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摘、掏”两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一小节中的感叹号,第二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一小节中的感叹号,第二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仿照第二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流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内容。

1.猜一猜:小豆豆走啊走(逗)回想以前(忆)
2.找不同:
祖组租
3.读词组: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4.齐读第2小节。

二、直奔重点,精读感悟。

1.自主读第三小节,将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着重号。

2.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在森林里做了些什么呢?
(1)交流: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指导朗读。

3.迁移训练、内化语言。

(1)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些什么?请仿照3小节说一说。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也在这里


指名说。

师适时出示图片,提供情境。

4.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学生读第四小节:“苍苍茫茫”是什么意思?(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它的近义词是“一望无际”。


“沙沙”句要读得轻柔缓慢,“又那么遥远......”声音逐渐低柔,“遥远”要适当拖长,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

最后两句要读出心中的赞叹之情。

感受原始森林的辽阔、茂密、美丽。

(2)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因为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饱含着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清脆苍茫的美好祝愿。


5.齐读三、四小节。

6.尝试背诵全文。

三、指导写字、识记生字。

1.观察“祖”、“望”、“赛”、“忆”
2.师范写难写的字“赛”,学生描红临写。

3.反馈评议。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一背这首儿童诗。

2.把积累的诗句写到小本子上。

附板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儿童诗,该诗共有四小节,第一小节通过爷爷的话来点题,引出“我”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原始森林的无边无际、浓密与生机勃勃。

二、三两小节则通过几个动作、几个问号向我们展现了“我”对祖先生活独特、超拔而富有趣味的想象: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通过有趣的想象,将我们带回了遥远的原始社会,让我们看到了祖先们在森林里生活的奇妙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祖先与森林关系的亲密。

原始森林不只是祖先的摇篮,更是祖先的快乐乐园。

最后,诗歌的第四小节以风声打断了“我”想象的思绪,将大家从遥远的回忆带到了现实的生活中,通过现实与过去的对比,让读者更能体会到遥远时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也更能明白要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生活的道理!诗歌语言凝练,节奏舒缓,意蕴深远,读来令人回味。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可爱,充满想象力,他们用童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对许多未知的事情都充满好奇。

在学习这首诗时,他们会好奇诗中出现的原始森林的样子,好奇祖先们、孩子们到底是如何开展这些活动的,他们会有倾诉的欲望,有自己的想象,但由于时代的阻隔、时间的久远,孩子们并不能真的对诗中出现的内容有正确的、深度的理解。

因此,在课程中,还需要老师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更快地感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换字、做动作、举例等方式理解、积累文中带动作的短语。

2.通过想象,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
3.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祖先生活的乐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仿照课文第2或第3小节想象、说一说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
里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1.通过想象,仿照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在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里,人们还会做什么?
2.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祖先生活的乐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五、教学准备
1.收集与原始森林有关的文字资料、视频、图片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双眼,领略原始森林的苍茫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原始森林里看一看呀?那就让我们赶紧坐上森林小火车去原始森林一探究竟吧!(出示5幅图)看到这样的原始森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呀,这苍苍茫茫、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就是我们——出示课题祖先的摇篮(引导齐读)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这摇篮的深处~
(二)精读:用想象,感受祖先活动的有趣
1.初读:祖先们在这摇篮里生活,会做些什么呢?谁来读一读?(出示课文2、3两段)
2.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觉得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真怎么样啊?(板贴:有趣、美好)
3.从文中的哪些活动能感受到祖先生活的有趣、美好呢?
(PPT出示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4.这么多有趣、美好的活动,你最想做哪个活动呢?
预设1:采野蔷薇
你见过野蔷薇吗?(见过:那你能给大家说说野蔷薇长什么样子吗?)(没见过:出示图片,这就是野蔷薇,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野蔷薇啊?)你喜欢这样一株鲜红欲滴、美丽动人的野蔷薇吗?那请你试着读出对野蔷薇的喜爱吧!
预设2:捉红蜻蜓
瞧!一只红蜻蜓停在了草叶上,等正着你去捉它呢!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只红蜻蜓有什么特点吗?
这红蜻蜓长得漂亮,但翅膀透明非常薄,捉它的时候可得小心。

