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
第一篇:《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
《诗经·采薇(节选)》课堂教学实录
师:(先板书:诗)谁能背一两句诗给我听听?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背的诗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
把感情都投入进去了。
还有谁来背?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你又背出了一句千古绝唱。
谁还能背?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你背出了感情,我也想比划比划,可以吗?生:可以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觉得我背得怎样?
生:---------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自《诗经》,叫《采薇》(板书)“薇”字比较难写,拿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师:字形是什么?生:------师:看到这个字形,猜一猜,这有可能是什么?生:-------师:偏旁?生:草字头
师:是跟什么有关?生:-----师:打开课文,认真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师:哪位同学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我们先不忙,如果一个字读不好,我不说出来,你们将会失去一次学习古诗的意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yù)雨雪霏霏。
生:(yù)雨不读yǔ。
师:能猜想一下雨的意思吗?生:-------师:谁还能读一读?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要读的好应该读得长一点,听我来读一读。
(师读)
师:刚才的朗读中,除了雨的字音不一样,你还听出了什么?生:昔、今的读音特别长。
师:还有吗?
生:依、霏的读音特别长。
师:这就是诗的节奏,自己去找节奏。
(生自己读)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师:读出了节奏,谁来读这种节奏?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种节奏,大家一齐来读读。
(生齐读)
师:读准了字音,认了节奏,该来学习什么?生:这首诗的理解
师:我们可以怎么来学习诗呢?生:一句一句理解生:查字典
师:很好,借助了身边的工具。
生:问老师,问别人。
生:一个字一个字理解。
师:这个方法很实用。
师:今天,老师将向你们介绍一种又简单又方便的方法,就是看课文后面的注释,一句一句看,一个标点也不要放过。
(生自学师巡视。
)
师:能否把自己的理解跟同学聊一聊?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读懂了哪句?
生:我读懂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怎么说?
生:我读懂了-------师:经过刚才的交流,我相信学习一定会更顺畅。
生:以前我去时,杨柳随风飘动-------师:读到现在,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我来的时候杨柳依依,而回来时却雨雪霏霏?师:这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我们先了解诗中作者的身份。
(课件出示介绍背景资料。
)
师:知道了“我”的身份,你知道这一往去了哪里?生:行军生:------师:同学们,此刻带着“我”的身份再来读这句诗。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在不明白“我”的身份时,你会怎么读?生:很高兴地读师:你来读一读。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读出了春天美的感觉。
师:可现在知道了“我”的身份,你会怎么读?生:悲伤生:不舍
生:一字一顿地读
师:为什么读得这么一字一顿呢?生:-------------师:我慷慨地奔赴前线,这又是一种择优的豪情呢?再读这句诗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你的远征总会带着这么多人的牵挂。
(课件出示句子,音乐响起)在依依的柳树下,我真想对()说:--------------------在依依的柳树下,我又想对()说:--------------------在依依的柳树下,我还想对()说:--------------------生:--------------------------师:除了对家乡,我还想对谁说?生:我还想对你说--------师:如果你是位有妻儿的父亲,你要出征了,你想对()说?生:-------------师: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的期望啊?生:-----师:这一句道出了远征战士的真诚。
此刻,让我们再读。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我还是离去了,而如今,我终于回来了,读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你又读出了什么感情?生:开心。
师:为什么?
