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5篇模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68d6e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c.png)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5篇模版]第一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就是给了考生一个背景材料,不限定话题,但考生要做的是从所给的材料中准确地概括出一个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快速正确审题、立意是在写作材料作文中至关重要。
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前功尽弃。
如何审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材料,抓中心话题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但作为考场作文,不是写什么都可以,按出题者的意图,作文范围会有一定的指向性。
所以考生一定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中心话题去写作。
举例: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从材料来看,审题的突破点在于爸爸回答汉克“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关键词:“保护弱小”。
所以,本篇文章最佳的立意是以“保护弱小”这中心话题展开。
在此基础上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1.保护弱势群体,对贫弱同情悲悯;2、矜悯孤弱,3、心怀的人是幸福的4、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有多大5、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为护弱的天使一些学生过于关注汉克最后的举动,或者关注汉克保护的对象,没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中心话题,将材料理解为是保护大自然,保护植被,热爱生命(这种立意仅仅体现了材料最后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哥和汉克之间的爱护)等,甚至有学生为了让立意出新,反弹琵琶,剑走偏锋,将立意确定为“弱者”不“弱”,“弱者”也可以强大等。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 引言1.1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只有深刻理解题目要求,合理构思内容,才能写出具有独特视角和深度思考的文章。
而审题立意又是写作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有必要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深入探讨。
审题立意是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资料和题目内容,通过理性思考、合理分析,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述重点,从而确定写作方向和内容要点。
在新材料作文中,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审题立意,才能确保文章的内容切题,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因此,本文将从新材料作文的意义、特点、如何审题写作、注意事项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着手,探讨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帮助广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审题立意,从而写出更加出色的新材料作文。
2. 正文2.1 新材料作文的意义新材料作文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分析和解决新材料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材料作文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新材料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新材料作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审题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框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新材料作文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材料作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2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1. 多样性:新材料作文通常会提供多种材料,如文字、图片、表格等,考生需要综合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 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体现 在文章中就是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 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作文题目一要求描写景物,这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抓住特征写四季美景。春天,万物复苏、 充满活力。可写全景,可借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的写法;可以特写,如《春》中的五幅图画。夏 天,是热烈的、奔放的,可以写夏天的急雨、烈日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既绚烂多彩又萧条肃杀,抓住其 中一点写即可。冬天,树叶凋落,万物归于沉寂。
我们可以运用此法,借自然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此阐明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可 借社会一景抒写对某一感情的赞扬、期盼或呼唤等;可 借学校一景抒写校园生活的美好或对学校生活的珍惜、 留恋等。托物言志,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通 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 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仃”的 紫藤萝花,隐喻家里曾遭遇的不幸和灾难。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 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白;“菊花”因 “此花开尽更无花”,傲霜绽放而象征高洁;“松树” 象征坚贞;“竹”象征气节等。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 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的,我们 可以通过它们所显现出来的特征感受到。所以,我们 可以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绘某种景物的 特征来赞美与其有相似品质的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作文题目二要求“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 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 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使 感 情得以抒发。如《一棵小桃树》一文,作者借一 棵小桃树的经历,表达了面对挫折和磨难,只有不屈 不挠,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摘要】新材料作文是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审题立意在写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和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定义了审题立意并阐述其意义,指导读者如何正确理解审题立意。
然后探讨了审题立意对作文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审题立意的方法。
最终得出结论: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提高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
审题立意是引导写作方向的灵魂所在,只有正确把握审题立意,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观点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重要性、作用、特点、定义、意义、理解、影响、体现、关键。
1. 引言1.1 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提供文章的主题、情感基调、论证论据等信息,新材料为作文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构思作文内容。
新材料作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并展开写作。
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材料作文的出现拓宽了作文的思路和表现形式,使得作文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
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理解材料内容,并结合自身知识和思考完成作文,从而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新材料作文培养了学生对于不同题材的敏感度和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审题立意在新材料作文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正确理解题目、准确定位文体风格、发挥文采功底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新材料作文中,审题立意更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作文思路的起点,是写作内容的基石,是文章结构的根本,更是文章整体表现的关键。
1.2 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审题立意是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在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成为高考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材料作文的素材通常是一则故事、寓言、名言、新闻等,要求考生从中提炼观点,展开论述。
