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输血医学
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目前在临床输血方面
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输血观念,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
能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

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1916年创立血液抗凝保存液以来,
输血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已使输血
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开发、应用、研究,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科学。

1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安全输血的唯一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

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输血治疗活动,做到依法行医、依法用血。

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
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新鲜的血越好;个别医生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
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
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
展到自体输血。

血液质量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血液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输
血应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血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建章立制与监督检查相结合,不
定期重点检查与周期评审相结合,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使输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
轨道。

血液质量管理和临床用血安全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献血者到血站,从血站
到医院,从医院到患者,每一个环节对于需要用血者的生命安全都显得那么重要;每一次输血,都必须为用血者的健康痊愈承担责任,分担风险。

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确保了血液安全,规范血站
执业行为,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

也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2掌握现代成分输血,不断提高输血质量
成份输血是现代输血方向,是输血现代化标志之一。

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其中安全性是居于首要位置的。

要提高输血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
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所有参与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

首先必须加
强对临床医务人员输血技术知识的更新,加强临床医生输血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基层医院有
一些医生对血液有形成分的了解不足和对输血适应症的掌握不够,习惯于输注全血或用血浆
作为营养剂来输注。

近年来,临床输血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成分输血的兴起,使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现代输血概念的拓展,造血干细胞移殖、白细
胞过滤、血液辐照、紫外线照射等新一代成分血输注也已为临床应用,但临床医护人员对各
种输血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感到陌生,缺乏相关的知识,盲目操作,造成输血反应,
增加病人的痛苦,甚止死亡。

因此,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对常
用的成分血输注如: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应熟练掌握适应症、并发症、操作方法及不良反应
处理,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疗效。

输血治疗要保证百分之百安全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血站
和医院在输血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相应的检测工作,也不能完全排除血制品包含这样
或那样病毒的可能性。

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
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
用血液。

在输血过程中除应确保血型的准确,还应保证血液质量。

对输血反应做到早发现,
早处理。

一旦怀疑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积极配合
治疗抢救。

并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呈报科主任和医务科。

3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为规范医院输血科的各项工作,应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与其工作相适宜的、配套的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规程、操作规程、质量记录。

按照质量手册中规定的工作目标、
服务宗旨、质量标准、管理制度,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实行血库24小时值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储血制度、配血制度、发血制度、患者血液标本接收与保存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
度等,并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记录,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管理要科学化、规范化、
制度化、系统化。

二级以上医院应成立输血科,并设立临床输血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
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在输血治疗中,对临床输血管
理的要求:(1)输血医生逐项填写完整准确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血库备血;(2)执行输血审批流程规范;(3)输血科必须只接受完整、准确和清晰的临床输血
申请单;(4)决定输血治疗前签<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让患者了解经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各医务工作者的告知责任和尊重患者的知情权;(5)输血科应对初次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经
血液传染疾病的指标检测,用酶标仪判读结果,保留原始数据,以备今后发生医疗纠纷明确责任
时的可靠依据;(6)记录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粘贴血袋条形码;(7)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与
护士共同进行”三查”、”八对”;(8)实施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患者所有的输血信息进行“双查双对”;(9)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在<临床输血记录单>中记录输血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并签名;(10)输
血科应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工作,提高检测水平。

各临床科室要坚持严格内部管理,不断
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行,按章执行,有错必纠,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
体系,各项业务工作在各种制度、标准、规范约束下惯性运行,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业务
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强化各岗位、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和相互监督,整个
过程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把关。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完善制度,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在工作中树立较强的质量安全意识,
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中,有效地保证输血安全。

始终把“血液安全”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多年来,随着医疗机构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了对血液采集、供应及临床用血每一个环
节的监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血液供应网络,杜绝了医疗机构非法采集血液的现象。

严格执
行用血制度,把好临床用血质量关,确保使用合法采供血机构提供的合格血液。

临床用血已
基本达到规范、科学、合理。

四、建立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
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对医院的特殊资源——血液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

全面实行
计算机管理网络化、检测自动化、操作规范化,把提高血液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科室各班
组和个人,包括血液的入库、储存、供应以及输血科等方面的管理。

其主要目的是,为医院
临床工作提供准确、方便的工作手段和环境,以便保质、保量的满足医院各科室对血液的需求,保证病人用血安全。

建立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
度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
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入库管理:录入血液制品入库信息,包括:储血号、品名(如:全血、成分血等)、血型、来源、采血日期、采血单位、数量等。

配血管理:自动获得临床输血申请
单并完成配血信息处理,并提供备血信息提示;发血管理: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信息
进行核实,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附录八打印输血记录单,完成发血操作。

报废管理:提供报废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

自备血管理:自备血入库、发血、查询,打印袋签等;有效期管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第
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有效期报警,并有库存量提示;费用管理:完成入库、化验(定血型、RhD检验、配血等)、发血等过程中的费用记录,并与住院处联机自动计费。

查询与统计:入、出库情况查询、科室用血情况查询;费用情况查询;科室工作量统计与查询等。

打印日报、
月报、年报及上级所需报表等;能够实时读取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运行速度快,显示信
息直观.操作方便。

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委员会,院领导任主任委员,亲自抓临床输血工作,通过“医院质量管
理年活动” 和“医院等级评审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
输血技术规范》。

宣传有关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临床医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输血方面知识,将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和输血知识和技术,印制成《临床输血须知》发给临床医生人手
一册,促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因输血科工作特点,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得到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培训,所有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得以文件化,并对培训作出评价,必要时实施改进。

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取得卫生部的
血库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而且还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有高度责任心,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更要不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
业技术素质。

业务培训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医院主管领导和
输血科主任应为全体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只有受过良好培训的员工才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
效的重要保证。

才能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涉及到医院领导方面、输血科工作管理、临床医
师知识的更新、血液成分的保存、各种成分的临床应用适应症等诸多方面。

输血技术的提高,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尤为重要,使临床输血水平得到提高,避免临床输血反应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