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工仪表安装中问题与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热工仪表安装中问题与措施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热工仪表安装及安装施工中存
在的问题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热控;热工仪表;处理措施
Power plant thermal instrumentation installati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Tao Jing
Jiangsu Port Power Company Limited
[ Abstract ]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ir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of thermal instrumentation installation and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 Key words ] thermal control; thermal instrument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1 热功仪表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1仪表安装与仪表检验
仪表经校验后安装,现场实际检测信号仍出现较大偏差。
解决的方法是对于
检测保护等仪表管路无法实现安装坡度要求时,由施工技术负责人现场测量可达
到的实际坡度,计算出与规范要求的偏差值,将数据反应给仪表校验人员,通过
仪表二次仪的整定,以使控制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即为被测介质的实际数据。
系统
严密性与安装严密性普遍采用在系统完成严密性后,关闭仪表管道的工作顺序。
这种工作顺序安排不合理,原因是当取源部门与仪表管道在严密性试验中出现缺
陷时,需要在主系统安装试验结束后进行处理,影响工程总体进度。
关闭管道阀
进行系统严密性试验是不妥的,原因是仪表不能承受超压,另外管道阀在安装前
不要求进行100%的严密性试验,不能保证管道阀完好100%可能损坏仪表。
解决
以上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在于主系统严密性试验前单独进行仪表管道阀的严密性
试验,可将仪表管道缺陷的处理与主系统严密性试验同步进行,并利用主系统严
密性试验的系压力进行缺陷处理后的再次试验,这样可以降低仪表损坏的概率。
1.2热功仪表安装安装工作的系统性
发电机组安装工程的分部试运以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投入为分系统调试完毕
的标志。
单纯以安装验收完成作为安装工程具备分部试运条件的方法并不完善,
原因是机务专业验收标准是按系统及设备验收,而热工专业验收标准是分块按设
备类别验收。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对热工安装工程的验收不以热力系统或设备为依托,且将热工安装工程安排在后期,使其工期特别紧张,难以保证工艺质量。
所
以在进行施工策划时,在满足热工安装需要的基础上,应以分部试运阶段的系统
投运顺序组织施工;质量专业进行质量检验计划时,应结合热力系统设备策划热
工安装工程验收项目通过技术策划施工组织实现在单体或分部试运时100%自动
控制,不留系统,既可保证施工工艺,又可保证工期。
2 热功仪表安装前的准备及安装特点
2.1安装前所需要的准备
安装前的准备是安装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安装的
进度和任务的完成。
安装前的准备包括资料准备、设备材料准备、人力资源,验
收表格准备资料准备是指安装资料和施工技术的准备。
安装资料包括安装图、常
用的标准图、仪表设备厂家安装图、《工业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和电力行业《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篇等。
施工图是施工、竣
工验收的依据,也是施工图预算和工程结算的依据。
安装单位向建设单位领取图
纸前,必须进行两个重要的图纸会审。
一个是由建设单位牵头,以设计单位为主,
安装单位参加的设计图纸会审,主要解决设计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设备、材料的
缺项和提供的图纸、院标、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全。
另一个图纸会审是由安装单位
自行组织通常由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牵头,主管工程技术的部门具体
组织,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和各安装队技术人员参加热控专业在这个会审中解决的
重点是其他专业可能会影响仪表安装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地提出来,在安
装以前解决。
安装图纸要根据图纸目录数量进行核对。