由于新材料作文的素材涉及面广,考生容易出现审题立意偏差,导致文章偏离主题。
要准确审题立意,考生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其主旨。
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材料的情感色彩,理解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考生可以初步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在确定中心论点之后,考生需要展开论述。
论述时要注意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能偏离主题。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让文章的结构紧凑、连贯。
在论述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引用名言、分析数据、列举事例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最后,考生需要反复推敲文章的审题立意是否准确,论述是否严密。
如果发现有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总结,考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写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文章。
总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理解其主旨,展开论述时要注意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并注意逻辑的严密性。
反复推敲和总结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自己的审题立意能力。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要求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自行选择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是命题者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要求考生从材料的整体含义或局部含义出发,抓住主要信息,找自己体会深刻的角度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抓关键句法:语意突出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所在,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重要语句或关键语句主要指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一般这些语句都有关键词语或概括性强的词语。
找出这些语句,提炼出其表意或含义然后加以扩展延伸,便符合题意了。
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看问题的因果关系,从中立意行文。
善找关系法:有些材料,从不同角度立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这样的材料,善于寻找其内在的联系点(共性),会得出最佳立意。
抓住联系点立意行文。
揣摩意图法:材料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他反映作者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倾向。
因此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材料的意图,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从而确定最佳立意。
见微知著法:要从平凡细小的事物中寻求深远广大的意义来立意,往往能出奇制胜。
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包含多种寓意或多种角度,审题时应该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去审视和思考。
多向辐射主要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方法。
纵向思维就是紧扣某则材料不放松,对材料本身作深入的挖掘;横向思维就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生发开去,联想到一些与材料相关的类似的内容。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3.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区别。
2. 分析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3. 讲解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如抓关键词、分析材料内涵等。
4. 示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让学生动手实践。
5.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
四、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新材料作文,要求审题准确、立意明确。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其审题立意和构思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新材料作文示例:提供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练习。
2. 思维导图软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和整理思路。
3. 作文评价标准:提供一份详细的作文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改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扩展1. 引入多角度审题立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材料,发现潜在的立意点。
2. 举例说明:提供一些优秀的新材料作文范文,分析其审题立意和构思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七、技巧训练1. 审题练习:提供一些新材料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练习。
2. 立意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提出明确的立意点。
3. 构思练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练习。
八、课堂实践1. 现场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针对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和构思。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1、最稳妥的审题立意的办法就是归纳给定材料主旨,以主旨为话题写作。
2、多则材料则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去异存同法,找出各材料之间的共同之处,然后以此为话题立意写作。
3、多材料作文多强调,从材料的任一角度出发,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这个时候注意,给定材料有多少个观点或人物或事物,至少就有多少个角度可供我们选择去立意写作。
4、务必学会辩证思维去审题立意写作,这样作文才能深刻。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命题的对面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
苏东坡在他45岁时,早已历经宦海浮沉、人事沧桑,于是写下了”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一颇富禅意的诗句,辛弃疾在《鹧鸪天》中写道:”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著名诗人荷马说得好:”凡事都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
”对于我们的高考作文话题更是如此了,所以这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应该多去辩证地思考。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也会告诉大家,即使任何一个不含感情色彩的词语被带入到一定的语境下都可以被赋予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
比如,“气球”一词本无感情色,但我们同样可以对其进行正反向思维,正向思维时我们可以歌颂其不段追求自我圆满的美好品质,反向思维时我们可以批判其只知道一味自满自大,终将走向毁灭的边缘。
0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规则”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大赞“规则让生活更美好”,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力主“规则是创新的桎梏”。
0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转折”,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转折,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好与坏,好坏都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的,正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便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了。
同时,辩证地去对待生活中的转折,加速量度,促成好的转折出现,控制量变,防止不好的转折发生。
“集腋成裘”、“防微杜见”便体现了这一思想。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 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类 2 观点材料 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 3 比喻材料 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 4 寓意材料 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
内 容
文字型 图画型
形式
分类
2 多向立意法
寓言类材料
例2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请看下面拟定的题目(讨论):哪个更符合材料主旨?
×
×
×
×
1.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2.磨难出人才; 3.珍惜生命 4.永不放弃生命; 5.知识改变命运; 6.生存需要经验 7.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8.成功等于健康加经验
角度?最佳角度?
