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与测定 贺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24100500836
名册序号:47
湖南理工学院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题目: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与测定
作者贺戎班级 1004班
院部体育学院专业体育教育
任课教师弈翀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 11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从2005年来国内体育期刊刊载有关血乳酸在运动训练的应用与测定的论文进行了研究与归纳,分析了血乳酸的概念,乳酸的产生与消除及其意义,血乳酸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训练水平可影响运动后血乳酸浓度。
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
这一特点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
关键词:血乳酸中长跑竞技体育综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2005 years from domestic sports journal publishes articles on blood lactic acid in sports train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udy and induction,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blood lactic acid, lactic acid generation and eliminate and significance, blood lactic acid and movement of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Training level after exercise can affect blood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Speed endurance sports project of high level sport performance athletes, good, and blood lactic acid maximum density is high; Endurance sports projects completed athlete, in the same JiLiang exercise load, and excellent athlete blood lactic acid value is relatively low. This feature can be used to assess athletes training level or selection.
Keywords: blood lactic acid was reviewed. Competitive sports middle-long-distance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录........................................................................................................................................................... I V 前言. (1)
1有关血乳酸的相关理论 (1)
1.乳酸的产生 (1)
1.1 安静状态下乳酸的生成 (1)
1.2短时间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1)
1.3 亚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2)
1.4 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乳酸的生成 (2)
2. 乳酸的消除 (2)
2.1 乳酸的消除人体内乳酸消除有三条主要途径 (2)
2.2 乳酸清除的生物学意义在于 (2)
3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
3.1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 (3)
3.1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 (3)
3.12评定无氧能力: (3)
3.2制定运动强度 (3)
3.21乳酸阈强度 (3)
3.22最大乳酸训练 (3)
3.23乳酸耐受能力训练 (4)
3.4 评价训练负荷效果 (4)
4.运动过程中乳酸消除的意义 (4)
5.血乳酸浓度变化分析 (5)
5.1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 (5)
5.2运动时影响血乳酸浓度的因素 (5)
6.血乳酸与运动强度 (6)
7. 血乳酸指标在耐力项目训练中的运用 (6)
8.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标准 (7)
8.1 评定选材标准的理论支持 (7)
8.2有关研究证明血乳酸能有效控制训练强度 (7)
9. 血乳酸评定速度耐力训练效果的方法 (8)
9.1实验室负荷法 (8)
9.2 400m全力跑血乳酸评定法 (8)
10.高水平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之间的区别 (9)
10.1不同运动员区别对待 (9)
11.血乳酸评定的意义所在 (9)
11.1现代训练理论观点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据研究证明,血液乳酸的含量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血乳酸可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而且高乳酸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增强运动员的耐酸能力。
因此,血乳酸含量的测定,对于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有关血乳酸的相关理论
1.乳酸的产生
乳酸是机体进行无氧代谢时糖醇解的产物,但在不同的运动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乳酸的生成.[2.]
1.1 安静状态下乳酸的生成
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肌细胞内糖原或葡萄糖酵解过程生成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
其中大部分丙酮酸和NADH能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少量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内的乳酸脱氢酶(肌型LDHS)催化下,生成乳酸再生的NAD+重新参加糖酵解过程。
所以,安静时正常人体内肌乳酸含量约为1毫摩尔/千克湿肌。
1.2短时间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在极量运动时.ATP的利用速率最大值可达安静时的几百倍甚至近千倍,大大超过有氧代谢生成ATP的最大速率。
此时,氧气缺乏,血液供应少,Ⅱ型肌纤维儿乎全被募集,运动时所需的ATP只能通过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供给。
出于人体骨骼肌纤维贮存的ATP,c晗量很少,只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10秒钟之久。
所以,在109:钟以上极量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内ADP,AMP,Pi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从而激活糖原分解,加快糖酵解速度。
运动持续30秒—60秒时,糖酵解达最大速度.肌乳酸生成迅速增加,直至运动结束。
在竭尽全力的自行车运动中,肌乳酸浓度可达39毫摩尔/千克湿肌,在l0秒、30秒、90秒极量运动时,糖酵解供能占总能量消耗的相对百分数分别是44%、49%和42%,可见,乳酸的生成在短时间极量运动时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1.3 亚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在长时间亚极量运动时,体内的氧气较充分,运动时主要靠糖、脂肪的有氧代谢供能,糖酵解供能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发生在运动开始时和获得稳态氧耗速率以前。
运动开始时,由于局部性缺血引起的暂时氧供不足,导致乳酸生成量增加。
大约在运动5分钟-l0分钟获得稳态氧耗速率后,糖酵解供能相应减少,乳酸生成速率下降。
但当战术变换采取加速度或增大运动强度时,乳酸生成速率又会相应提高。
[2.]
