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持续关注:通过作业反馈,我将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进展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反思与改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来自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显微镜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6.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条件、场所等,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光合作用实例。
7. 作业布置: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光合作用过程的绘图、光合作用应用的案例分析等。
8. 教学反馈:准备反馈表或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评价和建议。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念依据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生物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包括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而科学探究过程又是科学思维展现出来的平台;社会责任意识则是在形成以上三者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渗透的。
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时,综合表现出来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此,本节课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得以发展。
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养成了学生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通过亲自体验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
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眼睛。
通过对未来科技的展望,激励了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并提高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第一课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这两组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故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观看视频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为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知“验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的步骤,具有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结构迁移至新的学习中,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对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后及时反思。
学生发现,课本提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设计思路并不严谨。
在简单展示蒸馏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性质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思考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核心。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验探究充满好奇,能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愿意与同学们合作学习。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光合作用:
1.个人反思: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个人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小组评价:我组织小组评价活动,让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表现和合作态度,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生态意识的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科学探究的态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3.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相互依存,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我展示了一张美丽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森林中的植物生长情况。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存和生长的吗?”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了光合作用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并解释了各元素的转化过程。然后,我利用实物模型展示了植物的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微观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理解其在我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能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
3.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参加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并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思考。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前。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并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表扬。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绿叶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它在阳光下能制造出我们所需的食物和氧气。”由此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细胞、生态系统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仍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突破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难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1.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3.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A.水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水D.氧气和无机盐4.1881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为了确定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将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生存必需氧气的细菌)的临时装片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随后他发现当临时装片整个暴露在光下时,需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图甲所示;当在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时,需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易于观察B.将水绵和需氧细菌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可以排除实验前环境中氧气的影响C.图乙中,需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表明该部位产生了较多的氧气D.此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较强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也将会冒出大量气泡7.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
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8.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措施能使植物体积累更多有机物,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延长有效光照时间B.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C.合理密植,立体种植D.以上三项都是9.如图表示的是白天发生在植物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第3单元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技能方面:(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方面:(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2、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
【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
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海尔蒙特的否定】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
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
光照,又互不遮挡。
(√)
2. 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
条件、场所和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淀粉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3. 右图是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
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大棚中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 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1.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
2. 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否能看到这一现象? 不能,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由此可见,光合作 用的产物除了有机 物外还有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上绿色植物 阳光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二
将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__熄__灭__, 小白鼠__死__去___
植物能够更 新由于蜡烛
三
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
蜡烛
_一__同___放到பைடு நூலகம்闭的玻璃罩 _没__有__熄__灭___,
七年级上册 生物 人教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初中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由普利斯特利结论,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除水以外,二氧化碳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环节1:师友解惑】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做出什么假设?(2)根据问题和假设,你设置的变量是什么?(3)根据教材P123提示和普利斯特利实验,你如何设计实验装置用以控制变量?(4)参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过程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并小组讨论可行性。
(5)确定实施你的探究计划需要哪些实验器材?(6)根据实验方案实施探究过程。
