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卷(含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
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
3.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4.《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5.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6.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等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
从而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由此人类社会A.进入蒸汽时代B.产生现代工厂C.出现垄断组织D.迈进信息时代8.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9.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
①制定《1787年宪法》
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10.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
A.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他们都提出了进化学说
C.他们都是英国的科学家
D.他们都发现了万有引力
11.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
定了神学的神圣性。
引发材料中“致命的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A.马克思B.牛顿C.达尔文D.巴尔扎克
1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3.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人间喜剧》
C.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
D.贝多芬﹣﹣《物种起源》
14.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道:“牛顿与亚当,一个解决了物体的坠落,一个解决了精神的堕落,而且都源于一个苹果”。
“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
A.光学分析B.微积分学C.万有引力定律D.进化论
16.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材料反映出( )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
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17.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他制造出的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A.使用蒸汽机B.使用电动机C.使用内燃机D.使用发电机18.科学家拉格朗日把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
”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瓦特B.牛顿C.达尔文D.莎士比亚
19.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
20.《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
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指的是( ) A.但丁及《神曲》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1.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筑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22.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他才踏上了辉煌的发明、发家之路。
可见,爱迪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电气时代的到来B.发明专利的交易
C.白炽灯泡的发明D.坚持不懈的努力
2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24.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
25.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进化论的产生,在该书中,达尔文科学地阐述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思想。
故本题应选C项。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而《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故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 搭配正确,排除。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和良好条件,因此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剧增,故C符合题意;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属于客观原因,故AB不合题意;欧洲国家联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1750—1850年间”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 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 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时间“1900——2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这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密切相关。
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
②③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故①不符合题意。
核能的利用与石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这样生产规模、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故C符合题意;进入蒸汽时代、产生现代工厂,均是工业革命,故AB均不符合题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迈进信息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珍妮纺纱机、“火箭号”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行者1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制定《1787年宪法》的时间是1787年;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时间是1862年;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时间是1861年;④明治维新的时间是1868年;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
域的牛顿”,是因为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推动了思想进步,C项符合题意;马克思创造了马克思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A符合题意;BCD搭配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1885年,德国人本茨发明了汽车,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而蒸汽轮船和火车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②③,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果”,判断科技发明有汽车和电灯。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万有引力定律,因此C正确;ABD分属于光学、数学、生物学,与物体坠落无关,由此排除ABD。
综上故选C。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甘地的观点认为曼切斯特的工业导致了印度的贫困,导致了印度手工业的消亡,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体现他对工业化有一定的抵制倾向。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改良蒸汽机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生物学家,与《物种起源》有关,排除;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9.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内燃机的主要动力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煤的大量使用,故A不合题意;发电机、汽车主要使用内燃机,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他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D符合题意;但丁及《神曲》出现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间是1848年,主要是指导工人运动,与题干的“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在1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属于公共工程。
ABC 和题干材料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 “第一桶金”,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题干没有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故B符合题意。
题干无从体现爱迪生的这项发明是白炽灯泡,故C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没有强调爱迪生自身的努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实质而言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集团的对抗不但是相互勾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互争夺,重新分割世界。
C项没有这层意思,此题要求回答的不是两大集团的实质而是两大集团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C项是不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D。
24.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通过圈地运动,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无业游民,为了谋生,这些农民就到城市中成为雇佣工人,所以农民的数量逐渐减少,D项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19世纪的英国,可以想到根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资本家工厂增多,农民阶级开始转变为工人阶级,由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19世纪末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20世纪初期)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