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孩子的教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特殊孩子的教育案例分析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儿童来说,道德的培养如果渗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到细节教育,那么就会远比说教更加具有影响力.对于儿童那敏感、纯洁的心灵来说,只要不是因为某些生理心理上的缺失,或者不是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污染,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朝向真善美的方向成长.
我一直信奉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那是因为他的教育基于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从他的著作中,总是散发着强烈的人性光辉,以至于我常常认为他首先是一个文学家、诗人,然后才是教育家.教育,永远是要以人为本的,人性中的所有美德都是教育要朝向的目标.只有在人性化的教育下,儿童才能成为真正人格完善的独立个体.
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了五年多,更加感到苏霍姆林斯基理论的可贵,也更加相信更多具备了人文情怀的杰出人物的思想.”要相信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我们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几米的绘本故事也会常常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儿童是成人之父”,蒙特梭利也这样谆谆告诫自以为是的成年人.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在儿童犯下错误时,如何正确有效地纠正他们发展的偏离,是教育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班里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做着培养道德方面的努力,其中爱心瓶就是道德的具象,放在我们班的班级书柜中,提醒着每一个孩子对于爱心和奉献的理解和行动.这个爱心瓶,使我们从升上五年级之
后的班级约定,要在里面捐款给学校一个收垃圾的老奶奶,我先在里面放了几十元钱,剩下的零钱都是孩子们平时投进去的.就是与这个爱心瓶相关,还发生了与这种象征寓意相违背的旁生枝节:一个平时就有毛病的孩子竟然拿了其中的钱!让我对教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因此而在处理这样教育现象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教育经验.
我们的班里,有一个我常常和他的妈妈结合进行特殊教育的男孩子.从一年级到现在,因为心理上的某种病态的渴求(我称之为上瘾症),总是忍不住要拿同学的东西,拿过之后又会痛哭流涕地表示悔改,然后再犯.低年级时,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他的妈妈没少打他,而在我知道后,则希望他妈妈冷静对待,配合我进行心理疏导方面的教育,至今已经五年了.这五年多来,他就犹如一个间歇症患者,每个学期都要有一到两次犯毛病.每一次的“犯病”,我和他妈妈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交流和纠正.她妈妈按照我的建议,对他也给予了关爱和引导,和他一起共读童书.他在平时表现还算可以,只是有时候学业上偷懒,成绩倒是差强人意.
每一次纠正他的过程都是曲折的,后来每一次教育他的具体方法就变成了一种对他顽固成瘾心理的一种矫正,而且每一次他都看起来正常了,我也认为他变成真孩子了,可是又反复了.这样的教育在上学期到这学期,又连续进行了三次.这三次犯错中的后两次,他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他挣扎矛盾的心理变化:一次是他拿了同学的表后来不敢拿回家,玩完就扔掉了;一次是拿了同学的钱,不敢花,又扔到校外了.这两次他的心理变化让我看到了他即将改正病态心理的曙光,也坚定了我
要在小学结束前彻底改造他的信念.“拯救一只知更鸟”,对于他,我有着更多的悲悯.
第一次是五年级上学期,因为他的父母闹了些矛盾,妈妈暂时不在家,他找到我哭着让我给他妈妈发短信回家.我给他妈妈发了短信并通了电话,她说会晚几天回去.就在他妈妈不在家的这几天时间,他的毛病又犯了,竟然从爱心瓶里偷拿了三十多元钱!叫他爸爸来之后,虽然教育了,他爸爸也教训了他,但是之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他也没有把钱赔偿过来.事后据说是他爸爸把这件事给忘了.这和他妈妈的教育完全背离了.因为他妈妈的教育是严格管教的,只要出现有偷拿现象,一定会按照我的要求让他进行弥补,通过家庭劳动来获得被补偿的钱财,当然,也少不了惩罚他.
