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三十六(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三十六(含解析)
一、选择题
1.(xx·山东卷,35)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
题干材料简述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意在强调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项最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无关。
B项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说法错误。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D项观点错误。
答案:C
2.当人们为公开PM2.5数据而振奋时,对科学家们而言,现实的困难正横亘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②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③由于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异④实践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来源与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
说明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
现实的困难正横亘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故本题选B项。
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B
3.(xx·海南卷,17)以往台湾地区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这表明(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如何使水
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以扩大销路,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①符合题意。
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现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体现了认识受人们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③符合题意。
认识决定于实践,但不一定落后于实践,②说法错误。
实践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④说法错误。
答案:B
4.高速路首次免费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
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免费,更有专家指出,高速路应该利用价格杠杆调控车流量,平时降低费用或者实行免费,假期反倒可以收费。
这样既可让利于民,又能缓解重大节假日的拥堵局面。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④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高速路免费还是收费,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认识,故选出①。
高速路首次免费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体现了③。
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②错误。
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B
5.(xx·吉林实验中学高三检测)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
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
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
这说明( )
①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任何科学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表述错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分明,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真理条件性的体现。
③表述不合理,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是强调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在没有正确认识其条件和具体性时往往伴随谬误,但其并非相长,真理在不断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而谬误则不断被否定。
答案: B
6.(xx·海南卷,22)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打印技
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观念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①说法错误,排除。
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着本质的区别,②说法也不正确。
答案:D
7.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具有 ( )
A.主观能动性 B.主动创造性
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解析:马克思的话表明劳动者的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积极的活动,A项正确。
B项主动创造性则是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一个特点。
C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与题意无关。
D项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社会
性活动,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xx·浙江卷,30)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
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过程等知识。
材料中的研究人员在不同实践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②符合题意。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推翻了原来的结论,使认识进一步深化,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表明这一发现给社会带来的价值,①与材料无关。
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③说法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9.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
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还有生命,成为“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
经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破译了这种特殊生物的基因图谱,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
生命形式。
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
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来源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探索工具的扩展进步推动了人的认识的发展,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认识的来源,说法错误。
科学家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是运用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得到的认识,②正确。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第一手资料是人们的认识,说法错误。
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还有生命,这个新问题的出现,成为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④正确。
答案:C
10.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解析:根据题意,本题强调获得正确认识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故排除A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的正确认识正是通过实践获得,故B项入选。
C项观点错误,本题发挥的是意识的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而不是目的性,故排除。
D项观点错误,本题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没有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故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xx·山东济宁期末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xx年,欧盟启动了对我国输欧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光伏产业遭遇寒冬。
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越位和缺位所致。
一方面,由于光伏产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且利润丰厚,在地方政府政策主导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引导,对光伏产业内部的无序竞争监管缺失,对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始终缺乏相应的配套改革政策。
光伏产业的当下之劫,正是政府的推波助澜和无所作为让光伏产业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道。
材料二: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
(1)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评价政府行为。
(2)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国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解析:以光伏产业遭遇困境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解答需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出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政府如何加强调控。
第(2)问需要明确追求真理的过程,依据材料逐层次归纳出认识的
反复性、无限性、不断追求真理等知识点。
答案:(1)①政府越位是错误的。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市场信息。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能够通过市场解决的交给市场,政府不能过多干预。
②政府缺位是错误的。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不应无所行为。
③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正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生动体现。
12.(xx·河南洛阳统一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35年的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一:xx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到
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
xx年以来,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政府正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合理性。
解析:以深化改革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注意设问主体“政府”,扣住“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依据“政务信息公开、取消行政审批”等关键信息,调动政府职能、责任、科学决策等知识阐明措施。
第(2)问要求分析“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合理性,依据“科学决策、总体设计、整体推进”等信息,可调动哲学第二单元意识能动性、实践的特点和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
答案:(1)①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过程中,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②政府要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③在组织领导经济建设中,主要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保护环境,以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政府应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④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实施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2)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通过顶层设计、宏观思考、高瞻远瞩、整体谋划,增强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自觉和自信。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还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进世界。
顶层设计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政策引导和方案指导,为改革开放引领目标、统筹谋划、凝聚力量。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社会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继续大胆实验、大胆突破,为顶层设计提供材料和经验,探求规律性作为改革的向导,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h36585 8EE9 軩 28548 6F84 澄26315 66CB 曋p 26762 688A 梊I33013 80F5 胵324976 6190 憐b23551 5BFF 寿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