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对饮食结构及血脂变化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人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对饮食结构及血脂变化的分析
目的通过团队服务指导并规范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使病人对自身健康引起重视,主动接受健康宣教,自动调节饮食结构、健康饮食,从而使自身血脂得到改善。
方法对进入课题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保持原有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不变的情况下,对干预组进行自测血压规范培训,每天进行自我检测,每月由团队医师当面指导规范检测血压方法;对照组每月由团队医师测压1次。
1年后对两组饮食结构及血脂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1年后,干预组饮食结构、血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饮食结构有明显改变,血脂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依托团队服务,可使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得到规范的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的指导,通过每日自我检测血压,可使病人对自身健康引起重视,主动接受健康宣教,学习如何健康饮食,从而调整饮食结构,并且使血脂得到改善。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血压自我检测;血脂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可并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这些并发症不但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也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1]。
高血压最终治疗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起,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不适当的饮食可导致人体肥胖,脂肪积聚过多,脂肪过剩是血脂过高的条件[3]。
该文在“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建立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过程中,对干预组进行自测血压规范培训,要求每日进行自测血压,这样使病人提高自身健康的重视度,主动调节饮食结构,建立健康饮食,从而一定程度的改善血脂,以降低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课题“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建立及其效果评价”研究中的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患者符合西医高血压诊断标准[2]。
纳入对象均为该中心高血压慢病管理人群,每月统一接受一次健康宣教,有高脂血症[3]的对象常规服用辛伐他汀。
患者随机分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平均年龄(68±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70±4)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保持原有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不变的情况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规范自我测量血压的培训,要求每天进行血压自我检测,每月1次由团队医师进行规范血压测量方法指导和血压值的监测;对照组仅每月1次由团队医师进行血压
监测。
2014年1月所有患者进行入组体检,建立档案资料。
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资料归档。
饮食结构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
1.3统计方法
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化验检查结果为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回顾性问卷调查中对不饮酒、偶尔饮酒;清淡饮食、不咸不淡,以及鱼类食物和肉类食物很少作为健康饮食习惯,以概率为统计值,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对1年后饮食习惯的数据分析发现:与1年前相比,干预组在口味和清淡饮食上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口味和清淡饮食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进一步对1年后血脂情况比较后发现:与1年前相比,干预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最终治疗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起,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
高血脂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可以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使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上升[4]。
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加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5],高血脂是高血压的“助力剂”,血脂增高会在血管内膜下逐渐沉积呈黄色粥样斑块,久之破溃、出血、管腔变狭、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6]。
因此对于合并高血脂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在降压的同时,需要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社区对高血压人群的慢病管理过程中,都会定期进行健康宣教,虽然对部分人群起到一定效果,让部分高血压患者知道了危险因素、如何正确饮食,但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2]。
大多数前来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由于自身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不重视,认为高血压不是病,因此尽管参与了健康教育,但是效果并不尽人意。
他们在接受健康教育后,饮食依旧肥甘厚味,危险因素仍然未能控制。
因此,我们想通过让高血压人群在家中每日规范化自测血压,看到自己每日的血压状况,从而重视自身健康,自主去接受每月1次的健康宣教,体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的观念转变成“我要学”,从而将健康宣教的内容充分地学以致用,从日常生活中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以说,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建立不仅是一种社区健康的干预方法,而且是一种健康教育的方式[7]。
此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在进行血压自我检测控制血压的过程中,病人得到规范的家庭内自测血压的指导,同时通过每日自我检测血压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主动学习如何健康饮食,调整饮食结构,注意清淡饮食,减少肉类食物,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建立健康的行为。
进一步分析数据还发现,干预组患者由于优化了自己的饮食结构,也间接使血脂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降低了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
因此依托团队服务,让高血压人群患者在家庭血压自我检测,除了能直接了解自身的血压变化情况、提供确切的血压数据给全科医师、明确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更加合理地控制血压,还能让患者重视自身的健康,主动接受各类健康教育知识,并学以致用,从而在饮食结构上发生改变,间接地改善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率。
[参考文献]
[1] 赵伟.三一二经络锻炼法对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干预作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5.
[3] 《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陈章瑜,张志广.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111-112.
[5] 魏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03-105.
[6] 刘洪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 ,11(5):5-6.
[7] 王俊新,吴宝恒,冯成明,等.1728例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干预效果观察研究[J].临床荟萃,2011,20(3):1111-1113.
(收稿日期:201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