角度分优劣;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 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标题:《贪心与良心》;《虚荣与真诚》;《狭隘与宽容》,《冷漠与爱心》等
2
常用方法
关键词句法
01
因果分析法(有果溯因法)
02
审题立意
03
句意阐释法
04
多向立意法
05
联想引申法
06
概括中心法
07
审题应注意之点
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 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中心:
选点突破,集中立意
练习题2、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5篇整理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5篇整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5篇作为一名同学,为了可以规范自己的作文书写,应当结合自己的写作阅历进行描述。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篇1)每天晚上路过荷塘,总会有莫名的感受。
我不知道我有多久没走过这里了。
连打开的日记都停在四月了,突然想补。
棋盘的吱嘎声总是伴随着远处的位移。
穿高跟鞋的女孩在爱人的关心下当心翼翼的行走,生怕鞋跟掉进方格缝里。
作为一个路人,我忍不住笑了。
凉风来了,雨水落在我半边脸上,半夏的夜凉了。
路灯依旧暖和如初,暖和着孤独的亲情。
不知不觉中,我听到了半亩荷塘。
晚上总是先听到。
即使我插上耳机,活泼的青蛙还是钻进了我的耳朵。
黑暗中我看不清,但荷叶的田野仍开头显现迹象,不像上次的蒿草。
和荷塘的相遇,永久是一年一次的热恋,永久是在不经意的夜晚遇见她。
有时候听耸人听闻的民谣或者不知名的小夜曲,有时候会回想起村上春树的208和209,有时候就是一把变态的伞。
在这里,我总是忘了自己有多惨。
我不记得前几天在想什么,但我总是在纠结我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
我的结论总是毫无意义,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厌烦的习惯,会傻上几天。
我跟他们一起叫它“大姨妈”。
总是分不清玫瑰和玫瑰的区分,就像一个熟识的朋友叫不出自己的名字,总是让自己尴尬,虽然有时候觉得尴尬完全没有必要。
我看到了它的开放,却错过了它的凋零。
我有点愧疚,夹杂着一点愧疚,为自己的马虎而愧疚,懊悔错过了它最美妙的时刻。
我是一个无能的人。
阳光总是太不好,让人想的太乱,人也乱。
晚安,酷。
但我无法抹去半丝哀痛。
瞬间逝去,瞬间绽放。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篇2)由于这个冲突,邱有了遐想和盼望.——铭文萧瑟的秋风奏起长恨歌,带着长裙和大地的泪痕,哀痛地扫着地板。
一望无际的落叶,旋转,飘舞,最终无助的降落。
这样的秋天,不知道尝过多少次了。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要对新材料作文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新材料作文是指在作文题目中提供一段或多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思路,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种作文形式要求考生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进行文章展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审题立意时,首先要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只有在对材料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确定好文章的立意和方向。
审题立意时要注重整体把握,不能片面理解。
有时候,提供的材料可能会有一定的主题,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主题。
在审题的时候要多角度思考,不要盲目跟从材料所呈现的观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去确定文章的立意方向。
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关于环保的话题,我们可以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去展开思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中提到的某一个方面。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全面,也更能表达出考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审题立意时也要注重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仅要求考生对材料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审题时要注意与众不同,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使文章更加鲜明,更能体现出考生的个性和思想深度。
而不是单纯地套用材料中的观点,或者泛泛而谈,缺乏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环节,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察。
在审题时,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提供的材料,注重整体把握,多角度思考;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还要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使文章更加鲜明、更加有深度。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新材料作文,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2000字】。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例文(高三)

第一节: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考点解说】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一.【审题的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注意: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模式,我们把它称为“题意作文”“新材料作文”等。
新材料作文“新”在不拘泥文体,而是将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结合起来,在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和提炼中心的能力。
考生只有准确把握了材料的中心,才能提炼出话题,确保准确立意。
但是在作文过程中,如何挖掘材料的内涵、准确审题立意是考生最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有些隐性材料增加了考生的审题难度,考生该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呢?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推敲词句。
即抓住材料中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理解其蕴含的意义,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材料在表述过程中,往往会设置一些内涵丰富、蕴含深刻思想意义的中心句,它是你文章的灵魂,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我们只要抓住它,就能理解材料的中心和主旨。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者秦晖在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本则材料的关键句就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再联系第二段的引导语“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这里的“墙”显然不单是指有着防御、隔断功能的有形的屏障或外围,更象征一种思想或观念上的隔阂、封闭,且亟需“拆掉”。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是作文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考生在所给的新材料基础上进行写作。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以所给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思考,展开自己的观点,所以审题和立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审题和立意两个方面对新材料作文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审题时,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所给的新材料,了解材料的主题、内容、观点等方面的信息。
要求考生理解所给的材料,并相应地确定写作的角度和立意。
考生还要在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找准题目的要求和重点,确保自己的写作围绕题目展开。
在审题时,考生还要注意仔细阅读题目中的要求,包括写作的要求、字数限制等,确保自己的作文符合题目的要求。
在审题的时候,考生要充分理解材料并围绕自己的立意,构思出一篇层次清晰、思路清晰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立意。
在进行新材料作文时,考生要在审题的基础上进行立意。
在立意时,考生要根据所给的材料,确定自己的写作立意和主题。
在确定立意时,考生要充分理解所给材料的观点和信息,清晰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要求考生不仅要基本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还要对材料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确定自己的写作立意。
