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
方法
综合题
1、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长期的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和____(填环节名称),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和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和____环节(填环节名称)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6)一般降水时间____(填“长”或“短”),地面坡度____(填“大”或“小”),植被覆盖率____(填“高”或“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
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
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
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西奈半岛也属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
截至2020年2月11日,埃及人口超过1亿,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
材料四:尼罗河从南到北流纵贯埃及全境,埃及段长1350公里。
在尼罗河的影响下,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
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
最大的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2)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就水循环环节而言,属于____环节,就水循环类型而言,尼罗河主要参与了____循环。
其河口的地貌名称____。
(3)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从气候、轮廓、地表径流角度分析原因。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一直以来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的突出问题。
下图分别为黄河流域简图和水循环示意图。
(1)右图示意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右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历史上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植被破坏严重,从而导致右图中③环节____(填“增多”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受流水的____(填“堆积”或“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观;泥沙经流水的____(填“堆积”、“侵蚀”或“搬运”)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
近年来,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右图中④环节____(填“增强”或“减弱”),入河泥沙含量____(填“增多”或“减少”)。
(3)为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我国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的____(填“空间”或“时间”)分布
不均。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
5、读“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④洋流的性质是______,它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______。
(2)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__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读图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____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小的是____附近海域。
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5)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___,简述其盐度最高的原因____。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四)参考答案
1、答案:(1) 蒸发降水甲(或陆上内循环)乙(海陆间循环)
(2) 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地表修建水库,雨季回灌等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等酌情给分。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酌情给分。
(6) 长
大
低
解析:
本题以水循环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对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的考查,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思维。
(1)
三大水循环类型都有蒸发和降水的环节,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甲),部分是外流河,参与的循环是海陆间循环(乙)。
(2)
“母亲水窖”是一项集中供水工程,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
水窖,是中国特定区域产生的特定名词,指的是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集雨水的罐状(缸状、瓶状等)容器。
其影响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和下渗。
此项工程的好处是可以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3)
丁环节是地下径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雨水回灌等实现。
(4)
造成水资源枯竭的人为原因是:人类用水量过度,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
污染,浪费水资源等。
(5)
水循环的意义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
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6)
H环节是地表径流,降水时间越长,地表泥土水分饱和,下渗减少,地面坡度越大,坡面径流增加,下渗减少;植被覆盖率越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小提示:
2、答案:来源地:河流上游(河源区)山地(高原);时段类型:4~6月积雪融水;7~9月降水,冰川融水;10月~3月地下水。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
该河上游地势高,有丰富的冰川和积雪。
4~6月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流;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地降水多,且此时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因此降水和冰雪
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10月~次年3月降水少,且温度较低,冰雪融水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小提示:
3、答案:(1)冬季。
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 地表径流海陆间三角洲
(3)地处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或降水少,蒸发旺);红海位于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海域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陆地地表径流注入少。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无论是湖风还是陆风,均在当地冬季风速最小,表明博斯腾湖湖陆风在冬季最弱。
湖陆风属于地方性的局地风,其强弱的关键在于湖陆温差。
冬季湖陆风最弱,表明冬季湖陆之间的温差最小。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博斯腾湖主要靠河水补给,而河流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小,且区域降水少,冬季湖泊水量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最小。
其次,该地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博斯腾湖湖区与周围陆地的温差减小。
再次,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区域太阳高度较小,且昼长较短,湖区所获得的热量少,湖区与周边陆地之间热量差异不大,温差小。
另外,湖陆风小与背景风强关系较大。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冬季靠近冷空气发源地,盛行冬季风,在强烈的背景风的干扰下,湖陆风作为地方局地风,并不显著。
(2)
尼罗河属于河流,就水循环的环节而言,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尼罗河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尼罗河的泥沙在河口受海水顶托,形成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3)
从气候的角度来说,红海所在区域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浓缩,盐度高;从海陆轮廓的角度来说,红海位于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的交换很少,盐度高。
从地表径流的角度来说,区域气候干旱,注入红海的河流稀少,河水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盐度高。
小提示:
4、答案:(1) 海陆间循环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2) 增多侵蚀搬运增强减少
(3) 空间统一协调上中下游用水、节约用水等。
解析:
本题以“黄河流域简图和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类型的判定、水循环基本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的影响等知识。
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容易。
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1)
水循环的分类包括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图中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所以为海陆间循环。
图中①由海面进入大气,为蒸发;②来自大气,进入地球表面,为降水;③位于地表,由陆地进入海洋,为地表径流;④由地表进入地下,为下渗。
(2)
植被的覆盖率对环节④下渗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影响③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④下渗减少,③地表径流量增多,流速变快,侵蚀作用增强,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观;流水将侵蚀下来的泥沙搬运至下游地区,在下游地区沉积形成“地上河”。
近年来,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④下渗增强,③地表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侵蚀作用减弱,入河泥沙含量减少。
(3)
我国北方严重干旱缺水,南方却有许多富余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因此调水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建水库是为了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即“开源”与“节流”,如:统一协调上中下游用水,节约用水等。
5、答案:(1) 暖流增温增湿
(2) 北海道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3)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解析:
本题以世界洋流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洋流性质、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
从图中看,④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④位于欧洲西部,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2)
图中①为日本暖流、②为千岛寒流,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
是处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在丰富
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3)
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该海域的洋流会把大量油污带往其它海域,从而降低该海域油污的浓度,从而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洋流把大量油污带往其它海域,使得其它海域受到污染,从而扩大漏油污染
的海域范围。
6、答案:(1) 蒸发量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海区盐度递减
(2)降水丰富
(3) 60°N60°N有陆地分布,所以有河流水注入海洋,盐度低
(4) 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5) 红海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周边河流少水量小,海域轮廓封闭
解析:
本题以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的图示为材料,考查海水的性质。
查学生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
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海洋平均蒸发量变化曲线比较接近,由图示可知,世界
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20度附近)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
赤道附近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强烈,多对流雨,降水非常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因
此海水盐度在赤道附近偏低,呈波谷状。
(3)
读图比较可知,在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海水盐度小的是北纬60°附近的海域。
原
因是南纬60°附近几乎没有陆地,都是大洋,没有陆地径流汇入稀释盐份。
而北纬60°附近陆地面积广阔,有
大量陆地径流汇入稀释盐份。
因此盐度偏低。
(4)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多少、蒸发量的大小、入海径流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最主要的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5)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
原因是红海地处副热带位置,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稀少;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周围陆地沙漠广布,很多地区为无流区,
没有陆地淡水汇入稀释盐分。
海域封闭,与外洋水交换量小,盐份在海域内积累。
形成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