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学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
(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2CO32CuO + C高温2Cu+CO2↑CuSO4+2NaOH=Cu(OH)2↓+Na2 SO4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B可能是氧化铜,A可能是碳,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故C可能是稀硫酸,G俗称纯碱,故G是碳酸钠,硫酸和氧化铜都能生成E,故E可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碳酸钠,且与E反应有沉淀,故D可能是氢氧化钠,E与F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颜色的沉淀,故F可能是氯化钡,经推理,该分析结果正确;
(1)G的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①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uO + C高温
2Cu+CO2↑;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 SO4;
(4)反应②是硫酸铜与氯化钡的反应,故反应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3.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C为难溶性钙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 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E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答案】C CO 2+Ca (OH )2═CaCO 3↓+H 2O 置换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 为C ,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 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 为CO ,E 为CO 2,D 为H 2CO 3,C 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 为CaCO 3,则A 是碳。
【详解】
(1)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化学式为:C 。
(2)E →C 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
(3)A 与氧气或B 与氧气的反应为化合反应,E 和D 的相互转化为化合和分解反应,C 为难溶性碳酸盐要转化为E 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分解或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该图示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点睛】
A 、
B 、
C 、
D 、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 为C ,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 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 为CO ,E 为CO 2,D 为H 2CO 3,C 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 为CaCO 3。
4.图中的A 、B 、C 、D 、E 、F 、G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其中A 是盐,常用做建筑材料,B 是人体胃液中所含有的一种酸,C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E 是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F 、G 是碱。
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物质A、B的化学式:A_____ B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物质G在实验室必需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
【答案】CaCO3 HCl Na2CO3+Ca(OH)2═CaCO3↓+2NaOH吸水潮解,与CO2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一种盐,常用作建筑材料,所以A是碳酸钙,B是人体胃液中所含的一种酸,所以B是盐酸,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溶液D和C,C和碱F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E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和G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所以G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碱F会生成碳酸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
【详解】
(1)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一种盐,常用作建筑材料,所以A是碳酸钙,B是人体胃液中所含的一种酸,所以B是盐酸,故A是,B是(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物质G在实验室必需密封保存的原因是:吸水潮解,与反应。
【点睛】
A是一种盐,常用作建筑材料,所以A是碳酸钙,B是人体胃液中所含的一种酸,则B是盐酸,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则C是二氧化碳,E是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E是碳酸钠。
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C都是氧化物,D是一种碱,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4,A、B、D、E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若A属于盐,则E属于________,C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属于酸,则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酸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解析】
【详解】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D 是一种碱,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74,可知D为氢氧化钙;A、B、D、E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其中B、C都是氧化物,且B、C由A分解得到,C能转化成氢氧化钙。
(1)若A 属于盐,则A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
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为二氧化碳,C 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E为酸,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2)若 A属于酸,则A为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C为水,D为氢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点睛】
要想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即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如;反应条件高温的初中就两类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被还原。
蓝色的溶液一定是含铜离子等。
6.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是一种常见的碱,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
(2)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 中和酸性土壤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碳酸钙;根据酸、碱、盐的性质,能与碳酸钙反应的,只能为酸,故推测E可能为稀盐酸;而E反应生成的D和A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氢气,A是水,水和B可以相互转化,根据“B是一种常见的碱”,所以B是氢氧化钙,C会与氢氧化钙、盐酸反应,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C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
(2)根据分析,B是氢氧化钙,故B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3)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 (OH)2+Na2CO3=CaCO3↓+2NaOH。
7.①~⑥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只有D、E、M
为单质,H和L的组成元素相同.
①A+B→C ②A→D+E ③F→A+E ④G+K→H+A ⑤G+M→L+D ⑥Q+K→M+B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____、D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⑤_____;⑥_____.
【答案】H2CO3 H2 H2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解析】
【详解】
根据初中常见的单质为氢气、氧气和铁、只有D、E、M为单质、②A→D+E可判断A为水,M为铁,D和E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之一;又因为⑤G+M→L+D可联想到,铁与酸的置换反应,故D为氢气,则E为氧气;G为酸,可以假设为硫酸,则L就是硫酸亚铁,又因为H和L的组成元素相同,则H一定是硫酸铁,则④就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反应;则K为氧化铁,则又因为③F→A+E,可知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故F为过氧化氢;已知M和B分别为铁和二氧化碳,则可推测⑥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故答案为:(1)H2CO3;H2;H2O2;(2)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⑤Fe+H2SO4=FeSO4+H2↑;⑥
8.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
【答案】Fe Fe2O3+6HCl═2FeCl3+3H2O 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分析】
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C为二氧化碳,则A为一氧化碳;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B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D为铁;氧化铁与E反应生成的F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E为稀盐酸,G为水;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代入框图,推理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D的化学式为Fe;
(2)反应①,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3)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C物质含Na元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
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忽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固态叫做___________;
(2)B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
(3)写出C、F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4)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红; Na2CO3, Ba(O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A是二氧化碳;C物质含Na元素,C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是碳酸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E是硫酸铜,F是氢氧化钡;D和碳酸钠可以互相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B能与碳酸钠反应,B能与氢氧化钡反应,B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钡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或硫酸钡)和水,所以B 是盐酸或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二氧化碳,固态叫做干冰;
(2)B 是盐酸或硫酸,B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C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F是氢氧化钡,化学式是Ba(OH)2;
(4) D和E反应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类无机化合物,M与甲同类,他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_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酸 H2O+CaO=Ca(OH)2 H2O CO2+Ca(OH)2=CaCO3↓+H2O或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1)若甲是碳酸钙,甲能与丁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酸溶液,例如盐酸;乙能与丁反应,能生成丙,丙也能与丁反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乙可能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M是氯化钙。
将猜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2)若丙为CaCO3,丙与丁能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酸溶液,例如盐酸;乙能与丁(酸溶液)反应,能生成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水,所以乙可能氢氧化钙,乙、丙、甲都能生成M,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M是水。
将猜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酸,乙→丙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H2O+CaO=Ca(OH)2;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H2O,乙→丙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O 2+Ca(OH)2=CaCO 3↓+H 2O 或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
已知C 含有两种元素,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都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 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种。
【答案】铁 22CuCl +2NaOH=2NaCl+Cu(OH)↓ 232
F e O +3CO 2Fe+3CO 高温 2
【解析】
【分析】 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D 生成E ,则D 的铁的氧化物,C 和D 反应,C 和E 反应,则D 是氧化铁,C 含有两种元素,则C 是稀盐酸,C 能生成A ,A 和E 反应,则A 是氯化铜,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 是碱,B 可以是氢氧化钠。
【详解】
(1)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
(2)A 和E 反应,则A 是氯化铜,A−E 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 是碱,B 可以是氢氧化钠,A+B 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2CuCl +2NaOH=2NaCl+Cu(OH)↓。
D 生成
E ,D 是铁的氧化物,D→E 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2
F e O +3CO 2Fe+3CO 高温。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中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点睛】
E 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 是铁,D 生成E ,则D 的铁的氧化物,C 含有两种元素,则C 是稀盐酸。
12.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
(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____(填化学式);
(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答案】CuSO4;3CO+Fe2O32Fe+3CO2H2或C;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B是氧化铁,F是铜,再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和B反应生成C和D,所以D是铁,D和E反应生成F和G,所以E是硫酸铜、硝酸铜或者氯化铜,G是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或者氯化亚铁。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可能是CuSO4;(2)①对应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
3CO2,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常作还原剂的物质还有氢气,碳单质等;(3)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