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与思考
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高校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不断探索大学生实践活动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实施方法,逐步提高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活动;专业课;延伸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91-0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怎样拉近在校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经过调查走访发现,许多高校的实践活动都存在着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学生参与性不高等现象。

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自己亲自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找到了大学生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一、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课联系严重脱节
1.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化程度匹配度较低。

学校一般较为重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帮助大学生“感受”社会,甚至有些实践活动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流于形式。

2.学校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目的性不强。

许多高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

可是这些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往往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由学校院系团委组织,而专业课教师参与较少。

学校对专业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师又往往因为教学、科研任务重,对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
高。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

老师在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多数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至于学生是否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那不是我的职责。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教师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具备站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少部分学生即使对这门专业课很感兴趣,曾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由于难度太大,也会最终选择放弃。

二、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探索
(一)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概况
高校本着服务社会,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的目的,在专业或者课程选择时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考察。

所以开设的许多专业都是与社会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

但是如果这些专业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那么当学生毕业时就无法与社会接轨,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因此,部分高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程。

该课程由专业课老师兼任,在学生所学的专业课基础上,挑选对专业课学习有帮助的知名企业,通过教师在实践活动前后的“导、帮、讲”,同学们在实践中的“听、看、悟”,在实践后的“思、议、写”,帮助学生达到“拓宽知识视野、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大学生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作为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职责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目标根本上在于给孩子一种必要的推动力,让他能以正确的方向开始人生之旅。

”而这个“推动力”常常来源于将大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钟爱所学专业,精通所学专业,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性人才。

(三)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
1.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

建立合作共赢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的孵化器,以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能有效地将校内外资源联合起来,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2.拓展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专业课教师需要在课下花功夫认真备课,找出所教专业课中核心内容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并结合手中的资源,进行课堂的延伸。

专业课教师要了解本地知名企业,熟知他们经营的状况,通过与知名企业的沟通,帮助学生进入该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并在参观考察前后给予一定的指导。

笔者在专业课《管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曾针对课本所学的内容与计划参加社会实践的企事业单位及时进行信息
链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者企事业举办的各种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比赛,密切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在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意大赛等。

在创业大赛中设有实战营销的环节,要求学生们在校园中、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营销活动,其实这是一项意义深刻的社会实践。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帮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积极融入社会。

在比赛前,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比赛计划书进行详细和专业的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赛后,及时做总结。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作为讲课的案例,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拉近书本与实践的距离。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个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帮助学生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我们知道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往往更能够
激发人的斗志。

因此教师可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先由教师下达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答案和收获回到学校,最后形成内容翔实的实践报告。

以郑州宇通客车的实践活动为例。

各学习小组的问题如下:追溯了解“标准化”的历史?宇通客车的“标准化”体现在哪里?什么是流水线?宇通客车的流水线的工作流程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进行流水线流程?宇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什
么?宇通的人性化管理体现在哪里?要想成为宇通人需要具备哪些
能力?等等。

带着问题去实践,可以消除学生的盲目性。

防止实践结束了,仍不明白实践的目的。

教师所选的这些问题,应紧扣教材,与专业课的内容息息相关。

在课堂任务汇报环节,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讲出在宇通客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的问题答案和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获得的答案。

通过小组代表在课堂中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内涵。

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尽快地积累专业知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自信心。

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学的趣味性不是单纯地激起学生的喜悦之情,博得学生的一笑,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引起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或者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抓好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环节。

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认真组织上好社会实践汇报课。

由各个学习小组挑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演说、辩论和竞赛。

评价采取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三种评价模式。

自评包括:根据自己参与活动的贡献度大小进行自我评价。

互评包括:本组成员之间,根据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度互相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

第三方评价:老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每个汇报小组进行评价。

评分的内容包括:实践任务的完成过程、组内成员的配合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联系情况等。

评分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重视程
度。

每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或论文,并把结果列入评估环节中去,努力做到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三、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结论
仅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言,“无论是世界还是我们的大学中,变革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同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学院和大学的主体就是多样化和扩张”一样,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主题一定也是多样化的。

只有多样化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要求具备‘实用性’的知识;知识越成为生产力,高等教育越被期望能培养更多有价值的人才”。

这充分意味着,以前的大学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注定要成为历史,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定会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大学生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通
过“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学会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拉近了理论与实践、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广大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利民.大学教师教学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孙妍.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基于河南省的数据[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6):250-251.
[3] 胡宜挺,蒲佐毅.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
析[J].教育管理,2009,(5):124-125.
[责任编辑陈丽敏]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