在立意时,考生还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展开,确保自己的作文立意明确、主题突出。
在立意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避免简单的罗列材料中的信息,而要进行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写作角度和立意,确保作文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
审题和立意是新材料作文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作文的基调和框架。
只有在审题和立意上下功夫,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新材料作文。
通过对审题和立意的深入探讨,希望考生在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材料作文这种题型,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说明】本文系本人于20xx年XX月11日晚在“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上的讲座稿之浓缩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以下我将结合自身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xx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升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
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需从材料整体动身,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如xx年全国高考卷i,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部分考生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仅就漫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谈乱扔垃圾的危害,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明显与所给漫画的真正寓意不相符。
2.筛选性原则所谓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奇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如xx年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仿照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熟悉,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不要盲目仿照(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熟悉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熟悉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熟悉)。
那么,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奇,见解较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
3.创新性原则所谓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奇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群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但创新不行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方法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宅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谈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消失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试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奇怪,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 / 7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一)把握关键词句法:有的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以这些关键词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典例](2017·天津高考)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二)多向辐射择一而定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多个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选择一个主体或主体间关系立意。
[典例](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三)由果溯因法: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
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从而确定主旨。
也就是概2 / 7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 但许多考生不懂引述材料的技巧,习惯性地在文章的开
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一个论据来用,或者将材料 生硬地拉长,将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 的冗长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都是不合适的。写材料
作文处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三种方式: (1)概括引述。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有几百字,大家 都将其引述在文章中,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如果能 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墨引述之,就会产生不同 的效果。 (2)引述关键语句。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 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点,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 (3)无须引述材料。只要审题准确,用不用材料都可。 总之,材料的处理只是一种手段,只要“适用得体”就 算用得好。
叙事类材料审题:1、事实型
【练习1】(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 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 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 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 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 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 料、图画材料
数量上:单则材料、多则材料 表达方式上:叙事类、议论类
一、叙事类 事实(现实)材料: 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类 寓意(哲理)材料: 童话、寓言、神话、传说或带有象 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 二、议论类 观点材料: 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
叙事类材料审题
【例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船工和船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遍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 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一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 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了一个大红包。修 船工奇怪,说:“您已经付给我工钱了。”船主说: “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 “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说:“当得知孩 子们划船去海上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绝望极 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 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点一
注意:角度问题,一般来说 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 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 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 角度分优劣:(切题、合题、基本合题) 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 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的角度,自己驾轻 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
