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得于 数里外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2.为什么按照老河兵的分析才能找到石兽? 寺僧和讲学家错在哪里?
寺僧或是仅凭常规思维,或是只考虑水流运动 而忽略石性和沙性; 讲学家则相反,只考虑了石性和沙性,却忽略 了水流的作用; 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 动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而做出了正确推断。
读准字音
◇预习交流 检查反馈◇
1、读准字音 河干( gān) 圮( pǐ ) 募金( mù ) 棹 ( zhào) 曳 (yè ) 铁钯( pá)
木杮( fèi) 倒掷( zhì ) 湮 (yān) 啮( niè) 坎穴( xué) 溯流( sù ) 臆( yì)断 欤( yú )
◇预习交流 检查反馈◇
--陆游
◇总结拓展 测试检验◇
【质疑】 老河兵的分析没有漏洞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主观臆断。
朗读课文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熟悉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人 物 寻找地点
理由
结果
寺僧
求石兽于水中 顺流而下
以为顺流下矣
竟不可得 无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众服为确论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
当求之于 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遂反溯流逆上 矣。
河中石兽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借助注释理解文句意思,训练阅读浅
易文言文的能力; 4.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5.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言简意赅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析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
之外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扼要说明《四库全书》及其“存目” 中各书的内容,至今仍是重要的目录学 著作,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学术的源流变 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作品
◇预习交流 检查反馈◇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 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 集,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 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多为妖怪鬼狐故事、奇闻 轶事,也有随笔杂谈等,内容 相当广泛。
作者作品
◇预习交流 检查反馈◇
纪昀一生的主要精力,倾注于《四 库全书》的编纂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 的撰写上。《四库全书》历时十余 年编纂完成。共收书3461种,79309卷, 另有“存目”6793种,93551卷,分“经、 史、子、集”四类,几乎囊括了清代中 期以前传世的所有经典文献。主持编纂 这套书,是纪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 贡献。
知其二地主观臆断。
作者作品
◇预习交流 检查反馈◇
纪昀,字晓岚,一字清帆, 号石云、观弈道人。清直隶人, 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82 岁,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 之以政无不达”之意,谥文达。 生性诙谐风趣,才思敏捷。著 名学者, 曾任《四库全书》总 纂官,并有《纪文达公存遗集》 和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传世。
湮: 颠: 是非木杮:
译句
◇学而时习之◇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品味本文语言,理解其言简意丰的特点。 3.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析问题不能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翻译课文
◇自主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馨提示 结合注释 抓住重点词语 直译为主 恰当运用留、删、补、调、换的方法 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河中石兽(第二课时)
说出红色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棹: 圮: 曳:
溯流: 遂: 但知其一:
物理: 啮: 河干:
阅十余岁: 求: 竟:
臆断: 坎穴: 究: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3.作者借助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即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去主观臆 断;应该科学分析、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得 出正确结论。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结合红色词语和括号中的提示品析语言
(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内容说说马谡兵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 法”“素读兵书” “天赐之险”,“凭高视下, 势如劈竹” “置之死地而后生”
只知其一
“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 自乱” “四面围定”
不知其二
主观 臆断 焉能 不败
◇总结拓展 测试检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闻之笑曰 又笑曰(两个“笑”字有什么意 味?)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 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2)闻之笑曰 又笑曰 (两个“笑”字有什么样的意味? )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 理”,笑别人(庙僧及其他人)不具备这 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 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