1.4 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乳酸的生成
运动开始阶段的氧利用率低是乳酸生成增加的原因,运动开始阶段,虽肌肉内不缺氧,但也可以乳酸。
这是因为:第一,运动刺激糖原分解速率迅速提高的过程只需数秒钟,大约在运动30秒左右.丙酮酸和NADH的生成速率达到最大值;第二,在线粒体内.丙酮酸和NADH的氧化速率提高最大值的激活过程需花费12分钟,所以在线粒体达到最大有氧代谢速率之前,即使有氧,也会因丙酮酸和NADH的生成速率与氧化速率之间的暂时不平街,导致细胞质内丙酮酸和NAD雠积引起的大量乳酸生成。
[2.]
2. 乳酸的消除
2.1 人体内乳酸消除主要途径
①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⑦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元;
③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氮酸等。
2.2 乳酸清除的生物学意义
①乳酸在快肌纤维生成后,转移到临近的慢肌纤维进行氧化;
⑦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用以维持血糖的水平;
③肌乳酸不断释放入血。
可以改善肌细胞内环境和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2.]
3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1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
3.1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
我们把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帛酸阈”。
乳酸阈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可通过多级负荷实验和两点法做出的血乳酸-速度曲线来评定运动员所具有的有氧能力,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
另外,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栅ol,L时所对应的速度提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如果4mmol/t肘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下降了。
3.12评定无氧能力
ATP-CP供能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而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糖酵解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糖酵解动员快,供能多。
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
[2.]
3.2制定运动强度
3.21乳酸阈强度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训练,既能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功能。
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程度。
3.22最大乳酸训练
机体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相关,研究表明.血乳酸在12mmol/L-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谢调练所敏感的范围。
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问要短,练习时间一般要大于30
秒,以1分钟一2分钟为宜。
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问歇时问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动用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能力。
[2.]
3.23乳酸耐受能力训练
乳酸耐受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来获得。
因此,训练中要求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重复训练,刺激机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3.]马勇占等人通过实验指出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前的段落,主要由磷酸原系统提供能量,在短距离跑项目的选材中。
可用该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
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后的段落,主要由糖酵解系统供能,该段落的成绩好且血乳酸值高,说明其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发展速度耐力有潜力。
3.4 评价训练负荷效果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会上升,并与运动强度有关。
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
表示运动强度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血乳酸升高的幅度减少,则表明机体对此训练量适应。
郭黎等人的研究指出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与无氧耐力运动成绩有密切的联系;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与乳酸清除率并不平行.心率恢复的程度并不能真实反映体内乳酸的清除情况;乳酸清除率较心率恢复率可更确切地反映无氧耐力运动员运动后恢复的程度。
[6.]
4.运动过程中乳酸消除的意义
(1)乳酸在快收缩肌纤维内生成后,转移到邻近具有高细胞氧化能力的慢收缩肌纤维内氧化,或随血液转运到其他低运动强度的骨骼肌和心肌内氧化,为其他细胞的氧化提供了底物。
(2)乳酸在肝内糖异生成葡萄糖的过程中,重新吸收和利用乳酸解离下来的H+,具有改善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葡萄糖释放入血后,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和提供骨骼肌吸收和利用。
运动后乳酸糖异生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储量的恢复。
(3)运动时血乳酸的消除促进骨骼肌乳酸持续不断地释放入血,可以改善肌细胞的内环境和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主要受休息方式影响,低强
度的积极性休息有利于乳酸的快速消除。
另外,训练水平越高,运动时消除乳酸的能力越强。
[8.]
5.血乳酸浓度变化分析
5.1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
正常安静状态时血乳酸浓度在2mmol/L以下,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差异。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
在超过数秒的极量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内ADP、一磷酸腺苷(AMP)、磷酸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它们可激活糖原分解,使糖酵解速度大大加快,约在运动30—60秒达到最大速度,血乳酸迅速增多,最高可达32mmoL/L,直到运动结束。
[13.]
5.2运动时影响血乳酸浓度的因素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受运动方式、年龄、肌糖原贮备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情绪紧张可造成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而可使血乳酸增高。
在递增强度运动至力竭的过程中及其恢复早期,运动时骨骼肌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血乳酸的积累是肌糖原无氧分解产生能量的必然产物,当递增强度运动至高强度的全力运动时,肌糖原无氧代谢已成为供能的主要途径了。
血乳酸的变化是骨骼肌等组织中乳酸生成速率、肌乳酸进入血液的速率和血液中乳酸消除速率之间平衡的表现。
[9.]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来反映肌肉中乳酸浓度的变化。
运动停止后血乳酸值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血乳酸浓度高而成绩不佳,往往说明队员状态不佳或者有氧代谢能力太低。
成绩好且血乳酸浓度高,说明该队员的耐酸能力较强,无氧酵解供能发挥了较大作用。
成绩好而血乳酸低说明该队员还有潜力,通过耐酸训练,有望进一步提高成绩。
进行递增强度运动至力竭时,在运动停止后即刻血乳酸并未达到峰值。
研究表明中血乳酸的峰值多出现在恢复期的第l-5分钟,与现有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认为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强度甚至不同取样部位出现血乳酸峰值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在前6分钟内出现。
这是因为由于血乳酸最大值是乳酸生产率、释放、弥散、消除的综合反映,血乳酸浓度的升高主要来自肌乳酸的扩散。
肌肉是生成乳酸最多的部位,肌乳酸和血乳酸可以达到平衡,在平衡时还存在一定的浓度梯度,肌肉和血液中乳酸之间平衡有—个过程,时间大约在4—10分钟。
[13.]