2.2安装特点
热工仪表安装过程具体如下:
1)设备到达施工现场清点数量后,先进行单体校验
2)控制室仪表盘台柜安装,包括DCS系统控制盘和各仪表电源盘安装
3)根据现场进度配合工艺进行一次取源部件安装,主要是取样和一次门安装
4)现场仪表设备安装。
包括就和远程的,设备应安装便于维护、避开磁场源、干扰源及腐蚀场所
5)现场仪表配线。
包括保护箱、控制箱、接线箱、电缆桥架、保护管电缆敷设、控制室仪表安装和配线、校线。
3 热工检出元件和取源部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1流量检测
在电厂使用各类流量仪表时,经常会遇到流量不准,这时需要检查的问题就
比较多,需要准确判断问题出在哪儿?具体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测量装置的安装,仪表的设置,取样管路的问题等等都要检查其中流量检测装置方向安装反较常见,在机组试运过程中切割调整现象很频繁,其主要是由于机务与热工在安装过程中
配合不够所致。
1)是机组与热工二个专业在安装前未核实孔板方向与介质流向
2)是在清洗管道或进行严密性试验前拆下流量计,在复装时将流量计装反
当然,管道安装是由机组本身完成,而流量计是热工专业的检测元件,热工专业
技术规范对流量计的安装有个性化的要求
3)流量计的结构不同在安装时管道内的安装位置就不同,例如:均速管流量计,插入管内的长度和管的内径就相同,那么涡流流量计在安装时管内的长度与
管道内的安装位置就不同
4)安装时要根据系统管道内径及流量计插入管内的长度和安装位置与管内介质流向相同方向来确定。
例如:蒸汽的流量测量装置必须水平安装,且直管段需
达到规定的要求,其取样管需朝上度,这样以免取样管的冷却水倒流影响测量和
损坏测量仪表,而液体的测量其流量装置刚好和蒸汽的相反,这些都需要在安装
的时候注意。
在投用流量差压装置时,我们还需把其膜盒内的空气排空,并检查
其密封性。
3.2温度检测
发电机组管道内介质的温度检测元设计是由电偶和热电阻二种温度计为主。
关于热电偶和热电阻在设备与管道上的安装环境、取点与位置(不同的介质和不
同的位置)、冷端温度补偿按照现有设计及规范安装未发现不良影响。
而在温度
计插入管道内深度满足规定要求时,仍发现测量误差超过规定范围,出现信号报警,影响试运行的情况。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安装过程中未分析管道内、
外径的区别未计算管道的壁厚、其解决的方法为:分析管道内外径的区别和计算
管道的壁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道测量部位,将热电偶热电阻按要求插入深度
与管道壁厚之和作为安装要插入深度在校验测温元件时,应知道其测温原理,怎
么校验,首先要熟读作业指导书,会使用校验设备,在校验时,利用钢卷尺游标
卡尺以及目测等方法,检查热电偶的电极是否平直无裂痕,直径是否均匀,测量
端的焊接是否牢固、呈球状,表面是否光滑、无气孔、无夹渣、检定点温度选择:热电偶的示值检定点温度,按热电偶丝材及电极直径粗细决定。
检定点统一为400℃、600℃、700℃三点。
将二等标准热电偶套上保护管,与被检热电偶用细
镍铬丝捆扎成圆形一束,其直径不大于20mm。
捆扎时应将被检热电偶的测量端
围绕标准热电偶的测量端均匀分布一周,并处于垂直标准热电偶同一截面上。
每
次捆扎的被检热电偶应不多于5支将捆扎成束的热电偶装入管式炉内,热电偶的
测量端应处于管式炉最高温区中心;标准热电偶应与炉轴线位置一致管式炉炉口
沿热电偶束周围,用绝缘耐火材料堵好。
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检定,炉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应超过5℃。
校验完毕以后注意切断电源,避免发生火灾。
3.3压力检测
系统的正确安装包括取压口的开口位置、连接导管的合理敷设和仪表安装位
置的正确等。
取压口的位置确定:
1)避免处于管路弯曲分叉及检测仪表的检定和校准涡流的区域。
2)当管路中有突出物体(如测温原件)时,取压口应取在其前面。
3)当必须在调节阀门附近取压时,若取压口在其前,则与阀门距离应小于2
倍管径。
4)对于宽广容器取压口应处于流体流动平衡和无涡流的区域。
总之,在工艺流程上确定的取压口位置应能保证测得说要选取的工艺参数。
连接导管的敷设:
连接导管的水平段应有一定的斜度,以利于排除冷凝体或气体。
当被测介质为气
体时,导管应向上倾斜,当被测介质为液体时。
导管则应向下倾斜,当被测参数
为较小的差压值时,倾斜度可再稍大一点。
此外,如导管在上下拐弯处。
则应根
据导管总的介质情况,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致因在导管中积存冷凝液体或
气体而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冷凝液体或气体要定期排放。
仪表在下列情况使用时应加附加装置,但不应产生附加误差否则应考虑修正
1)为了保证仪表不受被测介质侵蚀或粘度太大结晶的影响,应加装隔离装置。
2)为了保证仪表不受被测介质的急剧变化或脉动压力的影响,加装缓冲器
尤其在压力剧增和压力陡降,最容易使压力仪表损坏报废。
甚至弹簧管崩裂,发
生泄漏现象。
3)为了保证仪表不受振动的影响,压力仪表应加装减震装置及固定装置。
4)为了保证仪表不受被测介质高温的影响应加装充满液体的弯管装置,专
用的特殊仪表。
严禁做其它使用,也严禁在没有特殊可靠的装置上进行测量,更
严禁用一般的压力表作特殊介质的压力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