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物理选修3-5(书;课件)作业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3、4、9、10为多选,其余为单选)
1.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B.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不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D.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解析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如果物体的动量大,但也有可能物体的质量很小,所以不能说物体的动量大其惯性就大,故A 项错误;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p=mv,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故B项错误;加速度不变,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动量一定变化,故C项错误;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9春·思明区校级月考)轿车发生碰撞时关于安全气囊对驾驶员保护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了驾驶员的动量变化量
B.减小了驾驶员受到撞击力的冲量
C.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了驾驶员受到的撞击力D.延长了撞击力的作用时间,从而使得驾驶员的动量变化量更大解析在碰撞过程中,人的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用安全气囊后
增加了作用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Ft=Δp可知,可以减小驾驶员受到的冲击力,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 C
3.(2019·红花岗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一固定光滑足够长的斜面,倾角为30°.质量为0.2 kg的物块静止在斜面底端,t=0时刻,受到沿斜面方向拉力F的作用,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拉力F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 s末物块的速度为零
B.物块一直沿斜面向上运动
C.0~4 s内拉力对物块做的功为20 J
D.0~6 s内拉力对物块的冲量为零
解析在0~2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mgsin30°=ma1,解得a1=5 m/s2,在2~4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2+mgsin30°=ma2,解得a2=10 m/s2,则物块在0~2 s内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2~3 s 内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3 s时减少为零,3~4 s内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4~6 s内向下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减为零,故A项正确,B项错误;在t=4 s时和t=2 s时物块在同一位置,速度等大反向,所以0~4 s内拉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0~2 s内拉力对物块做的
功,s=1
2=10 m,W=F1s=20 J,故C项正确;0~6 s内拉力对2a1t
物块的冲量I=F1t1+F2t2=(2×4-1×2) N·s=6 N·s,故D项错误.答案A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若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则物体的动量一定不变
C.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越小,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小
D.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则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
解析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
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大,故A项正确;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动能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它的动量可能要改变,故B项错误;由I=Ft,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越小,物体的动量变化不一定越小,还与时间有关,故C项错误;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则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故D项正确.
答案AD
5.(2019春·和平区校级期中)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a)所示,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这时物体B的下落速度大小为u,如图(b)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
A .mv
B .mg u g
C .mv +Mu
D .mv +mu
解析 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对B :-Mgt =-Mu -0,对A :I -mgt =mv -0,解得I =m(v +u),故选D 项.
答案 D
6.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
子3 000 m 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
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
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
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
A .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
B .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D .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
解析 在“交接棒”过程中,甲、乙之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甲对乙的冲量和乙对甲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甲、乙的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项错误,B项正确;在“交接棒”过程中,由于甲、乙的位移的大小不一样,所以甲对乙做的负功和乙对甲做的正功的数值不相等,D项错误;由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所以甲、乙的动能变化量也不相等,C 项错误.
答案 B
7.质量为60 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2 s,安全带长5 m,g取10 m/s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A.500 N B.1 100 N
C.600 N D.100 N
解析选取人为研究对象,人下落过程中由v2=2gh,v=10 m/s,缓冲过程由动量定理得(F-mg)t=mv,F=mv
+mg=1 100 N.由牛顿
t
第三定律可知,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为1 100 N.
答案 B
8.(2019·烟台一模)如图所示,光滑细杆BC和AC构成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C杆竖直,BC杆和AC杆间的夹角
θ=37°,两根细杆上分别套有可视为质点的小球P、Q质量之比为1∶2.现将P、Q两个小球分别从杆AC和BC的顶点由静止释放,不
计空气阻力,sin37°=0.6.则P 、Q 两个小球由静止释放后到运动至C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冲量之比为1∶1
B .重力的冲量之比为5∶6
C .合力的冲量之比为5∶8
D .合力的冲量之比为5∶2 解析 设AC 杆长为L ,则BC 杆长为Lcos θ,
对于P ;12gt 2=L ,得t =2L g
对于Q :12
gcos θ t ′2=Lcos θ,得t ′=2L g ,即时间相等. 重力的冲量:I G =mgt ,因t 相等则二者重力的冲量之比等于重力之
比为1∶2,则A 、B 两项错误;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I P I Q
=mgt 2mgcos θ t =58
,则C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C
9.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C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 2 D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解析 取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得:(F -mg)Δt =mv -0,I =F Δt =mv +mg Δt ,运动员没有离开地面,地面对运动员的弹力做
功为零,所以A 、D 两项正确.
答案 AD
10.(2019·永州三模)如图所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
O 1、A 、B 、C 四点为长方形的四个顶点,水平面上
的BC 两点间的距离为L ,O 2在A 点正上方高h 处,
B 点在A 点正下方距离h 2处.将质量均为m 的小球甲、乙(均可视为质点)分别从O 1、O 2点沿水平方向O 1A 和竖直方向O 2A 同时抛出,结果两球恰好同时在B 点相遇,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的过程中,两球的动量增量之比为1∶3
B .甲、乙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L h
C .甲、乙相遇前瞬间的动能之h 2
L
2 D .甲、乙相遇前瞬间所受重力的功率之比为1∶2
解析 由动量定理得:mgt =ΔP ,即两球的动量增量之比为1∶1,故A 项错误;甲乙两球落地时间t =h g ,则v 甲=L t =L g h
,对乙:32h =v 乙t +12gt 2,解得v 乙=gh ,联立解得v 甲v 乙=L h
,故B 项正确;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相遇前甲的动能为:E k1=12mv 甲2+mg·h 2
=12mg ·L 2+h 2h ;相遇前乙的动能为:E k2=12mv 乙2+mg·3h 2=12
mg ·4h.
