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ce51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1.png)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是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__的。
答案:1、刘禹锡,梦得,唐2、警诫自己,称述功德,韵二、字词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出名,有名2、灵验3、这4、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5、长到6、映入7、博学的人8、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9、调弄,这里指弹(琴)10、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1、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12、指官府文书三、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文中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陋室铭全解+问题(附答案)
![陋室铭全解+问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38f31aa00b52acec7cac7.p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气了(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验了(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起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没有学识浅薄的人(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的古琴,阅览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正好比南阳有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旧宅(9)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断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3)灵:神奇,灵验(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唯:只。
(6)唯吾德馨: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8)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通“洪",大。
《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09fd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b.png)
《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课后习题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二、阅读题(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B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陋室铭》复习要点及练习
![《陋室铭》复习要点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e56f056fd0a79563d1e7287.png)
《陋室铭》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复习要点: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比兴的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
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f7bd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c.png)
《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整理古今异义:1.在:古义今义2.馨:古义今义3.调:古义今义4.形:古义今义5.鸿:古义今义6.丝、竹: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苔痕上阶绿,4.草色入帘青,5.惟吾德馨,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3.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口技》4.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文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芝兰之室”。
4.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5.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
四、文章中心《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古今异义:1.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2.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3.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4.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5.鸿:古义(大,渊博)今义(多指鸿雁,书信)6.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5.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基础知识和练习)
![《陋室铭》(基础知识和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af3187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2.png)
陋室铭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无丝竹之礼耳丝竹:借代的修辞手法,指代音乐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
2、词类活用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苔痕上阶绿上: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神3、重点虚词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四、概括内容.
文章描述了“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以及日常活动。
五、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活动,极力表达“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模拟练习:
1、注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有仙则名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4、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从你学过的诗文中写出一个和“无丝竹之乱耳”一样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分)
参考答案:
1、出名大没有装饰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①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4、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5、非丝非竹伛偻提携黄发垂髫。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陋室铭》(知识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陋室铭》(知识梳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3ddbc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d.png)
《陋室铭》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字,洛阳人,代、、。
被称为“”,世称。
著有。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与、、并称古代议论性四大文体。
三、内容概说。
《陋室铭》全文可以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四、字音字形德馨( ) 苔痕( ) 鸿儒()案牍( ) 西蜀(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3、斯是陋室。
斯:4、惟吾德馨。
德馨:5、谈笑有鸿儒。
:鸿儒:6、往来无白丁。
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9、何陋之有?何:(二)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有龙则灵。
灵:惟吾德馨。
馨:苔痕上阶绿。
上:草色入帘青。
青:无丝竹之乱耳。
乱:无案牍之劳形。
劳:(三)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
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今义:)(5)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1)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2)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五)虚词用法。
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六、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七、课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中有学识渊博的人,交往中并无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是耳朵受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9ad431dd88d0d232d46a12.png)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的)阅金经(阅览)(佛经)一、文学常识...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洛阳哲学家。
字梦得刘禹锡、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唐代诗人,1..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齐名,世称为柳宗元诗豪”。
早年与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南阳诸葛庐.(草庐)。
“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3、词类活用。
,后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词用作动词)的。
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
托物言志、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3.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二、字词积累.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蔓不) 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ú.案牍鸿儒.痕á苔)ī惟吾德馨(xn (ti) (rú) (d..... 4、“之”字的用法。
、解释加点的字。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有龙则(出名)名有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香气,这是陋室(这)斯馨(只)吾德惟性,无实意...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不译里指品德高尚).书草(儒读鸿笑谈)映(青帘入色入有)(大三、整体把握。
...1 人)、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饰人的问学有没(丁)白无来往(加琴(素)调以可弄调未装。
安贫乐道的情趣.....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陋室铭》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8e41a9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2.png)