6.血乳酸与运动强度
在不同强度运动时(30%一250%V02max),血乳酸生成的机制不同,在中、低等强度运动时,丙酮酸的生成速率低,丙酮酸脱氢酶和穿梭系统酶代谢了大量底物,乳酸生成极少;高功率输出时,由于ATP需求和供应不匹配,使糖分解的刺激剂(如ADP、AMP、Pi)大量堆积,致使糖分解丙酮酸的产生速率大大超过了穿梭系统和丙酮酸脱氢酶(PDH)的处理能力,导致乳酸生成增多。
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测定和分析血乳酸能了解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特点。
一般认为,在训练或比赛时测得的最大血乳酸越商,说明机体产生和耐受乳酸能力就越高。
但最大乳酸值并不是每一次全力运动都能获得。
测定赛后的血乳酸值是获得运动员某项目最大血乳酸值,从而确定该项目最大无氧能力的较好办法。
[13.]
7. 血乳酸指标在耐力项目训练中的运用
用血乳酸含量的测定来评定有氧耐力水平,从而有效控制和确定每个选手的适宜负荷,实现负荷强度个体化,这已为诸多教练员所采用。
长时间在乳酸阈进行运动会出现最大血乳酸稳定状态.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加,血乳酸浓度超过个体乳酸阚值时,pH会显著下降,导致乳酸性酸血症。
其次,乳酸阈和耐力项目的训练水平与竞技能力呈正相关。
因此,无氧阈的确定,是发展中长跑运动员长时间持续跑有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手段,也是教练员推测运动员超长距离跑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中长跑训练中,多数专家认为,乳酸阈(LT)在反映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上往往更有意义。
乳酸阈是指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拐点,这点对应的运动强度称为乳酸阈强度,反映了机体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I临界点。
以往研究认为,乳酸阈值在4毫摩尔/升左右,但更多的资料表明,乳酸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可能在1.4~7.5毫摩尔/升之间,在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中,乳酸阈更高一些,因此有人提出了个体乳酸阈(ILAT)的概念。
个体乳酸阈更能客观和准确地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10.]
据张惠春等研究认为,缺氧肯定产生乳酸,但不是产生乳酸的唯一原因,乳酸不是万能指标,需要改进,与其他指标结合进行综合评定.[11.]席新和冯炜权在研究乳酸动力学与运动训练时指出,乳酸动力学研究是乳酸代谢动态平衡的内在各种复
杂变化因素的综合,在运动中测试的血乳酸值只反映一个点的情况,不是最终结果,不能单从血乳酸增加或下降机械地判断体能代谢过程实质性变化。
梁锡华撰文指出,从乳酸与肌肉的能量代谢,血乳酸的测试方法,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乳酸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探讨了乳酸与有氧无氧混合训练及与无氧训练的关系。
万利对中长跑不同运动负荷对血尿素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运动后到次日清晨,血尿素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运动前安静值,表现出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和个体差异,并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征。
[1.]
8.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标准
8.1 评定选材标准的理论支持
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中,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常人无差异,但是在赛前情绪紧张时,血乳酸安静值有时可升高到3毫摩尔/升左右,这与肾上腺的分泌功能增强有关。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上升的起始运动强度约在50--一60%V02max,耐力运动员由于有氧代谢能力强,升高的起始强度可推迟到60---70%V02max。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
在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如1"3分钟全力跑后,血乳酸浓度可达到15毫摩尔/升以上,短时间间歇运动时最高可达32毫摩尔/升。
在长时间耐力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上升较少。
训练水平可影响运动后血乳酸浓度。
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
这一特点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
[15.]
8.2有关研究证明血乳酸能有效控制训练强度
一般认为,在训练或比赛时测得的最大血乳酸愈高,表明机体产生和耐受乳酸能力都较高。
但最大乳酸值并不是每一次全力运动都能获得的。
[14.]
