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与监测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防控与监测工作方案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纳措施控制扩散。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应动员群众执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

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

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有机磷杀虫剂,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把蚊虫的密度降到最低水平。

必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污染性,也可以合计使用物理性的防蚊工具,如防蚊纱窗,防蚊纱门,防蚊纱网等,效果也很不错。

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沙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不少于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够以制止流行。

市民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蚊叮咬,因登革执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一般在日间活动,所以市民午睡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最好穿长袖、浅色的衣服,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身体裸露部位要涂抹防蚊药膏。

一旦自己或家人有发热等不舒适症状,怀疑感染登革热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目前尚无疫苗可用。

1、传播:伊蚊
2、埋伏期:3天至15天
3、主要症状:
剧烈头痛、眼眶痛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乏力关节、肌肉疼痛
预防措施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涂蚊虫驱避药物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7~9时、16时到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等的积水
6.将水培植物换成土培,如无法换水建议向爱卫办申请灭蚊缓释剂,可15天至1个月灭杀蚊卵
7.发生登革热突发流行地区的居民,应主动配合入户调查蚊媒密度 8.去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回来,出现发热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以助诊断
病情分析: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
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看法建议: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当地一旦发现病例,灭蚊、防蚊是防止登革热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

灭蚊主要是消灭孳生地,要清除室内外积水,填平凹地,疏通沟渠,使蚊子无产卵之地。

可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外,使成蚊密度降至最低水平。

还可用蚊帐、门窗纱网防蚊,用蚊香、驱蚊器等驱蚊。

要管好传染源,对登革热病人要隔离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隔离时间不应少于5天。

对可疑病人也应进行医学观察,并尽快作出病原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