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19年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超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随着超声仪发展和人们对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认识的提高,典型错构瘤的诊断已被人们逐步掌握,现将我院健康体检中发现并经随访证实的肾错构瘤11例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1例患者均于健康体检超声中发现,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23~51岁,平均37岁。
无任何症状8例,3例偶有腰痛,但没有引起注意.
1。
2 方法
采用飞利浦SD—240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35MHz。
嘱患者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取到肾脏最清晰的图像,对肿块进行多切面扫查,移动探头直到最佳图像。
2 结果
2.1 11例中,B超提示肿瘤位于右肾7例,左肾4例,最小的错构瘤
21mm×18mm,最大的52mm×43mm.单发者8例,多发者2例,双侧1例.声像图特征:肾实质内探及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均匀性强回声,肿瘤较大的患肾轮廓增大,局部隆起,肿瘤边缘不整,边界清晰,内部不均质中等强度回声呈“洋葱样”改变。
尿检正常,后经随访均确诊为肾错构瘤。
3讨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一般无临床症状,多由健康体检发现.近年来,克隆分析技术研究表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单克隆增生形成的真性肿瘤,平滑肌是肿瘤成分,而脂肪是化生性的成分[1]。
此种肿瘤的瘤体是由血管、平滑肌、脂肪混合构成的,含
大量结缔组织,肿瘤表面无被膜覆盖,但与周围组织有清晰的界限。
由于瘤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血管,血管密集,管腔细小,腔隙之间不足以构成管腔样界面反射,或声像图中不能分辨出管腔特征,使病变处的回声只能表现为多界面的回声增强而不能更细致的表现病变细节,因此错构瘤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强回声团,声衰减不明显,无声影。
有文献报道,此种典型声像图表现占33.3%,非典型声像图表现为低、等、混合回声,分别占
13.3%,13.3%和40。
1%[2]。
小于等于3cm的小错构瘤多见强回声(65%)或高回声(29%),等或低回声占6%[3].以脂肪为主的错构瘤呈强回声。
以平滑肌为主的错构瘤与平滑肌瘤相似,可呈浅分叶状的不均质低回声团块.以血管和平滑肌为主并伴广泛内出血的错构瘤可呈混合回声团块,且因多次出血呈“洋葱样"改变,部分可见坏死形成的液性区或钙化灶。
本组11例中呈现高强回声团块10例,“洋葱样”改变者1例.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肾错构瘤与肾癌的鉴别。
肾错构瘤生长缓慢,临床一般无明显症状,无血尿史。
肾癌病史短,肿瘤生长迅速,多以无痛性血尿就诊。
小的错构瘤声像特征是患肾轮廓清楚,形状正常,肿瘤位于肾实质近外侧边缘,边界清晰整齐,内部回声均匀性增强,肿瘤后方无声衰减,患肾除了肿瘤的结节,其他组织结构的回声正常。
而小的肾癌大多以低回声为主要类型,内部呈不均质状态,病灶边界大致清晰,不锐利,部分周边可见弱回声晕。
但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小肾癌呈现强回声表现,而且比率相当大,这就给二者的超声鉴别带来困难,此时应作CT检查加以区别。
大的错构瘤虽然仍有其强回声甚至“洋葱头”断面特征,但一旦有出血与肾癌鉴别有困难。
肾恶性肿瘤患者多以无痛性血尿就诊,晚期患者多伴有恶病质体征,患侧上腹部可叩及实质性肿块,声像表现患肾轮廓增大,形态失常,局部隆起及压迫肾窦,肿瘤与肾组织分界不清,内部不均质回声或伴有出血的复杂回声,但多以低回声为主,肿
瘤后方伴有声衰减,声像有可能发现腹部其他脏器的转移病灶。
如果声像图上不易鉴别的病例,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进行诊断。
应用B超检查结合临床资料鉴别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方便,费用少,无创伤,可反复检查及诊断可靠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