㉑小王愣了,小李呆了。
㉒此时,头顶上露出了一线蓝天,星星也出来了。
13.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4分)
①大雨后,运油车深陷路坑中②小王到附近村中找来父子三人帮忙
③众人齐心协力却撬不动车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老头给车轮垫上草帘子,汽车冲出了泥窝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抽烟时小王发现老头子把钱还了回来。
14.文章末尾写到“小王愣了,小李呆了。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二人为何“愣了”,“呆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说说小王这一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最后一句“此时,头顶上露出了一线蓝天,星星也出来了。
”能不能删掉?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小明说,标题《雨后的星》取得妙,如果叫《奇怪的两百元》,也很妙!请你谈谈两个个标题妙
在何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22题。
(18分)
材料一:
宋江的“一号命令”
①如果把梁山泊看作一家公司的话,其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企业史,有着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特点鲜明的阶段划分。
②由“白衣秀士”王伦开办的创业型企业梁山泊,早期最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排名制。
初创时期的第一把交椅自然是王伦来坐,然后依次是杜迁、宋万、朱贵;林冲几经周折上了梁山之后,排在朱贵前面,坐了第四把交椅。
后来,晁盖带着吴用等六人进入梁山泊之后,虽然发生了火并王伦等大变故,但依然沿用了这种排名制。
③排名制的最大好处是简单,既可以让梁山泊里的等级一目了然,也比较容易被各位大小头目接受,便于推行。
但是,这种排名制度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排名依据无法明确和量化——是按对山寨的贡献,还是按个人能力、江湖地位,甚至是按来到山寨的先后?《水浒传》中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
曾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林冲刚到梁山之时,竟然屈居江湖无名之辈杜迁、宋万之下,这不能不说是他火并王伦的原因之一。
二是排名体系过于死板,座次排定后,很难进行调整,后来者能力再强、贡献再大,也只能排在后面。
显然,这种排名制并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对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很不适用。
④在“江州事变”发生后,宋江带着二十余位新头领投奔了梁山泊,“把了接风酒,都到聚义厅上”,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
场中人“及時雨”显然不敢当真,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自己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
如是,高管班子就已经明确,奠定了新梁山泊集团董事会的格局。
对于其余头领的位次再延续那不合时宜的排名制显然不妥——跟着宋江新上山的这帮头领都很有来头:神箭手小李广花荣、当过青州兵马统制的霹雳火秦明、杀人不眨眼的黑旋风李逵、江湖上独一无二的神行太保戴宗等,一下子带上来二十几号将领,新队伍的实力甚至超过了山上的旧有人马。
⑤此时,初来乍到的宋江展现了其领导者本色,看似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足以改变梁山泊激励体制方向的话:“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
⑥虽然在董事会里宋江位在晁盖之下,但是,宋江一句“休分功劳高下”就已经将梁山泊改姓为“宋”:不管以前功劳、资历如何,对于董事会之外的人来说,以前的排名统统不算,以后按照功劳重新考核,再评定座次。
在三十六个头领组成的中层领导团队中,梁山泊旧将有九名,随宋江新入伙者则多达二十七名,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⑦宋江这道废除排名制的“一号命令”可谓公私兼顾。
于私来说,为宋系人马立足梁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公而言,这个根据“日后出力多寡”再定座次的“一号命令”就相当于企业管理中常用的“鲶鱼效应”,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⑧如果宋江和那些后来的新头领一上山就定好了座次,不管先来者还是后来者,大家都不会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因为他们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
而在取消原有排名之后,就相当于在战将如云的梁山泊里放入了一条“鲶鱼”——待日后出力多寡,另行定夺座次——每个人都会想着为自己未来的山寨地位建功立业。
这一全新的考核激励体系不仅优于“十一位头领平均分肥”的梁山泊旧体制,更是远远强于黑白颠倒的大宋官方晋升机制,必然极大地释放每一个梁山英雄的内在潜力。
从结果上来看,这种激励机制的确带来了强大的战斗力,在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等战役中梁山泊每次都大捷,让梁山泊的旗帜在宋王朝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选自《<水浒传>里的经济学》材料二: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程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
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
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诀,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它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
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摘自WEA智库百科材料三:
我们的干部轮换有两种,一是业务轮换,如研发人员去搞中试、生产、服务,使他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商品,那么他才能成为高层资深技术人员,如果没有相关经验,他就不能明资深。
因此,资深两字就控制了他,使他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另一种是岗位轮换,让高中级干部的职责发生变动,一是有利公司管理技巧的传播,形成均衡发展,二是有利于优秀干部快速成长。
——选自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材料四:初三的半期学业检测前,妈妈对小华说:“你要抓紧复习呀,每次都考班级30多名,再不认真,小心掉到班级尾巴上去啦!”小华听了倍受打击,也觉得自己成绩无法进步,学习状态陷入焦虑和沮丧中。
班主任了解后对小华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你的问题是想得多,做得少,其实你
学习能力很强,如果踏实努力复习,完全可以进入前十名。
”
18.联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宋江的一号命令有效的激励了梁山泊将领们,让梁山泊接下来的战役连获大捷,书写了梁山泊故
事中辉煌的一页。
B.林冲火并王伦的争端正是因为排名制引起的,这类似于沙丁鱼因为不运动而走向死亡的结局。
C.华为的干部轮换制度,不但在岗位上轮换,而且在业务上轮换,对于人才的激励更加全面。
D.梁山泊的排名制其排名依据虽然可以量化明确,但是排名却容易导致死板僵化;不利于激励大小
将领。
19.阅读材料一、二,请用“鲶鱼效应”来解释宋江对梁山泊排名制改革的意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联系材料三,说说华为创造企业神话的原因,与宋江的一号命令有何相似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
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相关内容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初三复习中,班上有一些同学会经历学习疲惫期,请你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的内容,给他们提两
条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命题作文
总有一首诗歌,触动你的心弦;总有一个故事,引发你的遐思;总有一段感悟,触发回忆中的往事;总有一个身影,让你似曾相识……阅读犹如明镜,让我们再次看到自己,读到自己,回味自己。
阅读不再是事不关己的机械摘抄,也不仅是置身于外的观望与欣赏,更是自我成长的高光时刻,时光记忆的温暖再现,心灵启悟的灯亮时分……
请以“在书中读到自己”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2)半命题作文
生活中,与其回避困难,不如选择勇敢面对;与其被父母精心照顾,不如选择走出呵护,学会独立成长;与其浑浑噩噩,不如有所行动;与其浮躁喧哗,不如静心阅读;与其题海战术,不如劳逸结合……在成长的路上,一次选择,就是一次思考、一次启悟、一次蜕变。
请以“与其_______,不如__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