生:-------------师:你真如同这位战士一般了解他的内心,你来读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你的兴奋比前面更强烈些。
师:第一句写了昔、往,写的是我出征的时候。
第二句写了?生:我回来了。
师:对呀,那中间这一段呢?生:这一段岁月我铭记在心。
生:------师:让我们把它写出来吧!(生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生:-------师:不仅写出了我的思念,还写出了远征战友的心愿,剩下的还有很多人的等待。
(课件出示古时战场的图片。
)
师:(出示后四句诗并读出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哪个字让你心头一颤?生:悲、伤
师:这伤怎么说?生:------师:这伤不仅在身上,还在心上。
师:(指着“莫”)看这个“莫”字,什么意思?生:不知道,没有。
师:没人知道我才是悲哀,读!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一字一顿,这字字情,声声泪,声音都沙哑了。
无限的悲哀,都化成了这两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们回忆战友、生我养我的亲人,闭上眼睛。
(听
音乐读诗。
)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我的双眼不忍看到这一切。
再读!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到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肯定会出现战士那孤独的背影,让美好的诗句永远留在心底。
拿起笔,默写这首诗。
(生默写诗)师:在默写时,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四个字。
生:有语气助词。
师:加上去特别通顺。
生:最后两个字相同。
师:诗经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叠词,更加强语气。
生:比较。
杨柳对雨雪。
师:所以《诗经》是诗歌的起源,是中华文字的起点。
师:原诗很长,我们今天学的只是节选,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
诗经·采薇(节选)
昔今
依依
霏霏
往来
第二篇: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
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三篇:诗经采薇读后感
诗经采薇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采薇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采薇读后感1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会长出来的,要不是因为猃犹的缘故,我不会长期镇守在边境地区,而是回到故乡。
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史永久,搜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诗经》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从民间和皇室上收集并编制而成的。
之所以称为《诗经》是因为汉武帝把诗、书、礼、易、春秋化为五经的缘故,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风在诗经里面包括了15个地方,也就是15国风。
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风类型;第二部分是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鸣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涩难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础的人才能领悟;第三部分是颂,颂主要用来赞美国家的或是举行祭祀仪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镇守边疆的士兵返乡的诗。
讲述的是一个士兵以采豌豆为开头来抒发相思之情。
这首诗经专家考证创作于西周时期,
不过,可惜作者不详,因为先秦时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六年级语文书中《采薇》的节选,被誉为诗经中写的最有名的诗句之一。
写出了出征和回乡中的景物和情怀。
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乐景写哀情,又以哀景写乐情的典范。
对比了出征前的杨柳依依和现在的大雪纷飞,来说明自己离家之久,思念之深。
经常读诗带给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是我们中国人永不褪色的记忆吧!
诗经采薇读后感2
读完《采薇》之后,我有种深深震撼的感觉。
《采薇》通过一些诗歌悲鸣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地问题,是关于人生命的解读。
在浩瀚的宇宙当中,人就像是一粒尘土渺小。
人无法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更加难以全然掌控自己生命的轨迹。
在这个世界当中,作为个体的人要面临着生存挑战,面对生存方式的选择。
无论如何,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遭遇顺境与逆境当中,人一步步变得更加强韧。
如《采薇》的主人公一样,当人卷入一场战争以后,人的渺小就展现出来了。
最终战争结束了,而主人公依旧是那个人,依旧要为生活苦苦奋斗挣扎,试问如《采薇》主人公这样的人生意义在于什么?其实,人生就不过是一场体验而已,然而这样的体验原本就不是这个人的选择,而是自然的选择。
自然能够选择人,而人始终选择不了自然。
我想《采薇》恰是要告诉我们,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应该懂得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努力生存,营造一个属于自身生命的精彩时空。
诗经采薇读后感3
《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
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
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
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
“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
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
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
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诗经采薇读后感4
《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就是一个戍边的士兵久历艰苦,在还家的路上又饱受饥寒,痛定思痛后悲伤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描写了周人向往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对战争的厌倦。
北方游牧民族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
出征前“杨柳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后,生还归来之时“雨雪霏霏”,战后萧索破败之景顿时跃然纸上,悲凄之感犹然而生。
从戍边者思乡的悲歌中,感悟个体生命的无能与叹息。
在保家卫国的精神中,感受个体精神境界对于自然生命的超越。
归途中感受个体生命对苦难的体认,《采薇》通过情绪诗意般的流露和宣泄,提出了一个冷峻的理性思考。
生命的解读。
在浩瀚博大永恒的宇宙中,人渺小的不及一粒微尘,人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自己的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是自己的选择。
同样在生存期间,虽然有生存的意识,所谓生存的权利,但你同样没有生存方式的选择。
人类不过是装
在宇宙这个化学试验瓶中的最微小的一個不等于零的分子,瓶中任何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变化。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使生命的个体陷入困境。
《采薇》中的主人公一场战争将他无辜的卷入。
他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回家,却难以实现。