所以甲、乙相遇前瞬间的动能之比为L 2+h 2
4h 2,故C 项错误;根据v t 2-v 02=2ax 可得:甲达到底部竖直方向的速度v 1=
2g ×h 2=gh ,故甲受到的重力功率P
甲=mgv 1=mg gh.乙达到底部竖直方向的速度v 2=v 乙2+2g ×3h 2
=2gh ,故乙受到的重力功率P 乙=mgv 2=2mg gh ;故甲、乙相遇前瞬间所受重力的功率之比为1∶2,故D 项正确.
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
11.(2019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在距地面1.25 m 高处竖直向下迅速击打一皮球,它触地后竖直向上弹起的最大高度也为1.25 m .皮球的质量为600 g ,触地过程中,地面对皮球的平均作用力F =30 N ,假设触地前后皮球的动能损失掉75%,忽略其他阻力,g 取10 m/s 2.求:
(1)触地过程中,皮球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时间;
(2)皮球被击打后获得的速度大小.
解析 (1)设球被打击后初速度为v 0,碰地前后速度分别为v 1、v 2,则
有:12mv 12(1-34)=12
mv 22① 触地反弹后运动到最高点过程:v 22=2gh ②
触地过程,以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
Ft -mgt =mv 2-(-mv 1)③
联立解得:t =38 s (2)从打击后判落地前过程:v 12-v 02=2gh ④
联立上式解得v 0=5 3 m/s
答案 (1)38
s (2)5 3 m/s 12.高压水枪喷口半径为r ,射出的水流速度为v ,水平地打在竖直煤壁上后速度变为零.设水的密度为ρ,求高速水流对煤壁的冲击力?
解析 如图所示,在Δt 时间内水运动的距离为
v Δt ,取v Δt 长的水柱为研究对象,水柱的横截
面积为S ,S =πr 2,其体积为Sv Δt ,
则水柱质量为m =ρSv Δt ,这些水在Δt 时间内
与煤壁作用,
由动量定理:F Δt =Δp ,以水流的方向为正方向,
得-F Δt =0-ρSv Δt ·v ,
所以F =ρSv 2=πρr 2v 2.
答案 πρr 2v 2
13.(2019·仁寿县模拟)台风“山竹”9月16日在广东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50米/秒),若人迎风站立,非常危险.为了研究“山竹”危害,某同学找来横截面积为0.5 m 2的立方体物块模拟人体,质量为60 kg ,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1,假设风垂直吹在横截面上,风与物块接触后相对物块四散
(空气沿物块运动方向无相对速度),整个过程中物块无翻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空气密度约为1.2 kg/m3,重力加速度=10 m/s2.求:
(1)风速至少为多大时,可以把物块吹动?
(2)若物块前方无任何障碍物,15级(50米/秒)风持续吹物块,物块能获得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解析(1)若能把物块吹动,则风给物块作用力至少应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为:
f=μmg=0.1×600 N=60 N①
设风给物块力为F,则物块给风的力也为F,选择极短时间Δt时间内吹到物块上的风,根据动量定理得:
FΔt=ρvΔtS·v②
又f=F③
根据①②可得:v=10 m/s
(2)当台风以最大速度v m持续吹物块,最终物块应为匀速运动,设物块速度为v′.
设风给物块力为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块给风的力大小也为F′,则有:F′=f④
选择极短时间Δt时间内吹到物块上的风,根据动量定理得:
F′Δt=ρ(v m-v′)ΔtS·v m-ρ(v m-v′)ΔtS·v′⑤
其中v m=50 m/s
解得v′=40 m/s
答案(1)10 m/s(2)40 m/s
14.(2019春·甘谷县校级月考)建筑工地的护栏外有“施工重地,禁止入内”的提示.因为施工区域常常有建筑材料掉下,对地面上的人员造成伤害.假设离地面高12.8 m的建筑物上,质量为2 kg的砖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砖与地面作用的时间0.05 s后静止.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 m/s2,求:
(1)从开始下落到与地面撞击前,重力对砖的冲量大小;
(2)从撞击地面瞬间开始到静止,地面对砖的冲量大小;
(3)地面对砖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解析(1)砖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h=12.8 m,设下落时间为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1
2,解得t=1.6 s,
2gt
则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冲量I G=32 N·s.
(2)设地面对砖的冲量大小为I:根据动量定理I G-I=0即mg(t+Δt)-I=0,
解得I=33 N·s.
(3)设地面对砖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由冲量的定义可知:I=FΔt,代入数据解得F=660 N.
答案(1)32 N·s(2)33 N·s(3)660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