(7)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环节2:教师点拨】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3.制定计划:师友交流:①应选择什么作为该实验的变量?②除这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怎样?③如何设计对照组?实验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要让皮肤接触它。
4.实施计划:(1)在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在装置二中放清水。
(2)把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
(3)几小时后,各取一二装置中的一片叶子,分别放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
(4)分别向两片叶片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5.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6.表达和交流:(1)如何控制空气流动?(2)若没有阳光,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呢?(3)如果实验结果和假设不一致,怎么办?探究任务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环节1:师友解惑】教师出示新课互助提纲,师友先自主学习,再互助交流。
基础知识,友说,师补充。
拓展知识,师引导友探究。
标记疑问所在。
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阅读教材123页--124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演示实验:金鱼藻在光下是否有气泡产生?2.收集气体并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检验该气体,观察现象并分析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1.结合上节课所学,分析整合光合作用的概念。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熟悉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运用课本、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找到答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与材料:-课本、图片、实物等教具;-非生活区植物叶片、盖口酒瓶、水、融滴架、白砂糖;-放大镜、活性炭。
2.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观察课室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从哪里得到养分?2.提出问题(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植物是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它们产生什么物质?3.理论讲解(1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简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4.实验操作(25分钟):-将非生活区植物叶片剪下,放入盖口酒瓶中;-加入水和少量白砂糖,以提供养分;-将融滴架固定在盖口瓶上,并放入水中,水稍高于瓶口,以保证瓶内空气的湿度;-用活性炭屏障将瓶口封闭;-放置于光照较强的地方,观察瓶内水汽的凝结现象。
5.实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了什么物质?它们产生了什么物质?6.拓展(15分钟):-展示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及收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光合作用,会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7.课堂练习(10分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选择题和解答题,以检测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8.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展进行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_图文

试验证明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的(1)装 置中植物叶片碘液显色不变蓝,没有产生有 机物淀粉,
而在有二氧化碳的(2)装置中植物叶片碘液 显色变蓝,产生了有机物淀粉。证明在有二 氧化碳的装置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证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的 原料。
实验提示图
讨论
1、从实验装置一号和二号中各取一片叶,分别 用碘液处理,你认为哪个装置中叶片不变蓝?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
这节课你学 到了什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利用二 氧化碳作为原料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
用必需的原料吗?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过程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制定方案:材料用具
两个玻璃皿、两个广 口瓶、两个烧杯、两 枝带叶子的枝条、氢 氧化钠溶液、清水、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 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 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③ 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 ,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 取一片叶,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 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 碘液,检测有无淀粉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对照组:一样的方法不过把NaOH换成水
1、判断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
初一生物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P121想一想,议一议 (1)分析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要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 么联系呢?
(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 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
2.P122插图 (1)我们看到,普利斯特利实验其实是由四个小的 实验构成的,试着分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4、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D )
A、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营养和食物来源 B、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来源 C、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来源
D、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二氧化碳来源
5、在“检验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的实验中,使带
火星的木条猛烈燃烧的是A
A、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 D、氮气
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 碘液,发现B、D部分变 蓝色,A、C部分未变蓝 色.该实验证明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充分利用光照 (1)合理密植 (2)进行套种(立体种植)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六.分析实验结果
如何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是光合作用 的原料?
小组讨论:
1、应选择什么作为该实验的变量? 2、除这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怎样? 3、如何设计对照组?提示:氢氧化 钠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可使用少许25%氢氧化钠溶液,使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
(二)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 到了什么?
资料分析
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约含5千克的 氧气)消耗其中的约1千克的氧(不含动物呼吸及燃烧所 消耗的),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 迷、窒息、甚至死亡。可是自然界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 现象,为什么?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8.情感教育:强调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为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原理及其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关爱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
a.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c.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设计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设计1.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出发点和考核点,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多,不够深,学的不够实用、不够前沿。
如果我们关心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质与学科任务,为培育全面开展、社会需要的人而提出的关键素养。
具体到生物学科,教育部专家讨论稿中拟定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关键表现,即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要求生物学科教学除了关注知识学习,还要注意方法的训练,生物学思想的培养,思考从单边输出转变成双边互动等。
本课例的研究重点基于个内容,科学探究,设计生物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生物综合素质。
2.教学目标表 1 三维教学目标3. 教学重难点〔1〕光合作用的原料与产物探究;〔2〕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等章节内容,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有了一定的知识根底,对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探究实验能力根底,这节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的收官位置,后面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问题解决实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和素养科学知识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课例采用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与产物,拓展延伸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掌握在农业生产上应该怎样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去提高产量。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新人教版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60
20
25
30
10
40
5
(1)、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 越多 。
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 说明光合作用越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 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放在黑暗中,现象: 没有气泡冒出 。
释 放 氧 气
收 二 氧 化 碳
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补充质疑。
想一想,议一议
海尔蒙特实验
五年后
柳树增重80多千克 土壤仅仅减少100克
海尔蒙特是如何解释柳树增重的呢?
