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3755
[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5-0500-03
[引文格式]余蓓蓓,陈普建,余清,等.M R I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交通医学,2023,37(5):500-502.
帕金森病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机制复杂,因社会老龄化患病率有所升高。

帕金森综合征属于不同神经病理变化的中枢神经疾病,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该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发病早期患者也会伴有震颤、运动减少、肌肉强直、步态和平衡障碍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有所重叠,但治疗方案有较大差异,尽早诊断与鉴别疾病类型至关重要,是保证患者接受科学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1-2]。

本文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各70例,分析磁共振成像(m agnet i c r es onance i m agi ng ,M R I )检查对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帕金森病组患者70例,男性33
例,女性37例,年龄52~79岁,平均63.52±3.44岁。

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70例,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50~76岁,平均63.45±3.40岁。

选取同期70例
健康者为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51~78岁,平均63.48±3.40岁。

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帕金森病组及帕金森综合征组纳入标准:(1)表现肢体运动障碍、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症状;(2)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3版)》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原发性精神疾病;(2)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3)颅脑外伤;(4)恶性肿瘤。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M R I检查
采用G E O pt i m a3601.5T 超导磁共
振机,正交头线圈。

T1-FLA I R 序列轴位采集:TR 1750m s ,TE 25m s ;3D -FSPG R 序列采用BR A V O 技术轴位采集:TR 12m s ,TE 5m s ;T2-f r FSE 序列轴位及冠状位采集:TR 4000m s ,TE 100m s ,层厚1~2m m ,层间距1m m ,矩阵256×256,FO V 230m m 。

在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受检者中脑直径、黑质致密带宽度(wi dt h of par s com pact a of subs t ant i a ni gr a ,W PC -SN ),以低信号红核、黑质网状带间等信号区半值宽度作为W PCSN ,同层面中脑前径和后径作为中脑直
M R I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余蓓蓓1,陈普建2**,余清1,王小军1,陈芬3,单文苑2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1影像科;2神经外科;3神经内科,江苏22600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agnet i c r es onance i m agi ng ,M R I )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各70例(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同期选取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头颅M R I检查测量3组中脑直径、黑质致密带宽度(wi dt h of par s com pact a ofs ubs t ant i a ni gr a ,W PCSN ),计算W PCSN /中脑直径比值。

结果:W PCSN 帕金森病组为2.67±0.57L/m m ,帕金森综合征组为3.15±0.77L/m m ,均低于对照组的3.47±0.43L/m m ,帕金森病组W PCSN 低于帕金森综合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W PCSN /中脑直径0.18±0.04,低于对照组的0.23±0.06和帕金森综合征组的0.2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中脑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帕金森病组颅脑无异常率72.86%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帕金森病组脑萎缩率11.43%、基底节区病变率17.14%、皮层下白质病变率4.29%,分别低于帕金森综合征组的78.57%、51.43%和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综合征组与帕金森病组丘脑和脑干病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 R I检查能有效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 445.2
[文献标志码]B
[D O I ]10.19767/j .cnki .32-1412.2023.05.018
*[基金项目]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Q A 2019043)。

**[通信作者]陈普建,E-m ai l :673869052@
500··
20233755组别例数无异常脑萎缩基底节区病变皮层下白质病变
丘脑病变脑干病变
帕金森病组7051(72.86)
8(11.43)12(17.14)3(4.29)2(2.86)0帕金森综合征组70
055(78.57)36(51.43)20(28.57)4(5.71)2(2.86)χ2值77.11061.06816.77113.3190.700 2.029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404
0.154
径。

由影像科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M R I 影像学表现特征,测量W PCSN 和中脑直径,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
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2.13组颅脑M R I测量参数比较
帕金森病组和帕
金森综合征组W PCSN 低于对照组,帕金森病组W PCSN /中脑直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W PCSN 和W PCSN /中脑直径
低于帕金森综合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中脑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颅脑影像学特征比较
与帕金森综合征组比较,帕金森病组颅脑无异
常率更高,脑萎缩、基底节区病变、皮层下白质病变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丘脑和脑干病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颅脑M R I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n (%)
3讨论
病理学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缺失含色素神经元,亦或存在异常,最典型性变化是脑内黑质致密部D A 能神经元异常,镜下可见患者神经细胞减少,黑质黑色素完全消失,神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3]。

帕金森综合征大多因感染、药物、外部损伤和脑动脉硬化造成基底节区神经核团脱失,脑白质脱髓鞘[4]。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
碍,症状有所重叠,导致早期鉴别诊断较困难[5]。

M R I对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较高,诊断
血管和神经病变敏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帕金森综合征组比较,帕金森病组颅脑无异常率更高,脑萎缩和基底节区病变、皮层下白质病变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丘脑和脑干病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颅脑M R I无明显异常影像学特征,可能存在正常老化现象,极少患者可能伴有腔隙性脑梗死[6]。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常见肢体瘫、球麻痹和
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脑组织往往呈现缺血性变化,脑萎缩多见。

缺血性异常变化信号是临床诊断的辅助依据,但无法直接鉴别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
征[7-8],而W PCSN 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帕金森病组W PCSN 和
W PCSN /中脑直径低于帕金森综合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越重,黑质致密带宽度越窄,可能是因为黑质细胞异常变化、死亡而引起黑质致密带萎缩。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铁代谢异常,铁元素堆积在黑质致密带,从而引起氧化应激生成氧自由基,导致黑质致密带异常变化[11]。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存在黑质致密带异常变化,W PCSN 变窄较轻,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推测可能由于在纹状体梗死的基础上发生黑质纹状体通路逆行性变性。