你能小心翼翼地读一读捉红蜻蜓这个词语吗?
预设3:摘野果
(请2-3人读一读)请你读一读,嗯,你摘的野果肯定又大又甜。

你来,你高兴得声音都扬了起来,相信你摘的野果肯定非常多,非常可口。

如果女生们用甜甜的嗓音一起来读一读摘野果这个词语,相信摘下来的野果会更加甜美。

预设4:看蘑菇打伞
请你读一读。

看,蘑菇渐渐长大啦,它越长越大,越长越大,蘑菇张开的样子就像什么一样啊?(伞)这就是蘑菇打伞,读:看蘑菇打伞。

预设5:和野兔赛跑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你是怎么和野兔赛跑的?请你读一读这个词语。

你跑得肯定非常快!
预设6:掏鹊蛋
你和图上的这位小朋友一样,都喜欢掏鹊蛋。

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掏鹊蛋的呀?(爬上树梢,一手抱住树干,一手往鸟窝里掏鹊蛋。

)你小心地掏着鹊蛋,掏着掏着,你一手掏到了两个鹊蛋,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预设7:逗小松鼠
小松鼠可贪吃了,拿吃的逗小松鼠可有趣了,你会怎样逗小松鼠呢?你可真调皮,小松鼠都被你逗得团团转了!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

预设8:逮绿蝈蝈
瞧,绿蝈蝈从草丛里跳到你的课桌上来啦!快把它逮住!请你读:逮绿蝈蝈。

你逮的速度非常快,可是还是不小心被它溜走了,谁来当一当这只溜走的绿蝈蝈,让我们来逮一逮?绿蝈蝈跳到右边来啦,绿蝈蝈......绿蝈蝈被我们逮住啦!逮绿
蝈蝈有趣吗?让我们一起有趣地读一读逮绿蝈蝈。

5.原始森林里的活动可真有趣、真美好啊!这些活动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瞧,谁看出来了?(都有动词)
每一个动词都能代表一个动作,接下来,让我们带上动作读一读这八个词语。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相信会比之前读得更好,更有趣!(先自己试读、再选2人读,最后齐读)
6.原始森林苍苍茫茫,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除了诗人的想象,祖先们还可能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呢?看图片,用一句话说一说祖先们还会在原始森林的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在沙滩上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在丛林里看大象洗澡,看蚯蚓打洞,在河边盖房子、捕鱼虾......)
7.除了图片上的,你还能想象出祖先们可能在原始森林里做哪些活动吗?(捉泥鳅、追蝴蝶、看蜜蜂采蜜、看蜘蛛结网、看蚂蚁搬家、看雄鹰翱翔、赏日出、听鸟鸣......)
8.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这些活动写进我们的小诗里吧!请同学们拿出作文纸,仿照课文的2、3两小节写一写。

我想——那时候,
我们的祖先,孩子们也在这里
可曾在()(),
(),()吗?
()?也在这里,
可曾在()(),
(),()吗?
()?
音乐声停了,小朋友们的笔也停了。

在刚刚的巡视中,有不少小朋友都获得了三颗星,我们请获得三颗星的小朋友起立,给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你们看,成为小诗人是不是特别简单。

只要敢于想象、活用动词,相信大家都能写出这样有趣的诗篇。

(三)升华:用诵读,感悟诗歌蕴含的深意
1.伴乐诵读
听,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祖先们在森林里生活的这些点点滴滴都随风逝去,化作了回忆!这是一份怎样的回忆啊?(美好、遥远)你能读出这份美好,这份遥远吗?(伴乐)
这是镌刻在祖先心间的美好回忆,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音乐读出这份浓浓的眷恋吧。

2.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原始森林吗?
简介:原始森林又被称作“地球之肺”,它能为地球提供40%的氧气,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的存在不仅维护着自然环境,保持着气候的稳定,还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2)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的污染、人们的乱砍滥伐,给原始森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森林里满目疮痍,大树一棵接一棵相继倒下,那浓密的绿荫正越变越少。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怎样感受?你会对人们提出什么忠告?
(3)总结:是啊,我们要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自己的努力守护住心中的这一抹绿色。

