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
理健康工作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以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之大学生抑郁症、自杀等事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高校辅导员可以借鉴其助人自助等专业理念和个案、小组等方法,运用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工作中,能够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校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
新的社会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第一负责人,有责任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及时处理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时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工作方法过于传统,心理学专业知识薄弱等。

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情况日益增多,“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大学生中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

”据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于自我认知、情绪控制以及心理障碍方面,无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处理情绪的方法或偏激冲动或自卑内向,严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笔者通过对实际工作案例的分析,其成因主要是来源于学习或生活压力以及人际交往方面。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渐增多,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尤其是近两年考公、考编及考研的内卷程度日趋严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另外,大学生在学校这
个小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同学、老师打交道,尤其是恋爱关系与性心理方面
的问题更需要受到关注。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困境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学知识薄弱
一方面,在招聘辅导员时,各高校设置的专业要求基本上是思想政治类专业,忽视了对于心理学等专业人才的吸纳。

另一方面,高校在开展辅导员培训和培养
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管理理念和方式方面的培养,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方法
方面的培养。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传统
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过于偏重“以事为本”,工作内容大多是关于
学校政策的上传下达以及日常事务管理,较为死板。

缺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情感反应及主观能动性。

另外,高校辅导员由于教师身份
定位和职业习惯的影响,对于学生常采用说教、训诫等方式,然而新时代的大学
生自尊心更强,更有主见,传统教育模式更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再者,辅导员队伍建设人才不足,辅导员和学生间难以达到1:200的比例,
高校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中去,缺少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的提前监测,缺乏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机制。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
行助人活动的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平等尊重的价值
观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都有值得高校辅导员借鉴之处。

三、社会工作视角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高校辅导员将社会工作视角应用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明确社会工
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推进社会工作与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度结合,切实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建设,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更专业更有效。

(一)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应用
1.“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学生是有潜力的人。

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不能脱离学生,要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中了解需求。

同时,除了日常事务性的沟通外,要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动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尊重平等、全面发展
社会工作坚持尊重、平等的理念,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首先要有自己的定位,应改变过于说教的语气,和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去沟通,尊重学生有自己认识世界的观点。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或者想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辅导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应用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针对学生不同心理健康问题采用不同的专业方法,丰富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个案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强调一对一地和学生面对面沟通,可以选择学校内的专业心理咨询室或者操场、宿舍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所,能够更放松更有安全感,建立起专业关系,更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和情绪。

个案工作方法适用于个人情绪问题的处理,如自卑、抑郁、焦虑等,工作过程中辅导员扮演好倾听者这一角色,多鼓励学生表达,并及时给予语言或肢体上的肯定回应。

辅导员可以运用情绪ABC理论,澄清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并采取措施解决,缓解学生不良情绪。

最后,辅导员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提高的潜力,将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发挥好辅导员的支持者、治疗者的角色。

1.小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旨在将具有同质性或互补性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小组,遵循自
愿的原则,通过团体活动促进小组成员的发展。

小组工作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大学
生朋辈群体的作用,朋辈群体的示范、支持和引导是帮助学生发展的有效力量。

小组工作方法适用于大学生中人际交往教育以及危机干预教育。

首先,“人
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宿舍、班级乃至学校都是一个集体,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问题很大部分原因都是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尤其是男女交往方面,大学
生思想日趋早熟,但是缺乏正确的恋爱心理和性心理教育,情绪波动受恋爱状况
影响大。

高校辅导员要关注好学生的恋爱情况,开展相关小组活动,如恋爱观讲
座或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前预防。

另外,危机干预是指对突然
出现的重大意外情况进行介入,如亲人去世、交通事故以及考试失利等,朋辈群
体能够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更能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舒缓情绪。

3.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方法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更为宏观的视角,
能够充分调动社区资源,满足学生需求。

学校是一个典型的社区,拥有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配备有基本的生活设施。

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挖掘学校资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如不同学院合作组织丰富的心理沙龙或心理素质训
练活动;成立宿舍公寓建团、学生会、班联等学生组织;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遵循保密性原则。

结语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时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这是时代发展和
进步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需要树立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学习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从而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建设。

参考文献:
1.傅小兰、张侃、陈雪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马冰冰,《浅析社会工作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J],科学中国人,
2014,12(2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
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应用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HWSZ202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