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原文_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唐代·薛逢《凉州词》
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爱国
注释
蕃:吐蕃。

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赏析
这首《凉州词》与其说它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莫不如说更具有史料价值。

从诗中“沙州”、“凉州”等地名可以推断,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带的战事。

此地本是吐谷浑领地,后来因闹内哄,国王被部下杀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军队。

但凶悍的吐蕃不断侵扰,经过多年的战争,便把这片土地争夺过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的节度使(又称都护)张义潮乘吐蕃的内乱,率领当地的蕃兵(为唐朝守边的少数民族士兵)一举夺取了凉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领的属地,这便是诗中头两句:“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第三句的“黄河九曲今归汉”,颇有自豪的味道,流过九十九道弯的、绵延数千里的黄河终于又回到唐朝(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转出了悲凉:“塞外纵横战血流!”战乱并没有因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而终止,人民依然在流血。

这句是指吐蕃内部的纷争,论恐热发动叛乱长达二十余年,据《通鉴》所载:“所过残灭,尸相枕籍”,“杀其壮丁……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由此看来,诗人为祖国军队收复失地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又为吐蕃人民深受内乱之苦而冲淡。

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这首小诗的主题从爱国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人道主义的领域。

诗人是爱国的,但他更呼吁把和平和安宁还给各族人民!
这首诗,是反映张义潮收复凉州、吐蕃内乱史实的唯一的一篇作
品。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

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

《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

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

《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100篇诗文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宋代·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代: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宋词精选,爱国,叙事,抒情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代·于谦《咏煤炭》咏煤炭
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咏物,爱国,忧国忧民,抱负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唐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送别,爱国励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