《陋室铭》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⑤、《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⑥、《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4dd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1.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的(“用韵”或“不用韵”)。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原意为:方位名词,上面,句中意为:2.其他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斯:(2)惟吾德馨惟:(3)谈笑有鸿儒鸿儒:鸿:(4)往来无白丁白丁:(5)可以调素琴调:(6)无丝竹之乱耳乱:(7)无案牍之劳形形:(8)何陋之有陋:3.一词多义(1)素①可以调素.琴②素.湍绿潭(2)入①草色入.帘青②高峰入.云③入.则无法家拂士(3)名①有仙则名.②名.之者谁③故虽有名.马④其名.为鲲三、文言虚词1.有仙则.名2.何.陋之有3.之(1)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四、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举例分析。
2.《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六、阅读理解选择题陋室铭刘禹锡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D无案牍之劳.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B.斯是.陋室是.亦不可以已乎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3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①②两句,简洁有力,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word附答案.doc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word附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053c454856a561253d36f34.png)
《陋室铭》知识点( 1)偶、人( 2)“上”“入”二字生神,化静,不使一、文学常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景物的喜之情。
1.作者:刘禹:字:梦得唐代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客集》5.文中有两用了写和虚写相合的方法,分是哪两?2.本文自《全唐文》,我学他的《酬天州初逢席上》,其中的名句:( 1):笑有儒虚:往来无白丁沉舟畔千帆,病前万木春。
( 2):可以琴素,金虚:无竹之乱耳,无案之形。
3.“陋室”室名,意思陋。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6.“可以琴素”照了哪句?“ 金”照了哪句?叫,后来成一种文体。
特征:一般都用韵。
无竹之乱耳无案之形二、理解性默写7.作者以古代名自比的句是哪几句?有怎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1.文章的点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葛,西蜀子云亭比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在以古代名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的志趣和抱,在更高的境3.写陋室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草色入帘青界上了“惟吾德馨”。
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笑有儒,往来无白丁。
8.以孔子的作尾用意何在?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素琴,金,无竹之乱耳,无案之老以反作尾,引人深思,呼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形。
全文,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句:南阳葛,西蜀子云亭。
9.文章尾提出两个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有什么作用?7.全文画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葛亮深居茅,但才高德昭,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
作者用两8.作者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位先自比,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是比的方法。
引9.写陋室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用孔子的一句,用反的形式呼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苔痕上⋯⋯无案之形。
主旨。
10.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5a356bf7ec4afe04a1dfc3.png)
《陋室铭》练习题一、佳句默写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德馨_____ 调素琴______ 鸿儒_______ 案牍_____ 西蜀_______苔痕()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惟: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⑸无案牍之劳形(劳:形:)⑹谈笑有鸿儒(鸿:)⑺往来无白丁(白丁:)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金经:)⑼南阳诸葛庐(庐:)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下列各句不属于骈(pián)句(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或排比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六、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⑸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七、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答: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主旨句)。
和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答: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4.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②说说本文表过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道德情操?答:①②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答:7.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ff7b240508763230121237.png)
引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陋室铭中千古流传的佳句,下文是陋室铭的知识点整理与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陋室铭朝代:唐代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知识: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5、解释下列加线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6、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8、填空: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练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845934767f5acfa0c7cd08.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练【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重点字词解释】: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
灵:灵验、神奇。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惟:只、只要。
吾:我的。
馨:香气,比喻品德高尚。
【赏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篇大气,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2)文章开头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
“德馨”两字点明文章主旨。
(3)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衬托“馨”,暗示陋室因为主人“德馨”而生辉。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以类比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重点字词解释】:苔痕:苔藓留下的痕迹。
帘:草帘、竹帘。
上:长到、爬到。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即大学问家,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赏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拟人、对偶,以动写静,使景物人格化,描写自然环境的宁静、清幽,不俗。
流露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暗示陋室不陋。
(2)“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人交往之雅致,不俗。
暗示陋室不陋。
当然也从侧面交代了作者看不起劳动人民,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译文】:苔藓长到阶石上,痕迹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里,满目青葱。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平民。
【原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0cce20a8956bec0875e35d.png)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词用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不译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引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中千古流传的佳句,下文是陋室铭的知识点整理与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知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称为“诗豪”。
早年与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5、解释下列加线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6、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8、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
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
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答:鸿儒,无白丁(雅)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答: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2、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
3、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4、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陋室铭练习一一、基础知识1.填空:《陋室铭》选自,“陋室”是的名字,意思是。
本文体裁是,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本文作者是,代著名、家。
与本文体裁相关的一些文体是、、等。
2.重点字词:斯吾馨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形案牍陋3.翻译句子: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划分节奏:(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斯是陋室,唯吾德馨(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分析修辞:(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