因为第一次他爸爸的无效教育,紧接着第二次偷拿就又发生了.这次是在本学期,班里两个孩子的手表都不见了.结果经过调查,又是他干的.只是这次他不敢拿回家,拿走之后玩了玩就扔到了学校的棋苑里,找不到了.这件事情我通知了他妈妈,又一次深入的交流,又一次对他的教育.他妈妈甚至当着我的面都忍不住要揍他,而我,也只能深深理解.因为就如我们交流的那样,现在不教育过来,将来到了初中,他有的是挨揍的时候.他妈妈毕竟也是爱他的,在痛苦之中,仍然包含着一个母亲的爱,虽然这爱里满是失望.我能做的,就是把她的这种失望转化成期望,并且提供给她教育的具体指导,让她能够对孩子保持着信心.我知道,对于这种特殊心理的纠正,原本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曲折过程,
但是欣慰的是,除了这个致命的毛病,他还在阅读.他妈妈一直在强调说,他每天都会看书,也知道书中的道理.只是临到时候,就不能自控了.
第三次就是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个事情的处理经过是漫长的,从放学的五点多,一直到晚上八点.这件事情原本不复杂,复杂的是和每次犯错一样,他对自己的行为死不承认,直到我切中要害地找到突破口,让他无法抵赖后他才承认.放学后,班里三个男孩子找到我,其中一个孩子说自己在密码文具盒里放的钱不见了,他们怀疑是这个孩子拿的.这个孩子当时已经去了午托所,我让三个孩子把他叫回来,问他,他哭着不承认.一直耗了半个小时,他妈妈来接他.他妈妈听说他又拿了同学的钱,盛怒地打起他.我拦也拦不住,旁边的三个孩子吓坏了,忙说:阿姨,别打他!我赶快让三个孩子回家.一个孩子半途折回来,告诉我说:老师,别让他妈妈打他了,某某说不要这钱了,也不要他赔了.
孩子是善良的.可是这个孩子的错误已经远非他们所能理解.我和他妈妈又一次展开了心理攻势,反复询问他,他总是不承认.我也决定他坚持不说,我就在第二天展开调查.我告诉他:现在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说真话,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么他这段时间建立起来的一些信任还能保持;一个是不说实话,明天我调查之后还是查出来他,那么他将从此失去我们的信任.他的内心有了触动,眼泪也渐渐不流了.
后来我让他妈妈先离开办公室,一直拖到快八点,我忽然猜到他之所以坚持说没有拿钱,是不是又像上次一样把钱扔掉了?因为没有花,有没有对证,所以他才抵死不承认.当我说出这一点猜想时,他的最后
一道心理防线崩溃了.他说出了事实:昨天中午到校时,那个丢钱孩子的文具盒掉在他的桌子下面,他知道密码,就打开了,发现有钱.于是,他就偷偷拿了,放学就想要到外面花掉,但是没有勇气,就扔掉了.
这件事的结果本已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他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心态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从他一年级到现在,他的心理一直都是处在矛盾发展中,平时很正常,可是一旦吃或玩的欲望出现,他就失去了自控.他妈妈也非常配合地对我讲了最近一周他的情况:这一周他妈妈因为忙,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睡前陪伴他,而且这一周他奶奶还给过他钱花,并且在他妈妈管束他不给他钱(因为他没有按约定劳动)时说他妈妈小气.在几天前他家里有“集会”(我们这里每一个村子都会定期有这样的买卖东西的市场.),下着雨他都非要跟着奶奶去,直到去吃了东西心里才安静下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中的不完善的个体,在自控力、意志力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局限.我观察过幼年的孩子,他们就像是没有刹车装置的汽车,思维又是单线式行进的,因此常常会在成人阻止他们做事的时候非常痛苦的哭泣.可是如果提前就和孩子商量好,给孩子一个预期的心里通道,就会避免因为孩子的自控力弱而导致的痛苦.
后来他妈妈也谈到了上周的母亲节请假回家给他做饭的事.当我们说到这里,他也留下了眼泪,看得出他受到了触动.孩子毕竟是孩子,在身心发展不完善的时候,我们成年人对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悲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