3.课外阅读
推荐书目:《人类简史》绘本版、《我们的祖先》
板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掏鹊蛋
有趣、美好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学生能借助微课、词语解释、了解声形等方式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等7个生字,读出诗歌的音韵。

2.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创设情境,学生能了解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借助动词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象韵。

4.仿写诗歌,学生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写诗歌,感受诗情,读出诗歌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读出音韵
1.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祖先的摇篮》。

2.“祖”是什么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语文园地六的书写提示是怎么说的: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

3.可在书写时,经常有同学把“礻”多写笔画,变成“衤”;或把“衤”少写笔画,变成“礻”。

我们该怎样区分这两个偏旁呢?
4.让我们来听听汉字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播放一分钟小微课)
5.“礻”的字你认识哪些?“衤”的字你认识哪些?
6.伸出手指,和我一起写“祖”字:左边的“礻”表示祭祀祖庙,这一点就像祭品。

右边的“且”字起笔低于左边,里面两横,最后一横的位置要高于左边,穿插到一点的下面。

(板书:祖)
7.读读这四个词。

民族或家族
叫——祖先。

祖先
开辟的生存之地
叫——祖国。

祖先
创立的功业
叫——祖业。

祖先
留传下来的
叫——祖传。

8.齐读课题。

9.谁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对,这就是摇篮,可以轻轻地摇动,让婴儿甜甜地入睡。

那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呢?
10.听老师读课文。

这是一首儿童诗,我在读的时候,请你们不发出声音地跟着读,不能读得比我快。

快,就不是诗了。

(配乐朗读)
11.翻开课本第102页,自由地读一读儿童诗《祖先的摇篮》,读准每个字音,不能读得比刚才快。

12.谁认识诗中的生字?(掏、逗、蔷薇、逮、忆)一起读。

13.它们都是——形声字。

利用声旁,记住它们的读音。

去掉拼音,会读的自己站起来,准确地读出来。

14.读准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诗。

谁读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第三小节?第四小节?老师
15.读好儿童诗的第一个窍门,就是读准每个字音。

(板书:音)
二、呈现画面,读出象韵
1.你们读出来了吗,什么是祖先的摇篮?(是祖先的摇篮。


2.谁能学着说一说?
原始森林
是祖先的摇篮。

荷叶
是小水珠的摇篮。

天空
是白云的摇篮。

是的摇篮。

3.你一言,我一语,我们也作出了一首小诗,如果要给它取个题目,就叫——摇篮。

4.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诗中的句子。

(板书:大)
5.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望无边、苍苍茫茫的大摇篮里是怎样生活的呢?请默读第二、三小节,把描写祖先“干什么”的词语圈出来。

6.开火车,每人说一个。

(贴板书:摘野果、掏鹊蛋、野兔、蘑菇、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7.仔细观察加点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8.你能根据诗句的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吗?(板书:追、赏)读读这些词。

和野兔赛跑野兔
看蘑菇打伞蘑菇
9.这些生活场景是诗人看到的,还是猜测的?从诗中的哪些地方,你体会到这是猜测的?
10.自己读一读,读出猜测的语气。

谁来试一试?
11.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我们的祖先悄悄地爬到树上,偷偷地把手伸进鸟窝里,很小心地掏出了一个喜鹊蛋。

你呢?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12.谁能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这两个小节?女生读。

13.读好儿童诗的第二个窍门,就是把文字变成画面,在脑海中想象出来。

(板书:象)
三、带着感受,读出情韵
1.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谁能仿照这些词语说一说?
2.拿出写话纸,展开想象,仿写诗歌。

第一、二组仿写第2小节,第三、四组仿写第3小节。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吗?
也在这里

吗?
3.谁愿意展示?
4.轻轻放下你的笔。

你们听!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5.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6.是啊,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成长,原始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摇篮。

