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8练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8练明清
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训练目标] 1.李贽思想的内容、特点。

2.黄宗羲的君主批判思想、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影响。

3.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突出特点。

小题精练
1.(2017·扬州质检)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

其认识源于( )
A.历史的局限性B.个性的价值观
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
2.(2016·连云港二模)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3.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4.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 )
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5.(2016·苏州一模)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
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
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
6.(2016·淮安二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7.(2016·江苏六校高三3月联考)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8.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

……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

”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 ) A.经世致用B.开拓创新
C.旁征博引D.严肃负责
大题优练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
——《藏书》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藏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1)依据材料,归纳李贽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答案精析
1.A [李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同时又受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产生了反专制思想,因此其认识源于历史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个性的价值观来源于李贽所处的时代,受时代局限,故B项错误;思想的矛盾性和主张的片面化都是李贽思想的特点,不是根源,故C、D项错误。

]
2.B [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项错误。

]
3.D [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
4.C [材料认为君主与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是管理国家事务的,“禄”是他们为百姓工作,取之于百姓的报酬。

所以,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他们与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A项强调爵禄制度合理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民主反专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顾炎武是明清进步思想家,有限制君权的反专制思想,他认为君主贵族是为百姓服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没有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
5.C [材料虽然提到了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但这并不是顾炎武强调的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强调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理学造成了思想界的因循守旧,故D项错误。

]
6.D [根据材料大意,可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

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
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

]
7.C [王阳明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故A项错误;两者的思想均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表明圣人与凡人无异,破除了权威崇拜,黄宗羲在此基础上提出君臣平等,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黄宗羲继承了王阳明破除权威的精神,故D项错误。

]
8.D [材料虽然涉及到了“生民根本之计”,但强调的重点却是“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与经世致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开拓创新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旁征博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体现了顾炎武的严肃负责,故D项正确。

] 9.(1)观点:主张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承认人的私欲;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

价值: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具有早期思想启蒙价值。

(2)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思想,王阳明心学促使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

解析(1)题干要求依据材料,应仔细阅读材料以获得信息。

由“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可知李贽提倡男女平等;由“昼夜更迭,不相一也”可知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由“人必有私”可知承认人的私欲;由“行若狗彘”可知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

这些思想不同于传统思想,体现出社会进步,即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具有早期思想启蒙价值。

(2)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层面去回答,即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传统思想的不断僵化催生了新思想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