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明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顺序
一、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体现
1. 描述物候现象(现象)
- 文章开篇列举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等大自然中四季更替时动植物的变化现象。
这些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比如“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先将大自然中物候现象呈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2. 探究物候现象的成因(本质)
- 接着深入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文章指出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于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 例如,在解释纬度对物候的影响时,提到“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经度方面,“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高下差异方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古今差异方面,“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让读者在了解了物候现象是什么之后,能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二、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体现(在阐述物候现象的四个决定因素时)
1. 主要因素:纬度差异
- 在阐述物候现象的四个决定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提到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因为纬度不同,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就不同,从而对物候产生重大影响,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这表明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非常显著。
2. 次要因素:经度、高下、古今差异
- 经度差异是仅次于纬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近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物候就有所不同。
- 高下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也较为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温等气候条件改变,物候现象也相应变化。
- 古今差异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但也不可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从而影响物候。
这种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各个因素对物候现象影响的重要程度。