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新中国第一位女专机机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云:新中国第一位女专机机长
作者:
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4期
1935年生,江苏高邮人,新中国第一位女专机机长
汪云曾创造了几个“第一”:新中国第一位女专机机长;第一个驾驶大型飞机的女机长;飞行31年、5500小时,创全军全国纪录。

作为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她曾100多次出色接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视察,20多次为外国领导服务。

她的传奇经历,不仅深刻印在当事人的脑海中,也让后人回味无穷。

怀揣两元钱考上扬中
1935年,汪云出生于江苏高邮,由于父母早亡,她由舅舅抚养长大。

虽然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家庭条件艰苦,当时全家除了舅舅支持她继续读高中外,其他人都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来教书。

“考上扬中我就上,考不上我就回来。

”倔强的汪云立下“军令状”。

1953年7月,汪云怀揣着舅舅给的两元钱,从高邮坐船到扬中参加考试。

“船票当时要两毛钱,这两块钱要在扬州用好几天。

”汪云说。

她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5个女生、10多个男生一起来到扬州中学,女生住在扬中南楼,男生住在树人堂,考试的科目包括数理化、语文、英语。

考完后,先出了一个草榜,公布合格人数,随后进行面试,然后才公布最终录取人数。

“当时一同从高邮来的5个女生中,除了我还录取了1个女孩。

”看到自己被录取了,汪云别提当时有多高兴了。

“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能考上高中几乎迈入大学的门槛了。

”汪云说。

当时,扬中是周边县市中最好的中学。

她依稀记得,那一年全市有4000多人考试,最终只录取了400多人。

上了扬中后,汪云仍面临经济困窘的问题。

“学校了解我的家庭状况后,给了我甲等补助———7.5元每月。

”但是,舅舅强烈要求她只拿4.5元每月。

“我舅舅说,还有更多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应该帮助帮助他们。

”身为共产党员的舅舅,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仅28元,要负担全家六七口人的生活,但从初中到高中,他每个月都坚持给汪云3元钱的“生活补助”。

意外入选第二批女飞行员
“在扬中上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扬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时代的我就有着强烈的对国家、对集体的荣誉感,这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汪云回忆,在扬中上学时,她最爱看的电影是
《董存瑞》,省吃俭用花5分钱去看了一遍,但仍觉得不过瘾,可又舍不得钱。

“后来,最要好的同学又请我去看了两次。


看完电影,汪云就和两名同学先后两次给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写信,要求当兵。

“两封信都石沉大海了,后来才知道,当时根本不招女兵。

”汪云笑着说。

3年的时间一晃过去了,汪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高考。

“考场就在扬中,很大、很方便。

”汪云还记得,她第一志愿填了南京航空学院,其次才是清华、北大。

“我当时就想往部队跑,南航因为是军工院校,和部队靠得比较近。


考完试后,汪云就买了一张5毛钱的船票,准备回高邮。

不料,团委书记叫住了她:“去把你们班的同学召集起来,部队过来招女飞行员了。


听到这话,汪云还以为老师和她开玩笑呢。

“当时我就说,老师,我船票都买了,口袋里一个子儿都没了,怎么办?没想到老师严肃地跟我说:‘是真的,飞行员体检不要钱还包吃饭,船票我帮你重买一张。

’”
就这样,汪云和同学一同参加了飛行员体检。

“我身高1.62米,视力2.0,坐转椅后再跑200米都没问题。

”体检完,汪云就回老家等消息了。

1956年8月13日,汪云永远记得这一天。

那天上午,她刚收到南京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紧接着又接到飞行员录取的电话。

“当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汪云回忆,考上大学开心,而能成为飞行员更是她一直的梦想。

犹豫不决时,舅舅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大学你不上,还有别人上;飞行员验上了你不去,国家会有多大损失?”
8月14日,汪云坐上了去徐州的火车。

于是,她成了那年在全国招收的144名女飞行员之一。

女机长多次接送国内外领导人
“1958年底,我们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空军。

”很快,汪云成为中国第二批44名女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并在1958年12月入了党。

