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被忽视的成因和教育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被忽视的成因和教育策略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较少受到教师
和同伴的关注,经常游离于群体之外,他们的行为表现通常不具攻击性,性格循规蹈矩、内向羞涩、顺从沉默,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也不主动参与任何集体活动或在公众场合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会逃避与他人的交流,虽然身处在班级之中,却像是团空气无声无息,因此受忽视幼儿又被形象地称为教室中的“隐形人”。

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较差,在交往中消极、被动的幼儿,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仍然倾向于采取消极、孤独的交往策略,可能会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关注被忽视幼儿在园生活的状态,及时采取教育措施进行干预,让幼儿体验安全感和归属感、树立信心,为发展良好的社会性交往和同伴关系提供前提条件。

一、幼儿受忽视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不安全型依恋是造成幼儿被忽视的原因,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影响其后来的行为。

适宜的依恋有助于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

亲子依恋的质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起一定的影响。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交往中积极主动,能够和抚养者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安全感的支持下会有兴趣去尝试探究周围环境。

对于陌生人也能表现出自信、独立等心理品质。

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没有与母亲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平
时就算父母不在家,也不会哭闹。

由于受到不安全感和内心冲突的困扰,在幼儿园里不能积极有效地探索环境与人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2. 亲子互动的经验的缺失父母在各种情境下交往所运用的语言、行为等都会成为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可以学会如何与不同对象进行交往,并在与父母的交往互动中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

幼儿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如分享、谦让、轮流、合作、帮助、友爱、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交往并在父母指导之下习得并发展的。

尤其是低龄的幼儿,他们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几乎就是幼儿与父母互动的翻版。

幼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关系的基础。

亲子交往缺失的孩子会导致她在与他人交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人相处交谈,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去获得别人尤其是同伴的接纳与认同。

(二)幼儿自身的因素
1. 缺乏受欢迎者的特质
在幼儿园里,在外貌上有优势的孩子,会较多的受到教师和
同伴的关注和喜爱。

幼儿的气质倾向也会影响到幼儿的社会交往,尤其是在同伴交往和师幼交往方面。

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

开朗、外向且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关注与反馈的机会最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孩子得到的关注、反馈最少。

2. 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
幼儿的社交技能与策略对幼儿同伴交往也有重要影响。

社会交
往技能是人在与别人进行交往时所运用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情绪和认识等方面的技能。

受欢迎儿童能够很自信地加入群体,交往自然,能够有效的协调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受忽视幼儿则表现得自卑、不自信,更多的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行为,常常是呆呆地站在远处观望群体活动。

(三)教师因素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互动反馈和关注最多的常常是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而在班上循规蹈矩,乖巧并遵从的孩子得到的关注最少。

比如在集中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带班老师和受忽视幼儿互动的频率很少,可能是老师要控制整个教学场面,对嘈杂混乱的班级环境感到厌烦,也有可能是班上幼儿数量太多,受忽视幼儿乖巧懂事是听话的好孩子,遵守纪律,“默默无闻”,让老师感到比较满意,不需要太多的管教和操心,从而使老师常常忽略了她。

对受忽视幼儿的教育策略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对策
1. 在教学中关注被忽视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同伴关系,
而不能忽视那些在集体中处境不佳的幼儿。

向所有的孩子伸出温暖
的双手,这是每个教育者
的责任。

对于被忽视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关注这些幼儿,多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肯定他们,使得他们逐步提高自信心,由被动的交往变为主动的交往。

2. 被忽视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行为训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二)家长的教育对策
1.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如:利用走亲戚、
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2.注重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
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家里可以多向孩子询问幼儿园的事情,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孩子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学会倾听和观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

在公共场合,锻炼幼儿与其他人交往,比如说肯定幼儿的友好行为。

鼓励孩子养成喜欢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这样有助于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肯定。

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使得幼儿能够以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而不是以攻击或者是消极退出的方式解决。

家长不能以包揽的方式来替孩子解决问题或者是偏袒自己的孩子。

(三)家长和教师做好沟通和配合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从而找到幼儿在园的一些异常表现的原因。

教师与家长一起制定幼儿的教育方案,共同做好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工作,达到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够使得幼儿的良好行为巩固起来。

[ 注释]
①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
②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