战争给予他的生存体验是既痛苦而又兴奋的。
在这里作者没有写战争中流淌的鲜血,残缺的人体,扭曲的面孔,燃烧的战火,堆积的死体。
是因为人在社会主流意识的洗礼中短时间会被蒙蔽,而只是展现了他来自群体意识的兴奋“维常之花,·君子之车·,四牡业业,象弭鱼服,”让他体验了从未有过的荣光和威风。
同时也给他带来无限的思家的苦痛。
战争结束了,经过了生命的苦苦挣扎,他还是他,“载饥载饿”。
试问战争对他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而已。
而这种经历与体验原本就不是他的选择,即使他想选择也选择不了。
任何生物只能是自然的选择,而选择不了自然。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将帅、遣戍役,守卫边疆,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作为边塞体裁的鼻祖,内容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爱国这一片面情怀的抒发,而是真实热烈地表达了戌边从戎的艰苦与忧愁。
《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
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第四篇:诗经采薇读后感
诗经采薇读后感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采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采薇读后感1
《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就是一个戍边的士兵久历艰苦,在还家的路上又饱受饥寒,痛定思痛后悲伤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描写了周人向往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对战争的厌倦。
北方游牧民族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
出征前“杨柳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后,生还归来之时“雨雪霏霏”,战后萧索破败之景顿时跃然纸上,悲凄之感犹然而生。
从戍边者思乡的悲歌中,感悟个体生命的无能与叹息。
在保家卫国的精神中,感受个体精神境界对于自然生命的超越。
归途中感受个体生命对苦难的体认,《采薇》通过情绪诗意般的流露和宣泄,提出了一个冷峻的理性思考。
生命的解读
在浩瀚博大永恒的宇宙中,人渺小的不及一粒微尘,人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自己的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是自己的选择。
同样在生存期间,虽然有生存的意识,所谓生存的权利,但你同样没有生存方式的选择。
人类不过是装在宇宙这个化学试验瓶中的最微小的一个不等于零的分子,瓶中任何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变化。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使生命的个体陷入困境。
《采薇》中的主人公一场战争将他无辜的卷入。
他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回家,却难以实现。
战争给予他的生存体验是既痛苦而又兴奋的。
在这里作者没有写战争中流淌的鲜血,残缺的人体,扭曲的面孔,燃烧的战火,堆积的死体。
是因为人在社会主流意识的洗礼中短时间会被蒙蔽,而只是展现了他来自群体意识的兴奋“维常之
花,·君子之车·,四牡业业,象弭鱼服,”让他体验了从未有过的荣光和威风。
同时也给他带来无限的思家的苦痛。
战争结束了,经过了生命的苦苦挣扎,他还是他,“载饥载饿”。
试问战争对他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而已。
而这种经历与体验原本就不是他的选择,即使他想选择也选择不了。
任何生物只能是自然的选择,而选择不了自然。
诗经采薇读后感2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会长出来的,要不是因为猃犹的缘故,我不会长期镇守在边境地区,而是回到故乡。
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史永久,搜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诗经》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从民间和皇室上收集并编制而成的。
之所以称为《诗经》是因为汉武帝把诗、书、礼、易、春秋化为五经的缘故,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风在诗经里面包括了15个地方,也就是15国风。
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风类型;第二部分是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鸣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涩难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础的人才能领悟;第三部分是颂,颂主要用来赞美国家的或是举行祭祀仪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镇守边疆的士兵返乡的诗。
讲述的是一个士兵以采豌豆为开头来抒发相思之情。
这首诗经专家考证创作于西周时期,不过,可惜作者不详,因为先秦时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六年级语文书中《采薇》的节选,被誉为诗经中写的最有名的诗句之一。
写出了出征和回乡中的景物和情怀。
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乐景写哀情,又以哀景写乐情的典范。
对比了出征前的杨柳依依和现在的大雪纷飞,
来说明自己离家之久,思念之深。
经常读诗带给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是我们中国人永不褪色的记忆吧!
诗经采薇读后感3
《诗经·采薇》中情感最突出的恐怕就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了。
从字面上来理解,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其实这首诗却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
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
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
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雪花漫天飞舞的冬天了。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大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远,味之无尽。
这四句是诗经中情景交融的名句。
“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个戍卒的内心世界。
“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读了《采薇》,想到诗歌中士兵们有家不能归,战争让多少人流离失所,让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我很庆幸,庆幸自己能生活在和平年代。
可以专心学习,可以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
我希望世界上从此没有战争,永远充满着和平。
第五篇:《诗经·采薇》教案
采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载饥载渴(zài)我行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 gǔ)维棠之华(huā)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骙骙(mǔ 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 fēi).......2.字形
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弥(弥漫)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弭(消弭)3.解释重点字词
岁亦莫止莫,同“暮”。
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
这里指年底。
不遑启居遑,空闲。
靡室靡家靡,无,不。
否定词。
启,跪,通“跽”。
靡使归聘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