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系统探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系统探讨分析
汪 高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雪茄烟厂,618400)
摘要: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沟通信息,掌握相关行业的动态。
对于职业病预防信息系统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以网络的形式公布相关职业病预防信息,即时发布接触职业危害人员的体检结果。
本文将对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系统;探讨分析
Inquiry system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inquiry
system
Wang Gao
(Sichuan tobacco industr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the Great Wall cigar factory,618400)
Abstract:Now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ople communicate via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to grasp the dynamics of related industries.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ystem can use the platform of the network,and published in the form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instant release contact staff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query system.
Keywords:Internet;The occupational disease;Prevent information query system;This paper
1 我国职业病预防信息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职业病政府监管信息查询系统,企业或行业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
系统,职业病预防电子技术支撑查询系统。
信息技术用于社会的
各项管理是一种潮流,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目前,将信息技
术用在职业病预防方面,对于职业病预防的效率的提升有重要
帮助。
它突破了局限性,让职业病预防工作从指标控制模式向信
息技术掌控模式变化。
职业病预防系统是一个面向用人单位以及
职业病监管部门,利用用有关部门职业病相关信息作为基础的软
件,做成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全面的职业病监督信息网络,建立以国家监管部门
为中心的广域网,以各个省市作为中心的城域网,同时加之以用
人单位为中心的局域网,能够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反馈,
以便为职业病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监督技术平台。
根据我国职业
病监管和信息需求的现状,釆用监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两级软硬
件系统,建立国家监管部门,地方性监管部门,用人单位的3层网
络结构。
1.1 企业或行业职业病管理系统
我国目前已经研制了适用于我们国家的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系统。
可以记录并且存储员工卫生个案,尤其是一些职业史,职业
危害的类别和分布,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和环境数据等信息,为
职业卫生档案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关学者研究开发了“多媒体石油化工健康监护计算机管理
系统”,包括健康档案、工业卫生档案、查询统计、报表、评价、多媒
体、文件和帮助等8个功能模块。
通过推广该系统的应用,企业的
卫生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科学化及其标准化。
1.2 职业病卫生政府监管系统
1.2.1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
为了进一步贯彻《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并推进职业病
危害项目申报的规范性,卫生部的相关部门研发了“职业病危害
项目申报信息系统”,并应用于各县市区。
为了规范和适应北京市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加强职业病
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开发了“北京市职业病
危害项目申报系统”。
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卫生监督部门可以完成
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查询和统计,便于对申报信息进行静态
和动态分析,使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步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轨
道,为职业病防治的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2职业病卫生监督管理系统
广州市劳动卫生监督监测,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广州市
职业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GZOHSIMS)”,并在市劳动卫生监督
监测所和13个区县卫生防疫站两级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了专
用微机,实现了市、区之间以网卡用电话线路或用磁盘进行数据
交流,对建立职业危害监测控制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都具有较大
的意义。
现在已经开发了职业卫生网络版管理软件。
该软件包含企业
信息、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劳动卫生许可证管理、卫生培训、卫生
监测、健康检查、职业病管理、报表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并考虑
了与大众语音查询,领导查询,Internet查询等系统的接口问题。
1.3 职业病卫生技术支撑系统
1.3.1专业数据库
我国已经设计开发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法规多媒体信
息系统”,通过分类整理安全卫生法规及相关的图、文、音频信息,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它们编辑成一套图文声并茂、操作简DOI:10.16520/ki.1000-8519.2016.08.101
便快捷的检索系统,既适用于协助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也适合职工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查询学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制管理水平。
1.3.2职业病卫生网站
职业病卫生网站是职业病信息化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网站。
这些网站为广大企业和职业员工提供了一些国内外职业健康信息,包括国内外工作动态、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技术机构、劳动保护紧急救援,职业卫生专家和其他一些信息。
这为职业卫生监管机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2 职业病预防信息查询系统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我们国家职业病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国职业病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目前我国尚存在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低、内容不全、形式各异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数据资源残缺,直接影响了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制约了我国职业卫生监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2)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大部分省、市地区尚未建立职业卫生信息系统,而且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
(3)现有的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彼此相互独立,尚未形成真正连接企业和各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综合网络化的信息系统。
(4)各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结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交换、共享,管理部门难以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信息孤岛,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
(5)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比较简单,主要是用于职业危害申报、职业病报告或企业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而应用先进的现代自动化监测、地理信息、职业危害评估、无线传输网络等技术,具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的综合网络化信息系统仍然不完善。
3 我国职业病预防信息系统展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幵发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手段,将地理信息、自动监测、网络传输和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于职业病预防领域,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是广泛用于采集、管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将自动监测系统和无线传输网络应用于职业卫生领域,在作业场所安装自动监测系统(如毒物检测仪),由传感器测得的危害参数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的技术实时、可靠、方便地传送到监测中心,并通过连接网络的服务器接收并输入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一点(中心站)对多点各职业危害源传感器)的职业危害源状态参数实时监控,为企业职业危害预警与响应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朱素蓉,卢伟,薛寿征,等.上海市工种暴露模式:化学性职业危
害因素资料库的建立[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2):106 -109.
作者简介
汪高 (1988.9);性别:女;籍贯:四川省什邡人;学历:本科,毕
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健康安全
(上接176页)
术的基础知识,并初步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加工编程的基础技能,初步具备对机场设计的能力;提高层主要学生具备现场生产问题分析和进行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的能力,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软件,并可自主进行编程;对于研究层的学生来讲,在专业数控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控技术的某些领域应用课题开发,如数控化改造、机械手研制等工作。
2.2 分层程序
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将数控《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
实际要求,从实践技能能力、相应岗位能力及兴趣等角度,将专业学生分为A 层(研究层)、B 层(提高层)、C 层(基础层)三个不同层次,其中A 层采用选课方式,主要跟随专业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等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B、C 层则采用班级内部分层的方式,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教学或课堂教学。
同时,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疑、讲解、训练、辅导、监测、评价及动态管理。
具体则如图1所示。
2.3 教学考核
分层教学的制定,其基础是以学生为本。
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体系。
而从课程考核的角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面都需要采用层次化的考核。
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际,将其教学目标分为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等五个不同的等级。
而其中A 层学生必须达到①-⑤,B 层学生必须达到①-④,C 层学生需要达到①-③的考核要求。
同时教
学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也必须有所不同,如对于C 层基础层的学生,只需要对基本的知识点能听懂、理解,但是对于A 层学生,不仅要听懂,还必须要适当的拓展。
另外,在教学评价方式方面,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与学生评价、自评、教师与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从而强调评价的客观性,激发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学习的热情。
3 实践效果与经验总结
通过在《机床数控技术》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
实践效果。
通过分层次培养,进一步的加强了《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的实践,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实验室、实训车间等资源,并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引入生产实践,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在数控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通过本次实践,主要取得以下两方面的经验:第一,通过课程体系的内容的调整,形成了在机床加工中以实际应用为主线,各个知识点仅仅围绕技术应用这个主线,让学生充分认识了数控技术在加工中的应用的一种新课程体系;
第二,在专业技能中,采用“内分层”和“外分层”结合的方式,从而构建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氛围,从而尽可能的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不同学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和岗位技能。
作者简介
郑东梅(1977-)女,汉,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
机床加工工艺、数控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