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热防治热中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天高热防治“热中风”
一、概述
1、脑中风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
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120~150万人,死亡80~100万人,存活着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脑中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社会健康问题。
2、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脑中风,即人们常说的脑梗死,占所有脑中风的85%。
3、脑中风的基本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颈部血管动脉硬化及斑块等,直接诱因是劳累、情绪不稳及气候变化。
每年夏天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尤其是高温闷热的桑拿天气,脑血管病会急剧增多。
二、夏季闷热高温诱发脑中风的机理如下
1、高温气候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的原因:
(1)高热使皮肤血管扩张,势必造成大脑血流减少,血压波动,尤其是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慢性疾病患者,易诱发脑梗死性脑中风;
(2)有的把房间空调温度调得太低,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诱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中风的几率增高;
(3)另外,夏季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这虽然对人体防暑有益,但要通过血液循环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病人的血液循环负担;
(4)当水分补充不足时,就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5)同时,在高温环境下,人们情绪紧张烦躁,也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6)加上夏天人们睡眠不好,休息不良,饮食紊乱,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也会诱发血管病变。
2、高温气候诱发出血性脑中风的原因:
一般而言,夏天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多数比冬季要低,但夏季天热,心中易烦热,夜间睡眠欠佳,造成焦虑情绪,血压波动上升,使一些原有动脉硬化性梭形动脉瘤的病人血管扩张,动脉瘤破裂,造成出血性脑中风。
三、夏季预防脑中风要多管齐下
(一)生活方式干预
1、戒烟、限酒。
抽烟会加重血管硬化,使脑中风的风险增加一倍;少量饮酒对心脑有一定好处,但过度饮酒可引起脑中风。
专家建议饮白酒一次不超过25毫升,啤酒不超过300毫升,红酒不超过100毫升。
2、低脂少盐。
通过减少饮食里的盐和脂肪,可以降低血压和脑中风的风险。
每日食用钠盐量不超过6克,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谷类和适量的蛋白,增加膳食纤维。
3、适量运动。
减轻体重可以改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降低中风的风险。
减重的方法除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强调增加体育锻炼。
运动要从年轻时开始,贵在持之以恒。
中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以有氧运动为主。
有车族和长期坐办公室的白领要尽可能找机会走一走,动一动,并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
4、主动补水。
缺血性脑中风与出汗过多、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要养成爱喝水的习惯,以稀释血液。
尤其是夏天,天气热,出汗多,不渴也要主动喝水。
不要猛喝冰凉饮料,以防诱发急性心梗;不要长期喝纯净水,因为纯净水滤掉了钙、镁等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是血脂代谢的重要助推剂,最好喝白开
水,夏天可多喝一些绿茶、绿豆粥。
5、心态平和。
脾气急躁,爱激动的人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长期精神紧张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它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好心态胜过百剂良药。
要保持平和心态,凡是宽容、乐观豁达、少生气,不要过度激动。
6、生活规律。
学会放松自己,不要经常熬夜,要有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夏天,坚持每日午睡半小时。
(二)药物干预
1、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病症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药物干预对预防脑中风有较好效果。
2、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扩血管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中药活血化瘀类药物等。
3、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强调血压达标。
4、高血压是脑中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达标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的风险。
5、糖尿病人要尽量使血糖达标,即<7mmol/L。
6、血脂根据病人的病史不同则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7、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不要自行买药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那些在降压的同时,又能降低脑中风发生的危险性以增强对靶器官保护的药物。
(三)颈部血管狭窄超过70%,可选用外科手术,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四、夏季脑中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1、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脑缺血、完全性脑梗死。
前两者多数在短时间内可缓解,70%以上的小中风患者会发生再中风的危险,而
人们往往忽略了小中风,或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脑中风的早期症状,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小中风的临床表现:一过性头晕,一侧眼球黑蒙;一过性一侧肢体麻木;一过性一侧肢体无力、面肌无力;一过性语言障碍。
当临床表现出上述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诊治。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根据发病时间,决定是否溶栓治疗。
一般而言,发病在3小时内,头颅CT未显影,血压在180/110以下,无出血倾向者,可考虑溶栓治疗。
超过3小时者,则采用综合治疗,即:调整血压、抗栓、抗血小板、提高灌注压、营养脑细胞等。
2、出血性脑中风因部位、出血量不同,临床表现不一,但多数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或偏瘫等,发现后及时就医。
头颅CT即可明确诊断。
出血性脑中风则根据出血量的大小、部位,决定内科保守治疗、微创碎吸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