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李 商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含义及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
(1)对诗歌中含蓄情感的理解。

(2)通过诗歌语言的分析,感受诗人的创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
诗歌的内容。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进行分析和欣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一位诗人独自坐在屋内,听着窗外的雨声,心中涌起无限的思念。

他提起笔,写下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

这首诗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夜雨寄北》。

那么,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又
在思念着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
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
州荥阳市)。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
索解。

(三)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四)诗歌解读
1、题目分析
“夜雨寄北”,意思是在夜晚下雨的时候写给北方的某人。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给远方亲友的诗。

2、诗句理解
(1)“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开篇就直接回答了对方的询问,“归期未有期”,说明诗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2)“巴山夜雨涨秋池”
描绘了当时的环境,在巴山这个地方,夜晚下着雨,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这里的“涨”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写出了雨水的增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在不断地积聚。

(3)“何当共剪西窗烛”
诗人开始想象未来重逢时的情景,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呢?这里表现出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和渴望。

(4)“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想象中,诗人与亲友相聚,回忆起如今在巴山夜雨中的思念,充满了温馨和浪漫。

3、诗歌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和对未来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既凄凉又温馨的意境。

眼前的巴山夜雨,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寞;而对未来相聚的想象,又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温暖。

4、诗歌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奈。

(五)艺术特色
1、虚实结合
诗中既有眼前巴山夜雨的实景描写,又有未来共剪西窗烛的想象,虚实相生,使诗歌更富有韵味。

2、含蓄委婉
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对环境和想象的描写,委婉地传达出内心的思念和期待,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3、语言简洁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与亲友分别的经历,谈谈当时的感受。

2、引导学生比较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其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析它们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了解了诗人的生平,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还欣赏了诗歌的艺术特色。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欣赏李商隐的其他诗歌,感受他独特的诗歌魅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

2、以“思念”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 300 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含蓄情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