柳树吸收了土壤中的少量无机盐,还吸收了大 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空气的作用
1.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 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继 续存活? 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1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注的意必:需氢原氧料化吗钠?溶液
有腐蚀性 ,氢氧化钠
2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溶的液必有需吸原收料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作用。
3制定计划: 如何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你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大气中氧含量增加的结果 D.氧气大量消耗的结果
8.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其主要
原因是( C )
A.充分利用了土壤肥力 B.充分利用了土壤水分
C.充分利用了阳光 D.增加了植株数目
物产量。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例3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下属于利用该原理增产的
措施是 ( )
A.合理灌溉
B.深耕松土
C.正其行,通其风 D.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正其行,通其风”目的就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 C
题型 区分光合作用吸收和放出的气体 例 (2015江苏盐城中考)绿色植物被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能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 蜡烛没有熄灭 同时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 小白鼠正常地活着 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原因分析 缺氧 缺氧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 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水,还有二氧化碳。
初中同步(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分析
图3-5-1-1
处理
现象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 蜡烛不久熄灭 玻璃罩里
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 小白鼠很快死亡 罩里
例 (2020山西运城芮城期末)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入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 植物,将这样的两套装置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黑暗处,阳光下的小白鼠能正常生活更 长的时间的原因是 ( ) A.小白鼠不需要氧气 B.玻璃罩内原有的氧气,足够小白鼠呼吸所需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白鼠提供氧气 D.绿色植物不需要氧气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全国一等奖

各小组交流汇报。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步骤
过渡:装置设计好了,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呢
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出简明的探究步骤,明确每一步的目的。
1)暗处理。
2)3棵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置于3个处理中,移入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约12000lux)照射2h。
假设2: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在上述3种情境中,叶片分别有怎样的结果
3制定计划提示: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如何控制和调节二氧化碳的有无或多少呢除了借助科研的仪器,还需要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
介绍实验材料的用途、用法和注意事项。
天竺葵,NAOH溶液,石灰石(固体)和稀HCL(液体),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大气采样仪,干燥塔(内装活性碳),锥形瓶,医用硅胶管,透明的塑料袋,二氧化碳测试仪,光照培养箱。
5得出结论
观察到的现象为结果。
该现象说明的问题即结论,让学生说出实验结论
本实验中,通过验证淀粉的生成,证明了最开始提出的疑问:二氧化碳的确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6表达与交流
思考:3个不同的处理中,气流速度是否应该一致原因活性碳过滤装置存在的意义
实验组2是否可去掉,加上后会有怎样的目的
请你思考:某蔬菜大棚中,安装了二氧化碳发生器,目的是什么原因呢
教学目标
1作为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相伴而成的。
2运用推理的方法分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3设计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4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密植。为了呼吸清新的空气,应爱绿护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025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运用探究方法理解二氧化碳是光合
作用必需的原料;
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及表达式;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
用。
2、热爱自然,爱护环境,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自学检测: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 并
释放出 。
2、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
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 。
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产物是
和 。
4、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
是 ,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有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学生小组按教材提示进行实验。
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一和二中各取一片叶,分别用碘液处理,你认为哪个装
置中叶片不变蓝?
2、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甲、乙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
一昼夜的目的是( )
A.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干净二氧化碳
D.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验收学习:
1.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表明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阳光 B.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水
2. 在一定面积上,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让阳光更多地照射到农作物
上,而植株又不相互遮光,应采用的栽植方法是( )
A.密植 B.高度密植 C.合理密植 D.高度稀
植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方式,表达正确的是()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 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
+水+能量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D.水+氧→有机物+二氧化
碳+能量
4.养殖金鱼时,常常在鱼缸内放置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作用主要是 ( )
A.增加鱼缸内的氧气
B. 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D.增加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黑夜无光时
C.只在黑夜
D.有光时
7.右图是植物的生长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1表示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和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
的 运输到叶。
(2)、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 吸收空气中的
,进行 作用。
将
能转化成 能,储存在 里。
(3)、图中的3表示叶片制造的 物,通过植物茎
中的韧皮部的 运输到根。
(4)、图中的4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将 作用产
生的氧气释放到大气中。
同时气孔开放,还将水分以 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此过程是通过 作用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