随后,她第一个当上了机长,又在女飞行员中第一个驾驶上了伊尔- 1大型飞机,成为当时飞行员中的“空中之花”。

1959年下半年的一天,汪云接受了她结束训练正式“上岗”后的第一次飞行任务———与同事们送一位首长去太原。

到了飞机上,23岁的汪云才知道,这位首长竟是陈毅元帅。

1960年,汪云所在的机组又一次接受了送首长去贵阳开会的任务。

飞机上坐着聂荣臻、叶剑英等3位开国元帅。

到贵阳后,首长们在会议间隙观赏了《新凤霞》的评剧,而汪云所在的机组成员被邀请坐在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后面一同看戏。

在31年飞行生涯中,汪云接送过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张爱萍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这其中印象最深的领导人,还属周恩来。

在汪云珍藏的相册里,有一张周恩来和机组人员的合影,照片中间是年轻的通讯员、领航员,周恩来则被挤到了左边第二个。

被问及原因时,汪云说,这是总理在照相时让了一个又一个人最后挤到最边上去了。

当说起周恩来的最后一次飞行,汪云眼里噙满了泪水。

1974年12月23日,汪云接到命令要送周恩来去长沙见毛泽东。

飞机到达长沙后,周恩来还是像往常一样,飞机没停稳就照例来到了驾驶舱,对她们说:“女飞行员飞得很好,过两天我还要坐你们的飞机。


12月27日,机组突然接到命令,飞机立刻返回北京。

当时长沙天空异常阴暗,长沙能见度不到一公里。

由于航路浓雾重重,为了躲开浓云,汪云驾驶飞机向上爬行了600多米。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飞机历经1小时40分钟的飞行,艰难飞到北京上空时,北京西苑机场也是大雾天气,飞机无法正常降落。

在这种条件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机毁人亡。

“想到飞机上坐着敬爱的周总理,我一再暗暗提醒自己要冷静,一定要将总理安全送到地面。

”汪云说。

凭着高超的技术,飞机最终平安降落在西苑机场。

降落后,汪云才发现,由于高度紧张,自己的衣服从内到外全都被汗湿透。

除了接送中国领导人,汪云还接送过多位外国总统、国防部长。

1974年12月18日,毛泽东要在长沙接见刚果(金)总统蒙博托,汪云奉命送蒙博托去长沙。

一上飞机,蒙博托就来到驾驶舱,一直看着汪云驾驶飞机。

快到长沙了,汪云让机械师去找翻译,请蒙博托到后面休息,以免降落的时候影响到蒙博托的安全。

没想到机械师刚起身离开座位,蒙博托就坐到机械师的位置上。

等飞机平稳地停了下来,蒙博托对汪云高兴地竖起大拇指:“飞得好,中国妇女了不起。


“我就是想一直飞下去”
1989年,汪云由于年龄关系停止了飞行。

按惯例,女同志48岁就要停飞,汪云已多飞了6年。

“1989年1月,我最后一次飞上天,是一个旅游包机,从北京到上海、桂林、西安,3天飞了27个小时,当时并不知道是最后一次。

按规定我们应该48岁退休,空军特许我延长了3年,我自己又延迟了3年,我就是想一直飞下去。

”汪云解释。

到停飞时,汪云累计飞行了5500小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军、全国飞行纪录保持者,飞行年限也与31年的最高纪录持平。

而她带的“徒弟”现在许多都是优秀飞行员,有的已经当上了空军正军职干部。

退休后,汪云又当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方航空公司合办的飞行员培训班的牵头人。

汪云说,支撑她荣获这么多“第一”的是牢牢刻在心里的两句话:为国争光!为中国妇女争光!
心里永远系着母校
因为一直翱翔在天空中,汪云难得有机会回扬州看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回去过,一次是看望住院的二姨娘,一次去看望小孩。

”汪云说。

儿子出生后,因为汪云和丈夫工作都忙,孩子就交给扬州的姨娘带。

后来再回去,是她回扬州参加母校扬中百年校庆。

但扬中110周年校庆时,汪云没能回去。

她說:“这次校庆,我很想回去,但腿脚不方便,不过无论我身在哪里,我都心系扬中,是扬州中学培养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


(摘自《扬州晚报》、《中国妇女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