有研究表明:测定某项目赛后的血乳酸值能获得运动员该项目最大血乳酸值,是确定运动员该项目最大无氧能力的较好办法。
姜传银测定了55名全国锦标赛运动员血乳酸值为19.44士4.80摩尔/升,并认为比赛水平越高,赛后血乳酸值越高。
而郭玉成所测国家散手队运动员中欧对抗赛后的血乳酸值为14.50士3.33毫摩尔/升,认为血乳酸测试结果可以监测高水平运动员的实战和高强度训练课,
血乳酸在12,---20毫摩尔/升时均为最大无氧代谢训练的最敏感范围。
杨奎生等运动员跑不同距离赛后的血乳酸测定结果表明,800米跑后血乳酸值最高,达15.19生1.87毫摩尔/升,1500米跑后其次,达到13.33士2.42毫摩尔/升。
由此可见,对于短时间亚极量强度的运测定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值,能够反映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在不同训练阶段利用血乳酸指标控制训练强度时,不能过于注重强度的成绩表现,而应以血乳酸数据为主要参照,才能使训练更有针对性。
9. 血乳酸评定速度耐力训练效果的方法
9.1实验室负荷法
在实验室进行最大乳酸浓度测试,主要是人为的设计一种最大运动负荷实验,以求最大限度地刺激乳酸的生成。
一般常采用跑台法和功率自行车法。
在跑台法中,让运动员以一定的坡度(男性7.5%,女性5%)、一定的速度(男性6.1m/s,女性5.6m/s)全力运动到筋疲力尽,并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的即刻和第3、4、5、6、8、10、12min测定血乳酸值。
如果运动员跑的时间越长,则其体内所产生的乳酸峰值越高,其无氧耐力就越好。
功率自行车法与跑台法相似,要求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尽全力跑,运动前、后记录平均功率值与运动前、后血乳酸的最大浓度值。
如果在30~45s极限运动中完成的功率高,且乳酸峰值大,说明其糖酵解能力好,速度耐力好。
[12.]
9.2 400m全力跑血乳酸评定法
方法:运动员在田径跑道上全力跑400米。
由于全力跑400米时机体的供能方式主要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其速率可达最高峰,故可通过测定运动员跑后的血乳酸值来评定其糖酵解功能能力。
测试的具体程序为:1.取安静时血测定血乳酸值;
2.做准备活动;
3.全力跑400米,记录成绩;
4.运动后第3、6、9min取血测定血乳酸值。
一般来说,全力跑400m后3~9min,运动后的血乳酸值可达最高峰。
如果所测得的血乳酸值最高峰在14~18mmol/l左右,说明该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好;相反,如果在10mmol/l左右,则说明其糖酵解供能能力差。
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在采
用测定血乳酸值来评定运动员的糖酵解功能能力时,应结合运动成绩。
如果400m
全力跑后,血乳酸水平提高,成绩提高,这说明运动员的糖酵解功能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果血乳酸仍维持在原有水平,而运动成绩提高,这说明运动员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有一定的潜力;如果血乳酸不变或下降,而运动成绩下降,这是运动员机
能水平下降的表现。
[12.]
10.高水平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之间的区别
主要是运动后血乳酸堆积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出现峰值
的时间的迟与早是体现运动员肌肉抗酸能力的强与弱.峰值出现时间越迟说明运动
员肌肉的抗酸能力越强.峰值出现的越早说明运动员肌肉的抗酸能力越差.(在运动
员血乳酸出现最高值时进行下一组训练队运动员发展肌肉抗酸能力最有效的时候)。
(2)高水平运动员血乳酸峰值主要集中在5min一7min。
而非高水平运动员血乳酸峰
值主要出现在3min一5min.这就要求教练们在给非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注意
间歇时间的调整。
,血乳酸作为糖类无氧代谢主要产物之一.而不同的训练强度所
产生的血乳酸浓度是不同的。
因此掌握血乳酸出现的峰值对运动员训练间歇的时间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10.1不同运动员区别对待
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个体乳酸阈提高,个体乳酸阈可塑性大,
运动员个体乳酸阈范围不一致,变化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员的
训练是个性化的训练,每个运动员对同一训练强度的反应是不同的,特别是在不同
训练阶段,随着运动员水平和能力的变化,运动员个体乳酸阈有起伏,有提高。
因
此需要通过对血乳酸的测定及时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变化,采取适宜的措施,选
择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7.]
11.血乳酸评定的意义所在
血乳酸是运动训练强度监控研究中历史最长、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对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监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运动项目、运动队、运动员都在运用血乳酸指标,尤其田径中长跑项目。
中长跑专项优秀运动员运动后血尿素和血乳酸的恢复速率与运动负荷强度密切相关,呈现出负荷强度愈大恢复愈快的特征。
训练应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最大血尿素和血乳酸水平来发展运动员机体的适应能力。
中长跑属于典型的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需要有氧、无氧综合供能,对运动员的耐受乳酸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血乳酸测定是制定训练计划、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评定训练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