综上所述,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颅脑M R I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萎缩、基底节区病变、皮层下白质病变率较高,帕金森病患者W PCSN 和W PCSN /中脑直径低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M R I检查能有效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参考文献]
[1]许风英,孙卫,殷巧云.M R I联合CT 在诊断帕金森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2021(35):240,265.[2]黎庆,盛金平,蒋锐,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M R I
组别例数W PCSN (L/m m )
中脑直径(L/m m )
W PCSN /中脑直径对照组70 3.47±0.4316.96±1.490.23±0.06帕金森病组
70
2.67±0.5716.84±1.230.18±0.04帕金森综合征组70
3.15±0.7717.07±1.470.25±0.06
表13组颅脑M R I测量参数比较
501··
20233755
(上接第497页)两上臂臂围差小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外展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明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对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N O G U CH I M,I N O K U CH I M,Y O K O I-N O G U CH I M,et al.
Conser vat i ve axi l l ar y sur ger y i s em er gi ng i n t he sur gi cal m anagem entofbr eastcancer[J].Br eas tCancer,2023,30(1): 14-22.
[2]ZH A N G J Q,M O N TA G N A G,SEV I LI M ED U V,etal.Longi-
t udi nal Pr ospect i ve Eval uat i on of Q ual i t y of Li f e A f t er A xi l-l ar y Lym ph N ode D i ss ect i on[J].A nn Sur g O ncol,2022,29 (7):4127-4136.
[3]陈国际,张保宁,邵永孚,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
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4,19(1):53-55.[4]万玉峰.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
癌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23(7):135-138.
[5]孟慧敏,谷元廷,李林.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淋巴
结清除临床应用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 (20):1560-1562.
[6]徐胜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淋巴结清扫的临床
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4):53-55.
[7]SU N Y S,ZH A O Z,Y A N G Z N,et al.R i s k Fact or s and Pr e-
vent i ons of Br eas t Cancer[J].I nt J Bi ol Sci,2017,13(11): 1387-1397.
[8]LO V R I CS O,TA O B,PA R V EZ E.Saf et y and A ccur acy of
Sent i nelLym ph N ode Bi ops y A l one i n Cl i ni cal l y N ode-Posi-t i ve Pat i ent s U nder goi ng U pf r ont Sur ger y f or I nvasi ve Br eas t Cancer:A Sys t em at i c R evi ew[J].Cur r O ncol,2023,30(3): 3102-3110.
[收稿日期]2023-07-29
(本文编辑赵喜)
(上接第499页)
[3]M O U R A R I A G G,ZO PPI A,K I K U TA F K,et al.A nt er ol at-
er al appr oaches f or pr oxi m al hum er al os t eosynt hes i s:a s ys-t em at i c r evi ew[J].A ct a O r t op Br as,2019,27(3):178-182.
[4]韩笑,朱云华,王晓东.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的解剖学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1(6): 502-504.
[5]D U PA R C F,BO CQ U ET G,SI M O N ET J,et al.A nat om i cal
bas i s of t he var i abl e as pect s of i nj ur i es of t he axi l l ar y ner ve (excl udi ng t he t er m i nal br anches i n t he del t oi d m uscl e)[J].
Sur g R adi olA nat,1997,19(3):127-132.
[6]V I SSER C P,CO EN E L N,BR A N D R,etal.N er ve l esi ons i n
pr oxi m alhum er alf r act ur es[J].J Shoul der El bow Sur g,2001, 10(5):421-427.
[7]SU N G C M,R O H G S,SO H N H J,et al.Pr edi ct i on of t he l o-
cat i on oft he ant er i or br anch oft he axi l l ar y ner ve,us i ng cor-r el at i ons wi t h phys i cal f act or s:a cadaver i c st udy[J].J Shoul der El bow Sur g,2013,22(11):e9-e16.
[8]K O N G CH A R O EN SO M BA T W,W A TTA N A N O N P.R i s k of
axi l l ar y ner ve i nj ur y i n s t andar d ant er ol at er al appr oach of s houl der:cadaver i c s t udy[J].M al ays O r t hop J,2018,12 (3):1-5.
[9]K A M I N EN I S,A N K EM H,SA N G H A V I S.A nat om i cal con-
s i der at i ons f or per cut aneous pr oxi m al hum er al f r act ur e f i xa-t i on[J].I nj ur y,2004,35(11):1133-1136.
[10]CETI K O,U SLU M,A CA R H I,et al.I s t her e a saf e ar ea
f or t he axi l l ar y ner ve i n t he del t oi d m us cl e?a cadaver i c
s t udy[J].J Bone J oi ntSur g A m,2006,88(11):2395-2399.
[收稿日期]2023-06-12
(本文编辑王晓蕴)
特征及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1): 25-29.
[3]寇文怡,冯涛.超高场强磁共振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及鉴
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 (11):1227-1229.
[4]冯涛.重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
的应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9):925-930. [5]刘广辉.M R I-D TI联合D K I检查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效
能[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9):119-122.
[6]陈敏.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预后
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98-99.[7]孙东霞.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
状和M R I对比分析要点构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27(22):58-59,164.
[8]陈起强,林焕斌.探讨M R I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
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41(17):2165-2167.
[9]周雯,徐德敏,张辉,等.颅脑M R I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
合征、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鉴别诊断的意义[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4):13-14,56.
[收稿日期]2023-07-27
(本文编辑王晓蕴)
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