7.面对这养育了我们祖先的大摇篮,你想说些什么?(我想说:。


8.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男生读。

9.读好儿童诗的第三个窍门,就是读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板书:情)
四、三韵朗读,熟读成诵
1.伴着音乐,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老师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男生读第三小节,全班一起读第四小节。

2.读的时候不要急,要读准字音,想象画面,带着情感。

3.轻轻地,请起立,配上动作读一读。

祖先的摇篮,预备读。

4.轻轻地,请坐下,借助提示背一背。

祖先的摇篮,预备背。

5.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设计:
先的摇篮 音 象 大 情摘.野果
掏.鹊蛋 野兔 蘑菇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嘉鱼县实验小学潘秀珍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内容较为抽象,对于二年级小学生而言,光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不过课文中的句子生动地描
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边想象边读,极具画面感。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巩固识记等多种方法进行识记。

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诗歌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读出不同的感受。

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本文学习可以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内容变为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在此基础上,仿照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摘、掏、望、蓝、赛”5个生字。

会写“一望无边、蓝天、赛跑、野果、野兔”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
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摇篮的图片,问:看,这是什么?你见过吗?我们的祖先呀,也有自己的摇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

3.识记“祖”字,给它找词语朋友。

4.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儿歌
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

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2、描红儿歌中的生字词,自由练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都藏在儿歌里面了,你们还认识它吗?
3、开火车读,及时纠错。

4、齐读。

三、听范读,整体感知
1、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想一想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
2、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1、4小节。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你是从课文哪一小节知道的?
(2)祖先的摇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课文中哪儿写出了摇篮的大?
(4)理解并指导朗读“一望无边”、“苍苍茫茫”。

(5)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感受原始森林的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

(7)指导朗读。

引语:那这么大的森林,这么大的摇篮,你能读出来吗?
(8)自由练读,指人读,齐读。

2、学习第2、3小节。

(1)这么大的森林,这么大的摇篮,祖先会在这里做什么呢?自由读2、3小节,边读边圈画出来。

(2)指人说,随机在黑板上贴板书。

(3)品析“掏”字的妙用
a、出示生字卡片“掏”和“萄”,对比识字。

b、出示“鸟窝图片”,想象一下祖先是怎样掏的。

c、出示道具鸟窝,学生演示“掏”的动作。

(学生演示动作掏时,引导学生把手伸进去,并且小心一点,别把鸟蛋摔破了,让学生意识到掏是小心翼翼的。


d、这里的“掏”能换成“拿”吗?为什么?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
e、迁移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呢?
(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f、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无痕教育:师范读词语“掏鹊蛋”,让学生意识到词语的趣味性。


(4)随文识字“逗”和“逮”,在生活中你逗过什么?逮过什么?图片识字“蔷薇”。

(5)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和野兔赛跑—()野兔看蘑菇打伞—()蘑菇
师:你也能根据诗中的“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像上面写的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师生交流:(追)野兔(赏)蘑菇
(6)指导读词语,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摇篮里的一个孩子,你最喜欢在里面做什么?为什么?随机引导学生带着喜欢读词
语,在想象中读出感情。

(7)指导品读2、3小节的问句。

a、出示第二小节
引语:我们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性,也想象的画面,能不能读好诗句呢?
b、引导理解“可曾”。

c、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

d、想象画面,指人读,师范读,男女比赛读。

e、出示第三小节,交流画面和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读好问句。

五、仿说训练
1、引语: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根据想象,仿照“抛鹊蛋,逗松鼠”,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生说:逗小猫、捉小鱼、逮蚊子……)
2、师出示一些类似表示动作的词语。

2、仿照第三小节,让我们来当一当小诗人,请同学们自由编写诗歌。

3、指人说一说自己编的诗。

六、结合板书和课题进行总结,朗读全诗
七、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摘、掏、蓝、赛、望”,按结构归类。

2、指导书写“赛“和”摘”。

(1)观察各部分占位,强调要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掏鹊蛋
追野兔赏蘑菇
逗松鼠采蔷薇
捉蜻蜓逮蝈蝈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两点:1、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