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道,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
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一要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亦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杀问题、对自杀持否定态度的重要举措。
“两课”教育从宏观角度向大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大学生的热点生活事件给予关注,并适时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将宏观的理论与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微观事件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使这些理论内容能真正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之中。
“两课”教师的教育职能不应仅限于课堂,而是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两课”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使其与学生能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扩展至课堂之外,以实现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间断引导。
二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许多高校就已开始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当时有些高校没有成立正式的机构,在人员编制、工作场地和经费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证,致使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继续开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为此,若要切实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就必须正式设立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这一机构专门负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组织运行工作,其具体职能应包括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组织大规模的心理调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一个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络,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环境。
三要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校园自杀事件不会对大学生自杀态度产生直接强化的作用,但它仍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大学生会间接对自杀行为产生认同感。
为此应建立校园自杀干预机制以减少自杀事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要重视对自杀未遂者的引导。
自杀未遂者在被抢救脱险后,处于危机期,此时由于心理的复杂性,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群都非常敏感。
在这一时期,教师、父母、同学应对自杀者表示出镇静、关爱和非歧视的态度,以平复他们的心情。
同时启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心理支持系统,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使他们慢慢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之后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形式帮助自杀者改变对自杀的认知。
其次要关注校内大学生在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心理修复工作。
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积极进行应对,可立即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组织教师关注一般学生的动向,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报告。
要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对自杀者周围的同学进行辅导,可通过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分析、回顾、告别、放松等技术程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杀现象,消除他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从而恢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四要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
研究发现,父母在大学生自杀态度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父母通常只是以不经意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教育,教育方式缺乏体系,教育内容不够深入和全面。
为此在孩子离家进入大学后,父母不应就此将教育引导的职责仅归为学校,而是仍应保持家庭教育的不间断性。
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身处校园,但他们与父母的联系并没有切断,信件、电话维持着两者的交流,而每年约三个月时间的寒暑假使孩子又回到了父母身边。
为此,在大学生离家期间,父母还是可通过与学生的直接联系,或是与学校进行沟通的方式了解子女的情况,然后再以正面的引导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在校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能积极的面对生活。
当寒暑假到来时,父母不应把假期仅视为是孩子纯粹休闲的时间,从而放松教育引导。
而
是应当积极的与孩子沟通,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帮助孩子寻找并认知未来的生活目标,使他们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生活。
五要深化社会引导作用
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曾强烈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国家自杀预防计划,可见,在自杀预防问题中,国家职能的行使非常重要。
国家可通过立法、制定政策、投入资金等方式为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此外,要加强媒体对自杀事件报道的管理。
新闻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会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形成,但影响因素并不是新闻报道本身,而是报道的方式和内容。
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媒体自杀事件报道准则,使媒体能客观的报道自杀事件,同时还应深入发掘媒体的宣传功能,督促各媒体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制作相关的教育节目,对自杀引发的原因、后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引导内容,对自杀预防和干预的知识进行讲解。
与此同时,大学生亦会在媒体正向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