• 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材料作文里的材料大 多情况是作为作文的主体内容的,材料中的 主旨、观点、内含与你要写文章的主旨、内 含、立意是密不可分的。 • 这个材料就像你手里的路线地图,你到一个 陌生的城市,只能靠手里拿着地图找你要去 的地方。你只能看地图走,沿着地图上的标 志走。你要不时的拿出地图看,把路走对。 又因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不止一条,你可以 选择不同路线。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辩证地、具体 地、全面地分析。
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 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 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 作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
与话题作文相同的是二者都提供写 作材料,同时有写作的具体要求。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于 “用”,话题作文的材料在于“引”,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作文话题、提 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 观察话题作文,以“常识”为话题 ,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 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题目 自拟,文体不限。 • 观察材料作文,题目要求:①自选 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 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 套作,不得抄袭。
话题作文里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也就是作文 的提示语。就像我们问路,这个引子就是那个指路 的人,他告诉你一个地址,你自己走去,这个人就 和你没关系了,你可以按他指引的走,也可以自己 判断再走。 上面这个话题作文,以“常识”为话题,谈谈 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 看法。 作文的材料,即提示语,提供了两个学生可写 的角度:1.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2.有时,常识 须推陈出新。一般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 ,就能符合作文的命意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也可另 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只要自圆其 说即可。
叙事类材料审题
【例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立意角度: 1、修船工的做法。 (此意可拟为作文题目是?) 作文题目: 《生命就在你的伸手之间》 《随手的爱》 《勿以善小而不为》 《防患于未然》
叙事类材料审题
【例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立意角度: 2、船主做法。 当船主的孩子获救后并没有隐瞒情况,而 是以重金感谢船工,体现了船主的知恩图报。这 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相比于当下社会那些得到 别人帮助而反咬一口的行为是至高无上的。所以 考生也可以写“知恩图报”、“感恩”等话题。 优秀作文拟题《让心田绽放感恩之花》
优秀作文拟题 《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点二
叙事类材料:
1、找准对象,概括大意: 找出涉及的对象,分清对象的主次,概括材 料大意。 2、抓好关键,由果溯因: 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 辨析人、事、物等方面的关系。 3、明确褒贬 揣摩情感倾向及是非曲直 4、联系实际 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把握材料的深层含义
•
所以话题作文题干内容,一般有 提示语,要求我们的作文围绕话题 或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
•
而材料作文的要求,多要求我 们深入理解材料的实质、内涵,并 审明题意后作文,命题者不会在题 面中点明材料含义。
二、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2006年高考后的一个新提法。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全国Ⅰ卷、Ⅱ卷的 作文题(供料分别为“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 和“乌鸦学老鹰抓羊”)提出来的。有人也叫 “题意作文”。这种作文题目不同于上世纪80年 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 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 中必须引用材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叙事类材料审题
【例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事实材料
——注意把握材料主旨
找准对象: 修船工和船主 概括大意: 修船工顺手补洞,船主心怀感激 抓好关键: 小洞、顺手、小事;道谢、报酬 由果溯因: 孩子得救,是因为船工补洞; 明确褒贬: 肯定两者做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 .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和 特征。 2.学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 法,加强审题立意能力训练。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
新材料作文的“意”:
①指材料的主旨 ②是命题者的意图
③是我们写作的方向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形式
• 1.命题作文 • 2.材料作文 • 3.话题作文
【2009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 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 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 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 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3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文。(60分)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 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 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 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 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 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 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船主道谢,是因为船工无意间救了孩子。
叙事类材料审题
【例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立意角度: 1、修船工的做法。 (1)修船工无意间的行为体现了做人的本 质。表面看这只是举手之劳,实际上却体现了他 的人格素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因为修补了漏洞,无意中拯救了许多 生命,由此可见“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也诠 释了“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内涵。
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
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
准确地审题立意。
即:读懂材料的涵义→提炼涵 义范围(立意)作为写作话题→依 据话题确定作文中心。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题目应是考生自拟的,话题 不是题目,但对于议论性文章,题目可以包 含话题,可以有效避免离题。 话题作文的材料不同于材料作文的材料。 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 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是 帮考生理解话题。 话题作文立意的开放性能够直接反映考 生思维的创造性,也不是自由发挥,而是要 求考生在话题范围之内自主立意,绝不能天 马行空。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 ;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叙事类材料审题:1、事实型
【练习1】(2013年江苏卷) 事实型材料——注意把握材料主旨
找准对象: 探险者和蝴蝶 概括大意: 探险者唯恐惊扰蝴蝶,但蜡烛的烛 光却让蝴蝶退到山洞深处。 抓好关键: 蜡烛,唯恐惊扰,退到深处 由果溯因: 探险者会离开,是因为怕惊扰了蝴 蝶;蝴蝶会退到深处,是因为生存 环境被破坏了。 明确褒贬: 探险者的心地善良,但其行为却造 成不良后果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 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 作文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